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等教育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卓越计划”对高等中医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还普遍存在教学设计能力欠缺、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不够、教学表达能力不足、教学反思能力缺失等诸多问题。主张高等中医药院校通过健全教学监督机制、加强课程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技能培训、促进教学反思和反馈、提高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等一系列举措,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促进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改革,丰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能,为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和培养高素质中医专门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所需要的软技能进行分析,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构建出一套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层次的软技能培养指标体系,并提出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贯彻和实施该指标体系,以及围绕该指标体系的建立应该怎样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3.
会计执业能力是指从事会计业务活动或会计工作所具备的素质、技巧和本领。它分为会计执业资格和会计执业技能两个方面。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执业技能的培养应突出职业素质的教育和执业本领的培养。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职业道德素养教育、业务技术素质教育、文化身心素质教育、品行能力培养、基本功能力培养、业务技术能力培养、社会活动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并按综合执业能力构建知识体系,分会计岗位技能进行会计综合素质模拟训练  相似文献   

4.
基于项目学习(PBL)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手段,该文结合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分析并验证了PBL对商科学生“软技能”、“硬技能”的培养,以及对学生专业知识拓展的推动作用,并就PBL在商科课程中实施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技能应用型岗位人才,培养学生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技艺和运用能力,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高职技能应用型岗位人才的培养途径为:基于能力导向的理论教学、基于技能导向的实践教学和基于素质导向的课外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6.
批判性思维是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得以可能的逻辑前提与驱动力。批判性精神与批判性技能的缺失已严重制约中国科技人才的培养质量。哲学素养不足、科学精神缺失以及传统工业化教育模式是理工科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缺失的主要原因。通过哲学素养培育、逻辑思维训练和科技创新实践可以有效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导向式、对话讨论式、开放通达式和虚拟情境式等教学方法可以成为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方法。通过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提升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闲暇教育是培养工科大学生完备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健全其人格品质、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崭新视角和应有之义.目前工科大学生出现闲暇价值认知层次和行为意向性偏低、闲暇生活内容层次不高、满意度偏低、闲暇管理技能缺失等现象,闲暇教育呈现出理念模糊、形式间接、方法隐性多于显性、内容单薄、资源缺乏等问题,亟待我们做出反思与调整,为卓越计划实施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影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效果的负面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信息输入主体健康情绪的缺失;信息输入主体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缺失;信息输出主体中教师合理知识结构的缺失;信息输出主体中情景因素缺失等负面因素影响,提出:减轻语言学习焦虑感,培养学生链康的学习情绪;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加强复合型教研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加强实训基地和模拟实训室建设,预设教学场景,满足情景教学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针对网络语言教学在功能定位上的模糊认识,采用建构主义理论,分析了网络辅助语言教学模式在多模态语言环境下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多元识读能力,而在培养交际技能上存在的缺陷和应用中的不足,深刻审视了其功能定位,指出教师角色错位与教师策略缺失是影响网路辅助语言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能力递进——交互培养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并赋予跨文化能力以新的内涵。跨文化能力递进-交互培养模式是在现有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化语境对跨文化能力的新要求而提出的,以期为跨文化能力培养提供可供参考的实践模型。该模式以跨文化人格为培养目标,将知识、动机、技能、语境和效果五要素纳入其中,以全球化为语境,按照知识习得、动机培养、技能训练逐层递进的方式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注重交际双方的交流互动在实现交际效果和培养跨文化能力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