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壮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是杜甫《行次昭陵》中亢慨悲昂的一联。“幽人”一词,历来注家均无详释。杨伦《杜诗镜铨》及《钱注杜诗》只字未提。浦起龙《读杜心解》摸模糊糊地说:“怀忠之壮士悲之,行迈之幽人拜之”。仇兆鳌《杜诗详注》曰:“壮士,指守陵者。幽人,公谒陵也”。以为“幽人”乃子美自称,这是对的。然而“幽人”具体解释是什么?杜甫在这个词中倾注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幽人”一般都解为“避世隐居之人”。  相似文献   

2.
梧槐  宏剑 《社区》2004,(4):54-56
这个对金钱、地位情有独钟的女人,曾是一家百货商场的“柜台妹”。她为自己“设计”了不凡的出身,放言是已故国家领导人的女儿。于是,她开始了行骗生涯……  相似文献   

3.
成功的机会     
《阅读与作文》2007,(6):27-27
一个女孩在影片《井冈山》中得到了一个角色,这个角色只有一句台词——就是饱含热泪的报告:“罗叔叔,井冈山丢了。”就这么一句简单的台词,这个小女孩儿竟在人前人后、台上台下苦练了500多遍!这种叫真劲打动了导演。不久,著名导演谢晋到上海为《青春》物色演员。这个女孩被看中了,导演让她演一个哑妹。哑妹没有台词,但谢晋要求她一颦一笑都能“说”出话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今年二月作者在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讲学时所作一个学术报告的提纲。听讲的有日本十多所大学、研究单位专攻中国古代史和考古学的学者。这个学术报告全文近五万字,附有许多插图和表格,现已译成日文,即将由日本偏重出版考古图籍的“学生社”出版。)  相似文献   

5.
杨晓瑜 《南都学坛》2002,22(1):74-76
驹子、陈白露分别是川端康成、曹禺悲剧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她们都倾注了作家对悲剧人物的挚爱 ,呈现出美的韵味 ,但是由于两位作家在对待人生、社会的态度 ,在对待“悲”与“美”的关系上存在着认识上的根本差别 ,从而使其悲剧有着不同的内涵 ,即 :川端康成是“既悲且美 ,悲美同在” ,曹禺是“因悲而美 ,悲美相映”  相似文献   

6.
在欧美文学中,强烈的悲剧意识始终是它们的一个表征。不论是古代作家还是现代作家,都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悲情画卷。在他们的笔下,“人类之悲”惊世骇俗,而且“魔鬼”悲,“上帝”悲;懒汉悲,硬汉还悲。从这些充满意味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西方文学的独特,同时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7.
一、苯教的名称 苯教藏语称作“苯波”,苯是“苯波”的简称,现在国外一般使用“本教”这个称谓,有时也以“本波”指苯教。我国有的人使用“本”这个字,也有人使用“苯”字或“笨”字、“钵”字。我把上述几个字进行比较研究后认为“笨”、“钵”这两个字虽然译音比较贴切,但是“笨”字在汉语中含贬义,指愚笨和不聪明,“钵”字在汉语中指盛饭菜的陶制器具,使用这两个字不理想。为了有利于民族团结,最好不用“笨”字,而用“苯”字,或“苯波”二字来称呼“苯教”。  相似文献   

8.
“沫若”谈     
郭沫若的“沫”,我们都知道是古水名,即今大渡河,又名铜河。但“沫”本写作“沬”,不读mò而读mèi(妹)。其实这个“沫”与“沬”的不同读音,郭沫若本人早就告诉我们了,只是我们没有注意罢了。郭老曾在《创造十年续篇》里谈到笔名“沫若”的由来:他(即范允臧——立和按)问起我的笔名的意义来:“沫若”(Mo Jo)两个字,是不是取自佛经的“如梦幻泡影”那样的意思?但我的名字其实本是“沫若”(Mei Jo),是由我的故乡的两条河,沫水与若水合拢来的。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里有“关沫若”的一句,便是那两  相似文献   

9.
刘绍义 《中华魂》2013,(20):49-49
我常常想,“东”(柬)这个字,为什么是“日”在“木”中呢,“日”在“木”上为“东”,即“杲”字,“日”在“木”下为“两”,即“杳”字,不是更好吗,好记又容易理解。偏偏造个“柬”字是“日”在树林(木)中,多不显眼呀。  相似文献   

