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7月4~6日,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办公室主办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在南京与太仓市举行,有270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到会,其规模之大与学术讨论之热烈,堪称空前。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宋林飞教授主编的《传承文明走向世界和平发展———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亦同时出版,论文集中收入精选论文146篇,计119.4万字,集中反映了海内外郑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关于郑和下西洋目的、航程、终止原因及历史意义的热烈探讨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航程、终…  相似文献   

2.
发生在6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是当时最伟大的海上远征。从一个历史学者的视角看,郑和下西洋所引发的问题远多于能够令人满意的答案。笔者将郑和下西洋与明成祖的威慑外交结合,认为《明史》所说的“耀兵异域”是保障朝贡贸易和郑和下西洋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郑和下西洋是含有威慑手段的外交出使,军事威慑、朝贡贸易、文化交流共同构成了郑和下西洋的多重目的。  相似文献   

3.
据考证,我国古代大航海家郑和在七次(一说八次)下西洋时,曾到过新加坡。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从郑和下西洋的一张航海图《武备志·郑和航海图》中,清楚地记载着郑和的舰队经过新加坡开往马六甲的行程,其中写到“淡马锡”。这个“淡马锡”就是新加坡的古名。郑和下西洋的舰队是从福建起航,向南洋进发,驻扎在马六甲。当时的马六甲扼东西交通的咽喉,各国的商贾云集于港口,成为东方贸易的商港。华人也大量移居马六甲。郑和的舰队要到马六甲,毫无疑问必需经过新加坡海峡。当时陪同郑和下西洋的通译员,留下记载的有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巩珍著的《西洋番国志》及黄省曾著的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的郑和下西洋研究,无论是传统史料的整理和研究还是新史料的利用,都呈现出很高的水平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对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史实,如郑和生平及其信仰、下西洋的航线和宝船尺度等都有深入研究,并且取得明显共识,然而部分分歧依然存在。对郑和下西洋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是学者持续关注的话题,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像郑和下西洋这样典型的中外关系史议题,在基于实证性研究的同时,对跨学科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以及全球化视野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吴顺辉 《徽州社会科学》2005,(12):30-32,33,34
2005年是我国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为隆重纪念郑和为人类争平航海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党中央决定从2003年开始陆续推出包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大会、举办国际论坛、全国航海展等六项重大纪念活动。胡锦涛总书记为纪念活动作出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为纪念活动题词“航海先躯,和平使者”。经党中央批准,2005年7月4日至7日,国家“传承文明、走向世界、和平发展——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在江苏南京(明代都城)举行。黄山市社科联委员、市委办公厅吴顺辉同志作为安徽省唯一入选获奖论文代表,应邀参加论坛。其论文《从郑和下西洋看当代中周和平发展》因立意深广、切合主题且富有强烈时代感而受到广泛好评,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传承文明、走向世界、和平发展——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优秀论文集》(海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全书收文146篇、1046页,本文被列第15篇、第98页)。鉴于此文的学术观点和见解,现予转载,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纪念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于今年6月22日至25日在长乐县召开,与会120多名代表,收到论文近60篇,主要探讨了如下问题。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动因。一些代表认为,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发展睦邻外交,树立中国在亚非国家中的尊严,开展对外贸易活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有人则认为,郑和下西洋并没有多大经  相似文献   

7.
关于郑和宝船问题,过去论者见仁见智,争论不休,主要是忽略了一个历史事实:郑和下西洋各个时期所使用的船只不尽相同.本文认为主要分三个时期:一、郑和前三次下西洋所用船只;二、郑和四至六次下西洋所用船只;三、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所用船只.本文不仅对这三个时期分别加以论述辨析,而且对宝船之名及其设计建造、数量、大小诸问题进行了考证廓清.  相似文献   

8.
郑和下西洋前后中国造船业的盛衰有深刻的历史原因,而尤为深刻的是中国造船业之盛衰与国家盛衰同步的历史现象。其中所反映的规律性东西,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一、郑和下西洋前后中国造船业之盛衰宋代(公元960-1279年)是中国造船业获得较大发展、技术日臻成熟的时期。北宋初年,宋太祖便在禁军中成立了专门的造船机构,名曰“造船务”,并“凿大地于汁京之南,弓I蔡水注之,造楼船百艘”。有记载说,当时在江淮各路军中,多有“船务”、’船访”、“造船场”、“造船铁作”、“船坊铁作”的设置。宋代战船种类有十多种,除著名的楼船外…  相似文献   

