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过去,国内哲学界对于理性认识的具体形式研究颇多,但对理性认识自身的发展过程的研究却很不够.这种状况使人们对理性认识往往不能从动态上去把握、从过程中去理解.近来,关于理性认识发展的阶段问题已开始引起争论,有的同志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为了加强对理性认识的具体研究,笔者也就理性认识的具体发展过程及其阶段划分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我的主要观点是:1、理性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它是对事物本质及其内部联系的从部分到整体的反映过程和从反映性认识到意向性认识的推演过程的统一;2、在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中,大体要经过知性,理性和意向性三个相互联接的阶段;3、理性认识过程以知性阶段与感性认识过程相联系,经过理性阶段,又以意向性阶段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相联系. 相似文献
2.
<正>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反映认识过程的不同阶段的两个哲学范畴。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们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感性认识有感觉、知觉和表象诸形式。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借助于抽象思维把握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等环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的结合构成统一的认识过程。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在探讨世界万物本原的同时,也研究了认识论问题,并对认识阶段作了初步的分析研究。赫拉克利特初步区分了感性和理性两种认识形式,分析了两者的特点及其在认识中的不同作用。原子唯物主义者提出流射说、影像论,奠定了朴素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础。柏拉图提出的回忆说,反对唯物主义感觉论,奠定了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基础。但他在分析理性认识时,提出了解和理解两种认识方式,这是后来哲学 相似文献
3.
4.
于乃昌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1,(2)
恩格斯说:“关于思维的科学,正如其它的任何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①人类思维也有一个“从低级形式发展出高级形式”的历史进程。②这个进程究竟是怎样的呢?也就是说,人类思维是怎样发生的,人类最初是怎样思维的,它又是运用怎样的思维方式取得对世界的理性认识的呢?——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一点探讨性的意见,兼及形象思维的产生和性质问题。抛砖引玉,以求得到高明指教。 相似文献
5.
一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认识论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国某些哲学教科书认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认为,从总的方面看,这种概括仍带有片面性,没有全面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两种不同水平的认识。它们各具特点,在内容以及形式等方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国内的哲学教科书大都是这样界说理性认识的: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所把握到的关于事物本质、规律性的认识。这种见解把理性认识看作是现实的正确认识,人为地造成人们对理性认识的误解和许多理论上的困难。究竟应当怎样理解理性认识的正确性,不仅关系到如何界说理性认识,而且还关系到认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7.
8.
9.
(一) 瞿秋白同志,是中國共產党的卓越的政治活动家,也是中國馬克思主义文藝科学的奠基者。他的馬克思主义文藝科学思想的形成,是以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为基礎的,是和他对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的文藝学說的介紹研究分不开的,是和他的創作实践以及研究中國古代文化遺產分不开的,是和他对于封建主义的、资產階級的文藝思想的斗爭分不开的,是和他同自已陣营内部錯誤的文藝思想的斗爭分下开的,是和他在党的领導下推進整个中 相似文献
10.
11.
我们肯定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类认识的两种基本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构成基于实践的具体认识过程中前后相续的两个阶段。然而,关于这两种认识的本质区别,至今哲学界尚未确定一个统一的合乎实际的界限。下面两种观点是有代表性的:一种认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別不在于用不用概念、判断、推理,而在于感性认识没有抓住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规律性,而理性认识则进入了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规律性的认识。”另一种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原则区别,或者根本标志,就是概念、判断的运用。认识是否抓住了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规律,不能作为区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标志,而是区别抽象概念和具体(理性的)概念的标志。”这两种对立的观点为我们提出两个问题:一、感性认识是否也运用概念、判断等思维形式?二、理性认识是否都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规律?弄清这两个问题是我们正确地揭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本质区別的前提。下面我们就循着这条线索展开对于这个“本质区别”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14.
李泽厚同志在一九七八年于《学术研究》第一期上发表了《形象思维续谈》.在这篇文章中,他首次提出美感由知觉、情感、想象、理解这四种因素构成.一九七九年李泽厚同志在《形象思维再续谈》中,提出形象思维不是独立的思维方式,而是艺术想象.他认为艺术想象是由包含着想象、情感、理解、感知等多种心理因素、心理功能组成的有机综合体.在这里,很清楚李泽厚同志把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看成是艺术创作主体性因素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他提出的艺术包含认识,但也不等于认识,同时,他还提出了“情感逻辑”概念和“创作中的非自觉性”的命题.但正如他在文章的《后记》中所言:“意犹未尽,容后张扬.”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理论界百花齐放,赞美憧憬之词颇多.本文只不过提醒人们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能盲目乐观,在对待和谐社会的认识上要保持理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要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理解掌握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枢纽。能否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去理解和思考当今时代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引起了学术理论界的关注和探讨,甚至有的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提出了质疑。要分清正误,我们应准确地掌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含义和原理,深化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7.
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改革必须同步进行。这已成为政治共识。问题在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政治将有什么性质的效应?与此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和取向如何?本文就此作一粗略探讨。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政治具有相容性的幅射效应。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建立在利益多 相似文献
18.
社会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延续的过程。它由无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组成。但孤立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并不构成历史,只有当这些事件和人物之间发生了复杂多变的各种各样的联系时,它们才会构成历史的过程。可见联系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没有联系就没有历史的存在和发展。 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的联系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实现的呢?这就有个中介体的问题。任何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都存在着中介体,它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无数个。只是通过这种中介体,才使孤立的历史事 相似文献
19.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赖以形成的条件是不同的。感性认识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们通过许多偶然性的事件而获得的。所以说,“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而理性认识则不能这样直接地获得。因为事物的现象中所包含的本质,固然可以通过偶然事件而暴露给人们,但要对这一偶然性事件之所以发生的内在必然性作出合理的解释,就必须具备解释这一事件内因和外因的各种条件的丰富知识。有的可以把实践和文字材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有的只凭记录事件的文字材料也可以研究出结果。但由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理论界百花齐放.赞美憧憬之词颇多。本文只不过提醒人们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能盲目乐观,在对待和谐社会的认识上要保持理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要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