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章认为,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的种种障碍,从根本上说源于人类自身的不合理的活动方式,因而,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变革人类活动方式。人类的活动方式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统一,对于人类活动方式的变革,也即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生态危机与思维方式的革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以往人类的思维方式实质是一种功利型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造成当今生态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态化发展趋势的出现,人类的思维方式必须进行革命性变革,而这种变革的关键则是实现由功利型思维方式向互利型思维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现实中的很多因素阻碍着这一转变的进行,致使转变艰难;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发展不平衡,使其在转变的达度和方式上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和经济生活中现存矛盾决定必须实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国有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实现整个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转变国有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深化企业改革,优化企业结构,加快企业技改步伐,加强企业管理和搞好相关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5.
简论从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反映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有效破解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当前,应从努力扩大内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入手,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6.
人类在其生活活动中需要不断地跟自然环境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求此交换是以可持续的模式进行的。在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大为增强的现代社会,通过对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的充分了解而树立一种生态意识是建立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必要的前提,这种生态意识对个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定其发展战略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反映,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地建立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模型,并以此指导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与工业结构的调整相结合,培植和发展主导工业、改造传统工业、发展高新技术工业,从而在提高整体工业竞争力升级产业结构的同时,建立起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高效利用能源的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8.
[摘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变化取决于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观念决定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反思人类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将有利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正确处理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关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用生态文明推动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推行低碳生活是维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GDP主义、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GDP是国际上普遍适用的考察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工具,但是仅凭GDP来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状况,不能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近年来,许多国家开始探索建构GNH指标体系来衡量和评价国家的发展水平,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GNH是人类财富指标体系的又一次伟大发明,它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向"以国民幸福为中心"。GNH指标体系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必须致力于制度基础变革:摒弃速度型发展战略思维,确立稳健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健全和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弱化地方过度追求GDP的制度激励;减少宏观调控的行政色彩,有效提升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加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积极致力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全面改善经济发展的结构和质量;构建与市场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民主法治下良序的市场经济秩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体制动力。  相似文献   

10.
人的活动是人类历史产生和发展的特定方式。人的物质活动方式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的精神活动方式是物质活动的产物;人的决策活动是从人的精神活动方式中分化出来并相对独立的一种活动方式。人的这三种活动方式紧密联系,交互作用,作为“合力”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分流是我国目前推行的教育制度,但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多方质疑。教育分流是基于个体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现实前提下展开的。在能力类型差异的假设下,职业教育的存在与发展会促使一部分人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增加全社会的人力资本投资总量。  相似文献   

12.
论述作为一种能动性的符号行为,文化在信息化的今天必然要求其在现实性上是一种突显深度符号化的文化创造;而在此创造过程中,符号自身的特殊性、人类自身的为我性以及人类历史性的文化实践活动本身,决定了符号创造在一定程度上是作为一种形式层面上的文化创造而存在,其重要性也将随着我们对信息型文化实践活动研究的不断深入而得到更加充分的证实.  相似文献   

13.
在杜甫执著"奉儒"的追求中,包含了他对儒家人伦规范的接受和遵从."忠爱"作为儒家人伦理念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规定,也成为了杜甫在人伦理念与行为取向上的行动导向和人生价值的自认尺度,并在其忠诚君国、诚信友朋、挚爱亲人等人生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验证."忠爱"人伦情怀,成为杜甫"奉儒"人格与诗道精神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以哈佛学派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十分强调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效果的决定作用,提出了著名的"集中度-利润率"假说,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以恢复和维护有效竞争市场秩序。与之相反,效率主义认为市场绩效或市场行为决定了市场结构,主张放松反托拉斯法实施和政府规制政策。围绕这两种观点,学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近年来的理论界最新争论,主要围绕结构优先,还是行为优先问题,越来越把研究的视角深入到经济的"细枝末节",从企业决策、个体行为等角度探究现实中的问题。在政策取向上,强调了政府、市场、企业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可以运用到法学研究的广阔领域中,是发展法学理论和法学研究方法、认识中国社会现实的途径之一,是理解法律与社会、文化之间关联性的桥梁。这一方法至少可以运用于法治基础和现实的认识、立法前的历史与现实基础调查、法律的实际运作情况、人权问题和社会问题等的研究中。文章对法律的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具体操作问题、方法和相关理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助学贷款的调查分析与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回顾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 ,分析山西实施助学贷款的现状基础上提出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加大全社会对助学贷款制度的宣传力度 ,转变人们对贷款的陈旧观念 ,健全信用体系 ,各级政府全力扶持 ,教育部门积极配合 ,探索适合不同区域高校的贷款方式 ,方能有效实施国家助学贷款 ,培育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眼于从实务的角度的,从要不要暂估增值税、如何设置会计科目、要不要每月月初冲回、如何对应每一笔暂估账款及要不要进行纳税调整等角度探讨存货暂估入账的具体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8.
平心而论,司法实践证明,无论从刑事法律还是从民事法律的角度,对公民的合法财产都规定一定的保护内容,但远远不够,而且也不那么具体便于执行,还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出保护的得力措施和法律的具体规定。因为每个公民都有自己的财产,都需要法律对自己的财产进行有效保护,否则,法律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9.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实行行为具有特殊性,对其实行行为的认定应当考察其等价性。对于等价性的判断应从作为义务以外具体地考察不作为对法益侵害的现实支配关系,即不作为者对于原有危险的因果利用是决定性的和唯一性的;不作为者实施了一定的行为,对法益侵害的结果进行了排他性的支配,使得他人的支配不可能。不真正不作为犯完全可能成立未遂,对此不应当简单地予以否定,对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着手”应当联系作为义务予以具体的认定。  相似文献   

20.
利益相关者理论评析及其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评价的基础上 ,认为只有那些“长期缔约者”和“纯粹风险承担者”才有必要或有可能介入企业治理结构。并且指出 ,实践中要承认人力资本产权的存在 ,但要加以区别对待 ,只有那些特殊人力资本所有者才有可能作为“长期缔约者” ,而对于一般人力资本所有者而言 ,即便是现实中赋予其部分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也均应纳入对人力资本的激励约束范畴来考虑。最后依据本文所述 ,对国有企业改革实践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