9.
<正> 我研究郑和,是从一九三五年发现郑和所亲立《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开始的,到与郑一钧合撰的五册《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从一九八○年起陆续出版,前后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从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郑和研究在我国第一次形成热潮,当时我在郑和研究方面做了一些拓荒性的工作。郑和下西洋这个历史事件,在本世纪初开始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有不少论著问世,提出了众多的问题,展开了国际性的讨论。国内有梁启超的《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向达的《关于三保太监下西洋的几种资料》;国外有法国学者伯希和所撰《郑和下西洋考》,日本学者山本达郎所撰《郑  相似文献   

10.
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之比较研究黄增强公元1405至1433年,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1371—1433)率领庞大的远洋船队七次远航西洋,历经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和阿拉伯海沿岸,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遍访亚、非30余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不...  相似文献   

11.
天妃、南海神崇拜与郑和下西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永乐七年天妃、南海神几乎同时受封,时正值郑和第二次下西洋,两者受封必定与郑和等出使海外有关。由于两者司辖地域不尽一样,历史发展脉络亦不尽相同,在郑和前两次下西洋中的作用不一,导致了其封号的不同。永乐两封号的出现与不同地域和阶层民众信仰不同有关,而天妃、南海神崇拜与郑和下西洋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2.
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人类征服海洋的空前壮举。郑和下西洋的直接启航处在哪里?历来众说不一,笔者认为福建的长乐太平港和泉州港是郑和下西洋的直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八届年会十一月四日至十日在昆明召开,以郑和下西洋问题为中心展开了热烈讨论。云南大学历史系、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昆明市地方志办公室积极筹备和主办了这次会议。晋宁县人民政府、昆阳郑和纪念馆积极支持和参加了讨论会。会长张舜徽教授在开幕词中强调了当前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重大意义,他指出:“郑和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他经过了千辛万苦,克服了重重困难,七次下西洋,发展了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积极地推进了中西文化、经济的交流,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14.
谈《明史》所载郑和宝船尺寸的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关于《明史》所载郑和下西洋宝船尺寸的可靠性问题,至今仍然存在着不同意见。有的专家根据现代造船原理,认为《明史·郑和传》中“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的记载是不可信的。他们提出,这一记载出自并仅见于明人“说集”的《瀛涯胜览序》,因此不能说这个尺寸有充分的根据。对此笔者想谈一点粗浅的看  相似文献   

15.
<正> 日本《东南亚历史和文化》一九八二年六月11期发表小川井博先生的文章,介绍了郑鹤声、郑一钧编写的《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文章说: “最近,郑鹤声、郑一钧编的《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上册已由山东省济南发行并已传到了日本……。据其编例说明,此书是以原始资料为主,以编者按的形式对资料做了必要的注释和说明,是一本资料集。本书的上册第一章写郑和的家世、宗教信仰和才能,第二章是郑和的生平和时代,第三章郑和使团的人力和物力,第四章是郑和使团的航海技术并附有明代慎懋赏所著《海国广记》中记录的中国与海外各国往来的针路……本书对郑鹤声以前编的《郑和遗事汇编》一书做了较大的改  相似文献   

16.
<正> 郑和下西洋的船,是郑和航海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关于郑和船队中的宝船究竟有多大,近来意见比较分歧,颇有争论。《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出使曾“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这一说法究竟可信还是不可信,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由于建造宝船的详细技术资料早已失传,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是有一定难处。本文仅就我们所见到的若干资料,对有关问题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供讨论。郑和下西洋,组建了前所未有的世界上最庞大的远洋船队。郑和每次远航,一般由  相似文献   

17.
郑和七下西洋,远航东南亚及非洲各地,这无疑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应该得到世人的充分肯定和尊重;同时,它也标志着我国当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随着我国明初封建专制的加强,我国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均受到极大影响,从而导致郑和远航的突然终止。因此,社会政治因素是影响科技发展重要因素,亦是郑和下西洋起止的根本原因。今天,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营造正常科技发展氛围,不断开拓创新,才能真正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8.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舟师人员在与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同时 ,也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由于郑和熟知兵法 ,特别是对《孙子兵法》“先知”与“有恃”、“避实而击虚”、“兵之情主速”等谋略思想的成功运用 ,舟师部队取得了三战皆捷的巨大胜利。  相似文献   

19.
详实深刻治史致用——评《“怀夷”与“抑商”:明代海洋力量兴衰研究》尹铭在中国海洋发展史上,明代可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期。它既有郑和七下西洋的空前绝后的壮举,又有倭寇频频为患沿海地区的不堪回首的一页;既有明朝与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官方贸易的繁荣,又有中...  相似文献   

20.
十五世纪初期,明王朝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学术界已对它作了很多研究.但对郑和下西洋与福建私商贸易的关系这个问题,却不见有专文探讨.弄清这个问题,对正确评价郑和下西洋,无疑是重要的.本文拟就这个问题提出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