10.
面对奔腾汹涌的自傲之河,项羽为我搭桥——细雨蒙蒙,秋风瑟瑟,昔日令将军望之丧胆的“帅”字旗在风中飘摇。帐中,霸王拂剑,悲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奈何何奈何兮,咤叱  相似文献   

11.
对《墨经》中关于“且”的一条《经》文和相应的《说》文 ,历来异说纷陈。详尽考察前人成说 ,并予以去伪存真 ,可以得出如下四点结论。 (1 )《经》文的“且言”二字当互乙 ,《说》文的“石”字当为“后”之误。 (2 )《经》文的意思是 :“且” ,说的是将要 (成为 )这样。 (3)《说》文的意思是 :从事前说以后用“且”字 ,从事后说以前用“已”字 ;说当前的事也用“且”字 ,像从事前说以后一样。 (4)《经》《说》全文 ,是在说“动词之时差”———“过去现在将来”。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注释中的“通”表示某字与某字通用。教材中把通假字和古今字都归入了“通”这个范围。它的读音规律是通哪个字就读哪个字的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中的“说”通“悦”就读yue。“说文”中只收了“说”字,没有收“悦”字,说明“说”与“悦”是古今字(王力先生  相似文献   

13.
杜甫《北征》中有这样两句诗:“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历来注家都说,上句的“夏”字与下句的“褒”字不相应.一般均认为:若下句作“褒妲”,则上句应作“周殷”;若上句作“夏殷”,则下句应作“妹妲”.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赵次公、浦起龙等人认为这是老杜记错了故事,值不得费气力去考索.胡仔、仇兆鳌等人任意改诗以求字面上相应,胡改上句为“不闻殷周衰”以就下句,仇改下句为“中  相似文献   

14.
2010年5月上旬,一封邀请函让“武当妹妹”心潮起伏,信中恳请她前住湖南卫视做节目,收到信后,“武当妹妹”很快给予了答复本人正在长春观练武,做节目之事以后再说…  相似文献   

15.
悲情绪在各个民族文化中都有着自己的重要地位,但日本的“悲”文化在日本的审美精神及社会生活中占有其它民族中悲情绪所没有的极其重要且关键的地位,正确了解日本“悲”文化的来源及表现对于把握日本文化内涵有重要意义.日本的“悲”文化情绪来源于外部自然环境及内部信仰的共同影响之下,表现在日本文化、社会及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战国时期燕国货币上的“晏”字冀小军(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战国时期,燕国的主要货币是一种被古钱学家称为“明刀”的刀形铸币。“明刀”的面文只有一个字。对这个字的释读,前人曾有过许多猜测,①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明字说”,“明刀”这个名称就是由此而来的...  相似文献   

17.
壹 关于文和字 [1·1]我们常常用这样的认识来对待“文”和“字”,我们认为“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并且,又由此加上了时间观念,认为“文”产生在前,而“字”产生在后,先圣所造的是文,后圣所造的是字。并且,又由此产生了“初文”这个概念,认为初文是最初产生的独体字,认为初文是所有成千上万的汉字的构件上的原件(比如“氧”字,“气”是初文,“羊”是初文)。  相似文献   

18.
“进亦忧,退亦忧”在范仲淹的情感世界中,最突出的是一个“忧”字。看他在《岳阳楼记》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一连六个“忧”,借楼抒怀,道出了自己那鲜明的忧乐观。  相似文献   

19.
杨老师有个宝贝,就是一个刻着笑弯了腰的“好”字印章。当我们的表现很棒或有进步的时候,杨老师就在我们的奖励本上盖上一个笑嘻嘻的“好”字,然后在旁边写上日期,让我们自己写下来是怎样得到这个“好”的,真有意思。因为其他老师都没有这么特别的奖励,所以我们特别喜欢这个“好”字。  相似文献   

20.
在中央电视台诸文艺栏目中,《曲苑杂坛》素以新招绝活层出不穷著称,如近两年吊起观众胃口的“民间绝活”、“洛桑学艺”、“聪明的剧务”、“新疆妹买买提”、“中国杂技金牌榜”等等,以“人取我弃,人弃我取”的独具匠心,不断给观众新的感觉。眼下,这个“魔盒”里又变出了3个新的系列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