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自由意志概念受到了诸多挑战。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大脑“准备电位”实验为代表的众多神经科学研究提出,人类意识由先发的神经活动所决定,人类行为先于其本身对行为的自我意识。神经科学对大脑神经递质与脑区功能的研究也使得意志的自由性成为易被影响和易于消解的对象。但若依照自由意志的层序欲望理论,这一现象并不意味着神经科学研究对哲学概念中自由意志的否定,而是反映了自由意志当中“一阶欲望”与“二阶意志”观察梯度的参差,其本质不在于自由意志概念本身的存废,而在于自由意志当中“一阶欲望”在神经科学领域的易于影响、易于消解与“二阶意志”的难以观测及难以量化。  相似文献   

2.
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的争论由来已久,尤其是神经科学领域里贝特实验及其后续各种翻版实验证明自由意志是一种错觉之后,争论变得更加激烈。而持有一种相容性观点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既肯定了决定论又保留了自由意志的合理存在意义。这里不仅要为自由意志作辩护,而且认为自由意志的作用更胜于决定论的影响,并基于神经科学研究和人文精神需要的视角上作出说明。  相似文献   

3.
从哲学的视角讨论自由问题涉及到决定论、自由意志论和相容论三种哲学观点,三种观点的划分依据正是来自于它们对人类自由的看法。首先,决定论引起对道德挑战,因此,自由意志论与相容论不得不对这一道德挑战进行解决和回应。其次,德国哲学家康德对自由、决定论以及道德责任所持的态度和立场对当今仍然影响深远。最后,决定论、自由意志论与相容论三方之间的争论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4.
人是否具有自由意志一直是西方哲学发展史中最古老、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也是当代西方哲学中占据核心地位的热点问题之一。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圆满地解决自由意志的问题。随着神经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自由意志"难题又再次成为人们关注和探讨的一个焦点。克里克认为意识可以还原为神经元的行为方式;埃德尔曼认为意识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不存在"自由意志";李别特通过"意识半秒延迟"等实验证明了自由意志的存在。还有其他对自由意志的论证,都为自由意志难题的解答提供了新的图景。  相似文献   

5.
理论论是当前心灵哲学与认知科学中解释读心现象的主流理论之一,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基于常识心理学的概念体系,理论论认为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他人的心理状态,必须以推断的方式获知他心的存在,并以此解释和预测他人的行为。这种心智化的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理论,它以心理模块的形式预存在人类大脑中,并在后天的叙事实践中得以建构完善。来自神经科学的实验证据揭示了大脑中存在一个心智化系统,该系统以内隐或外显的方式参与读心活动,其所具有的可塑性确保了经验影响理论的意义。迄今为止,读心理论论只能提供框架理论,仍然缺乏一种精确的描述性机制,并有待接受神经科学的系统检验。  相似文献   

6.
诉诸先进神经科学的道德增强技术可以直接提升人类的道德水平,但也引发了人们关于自由意志、自主性、同一性等伦理问题的思考。面对道德增强技术是否干预了人的自由意志这一问题,超人类主义和生物保守主义展开了争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澄清人是否在道德增强前后保持了身份与自我的连续性,即论证道德增强会不会影响人的自由意志。通过对叙事认同理论的解释与分析表明,适当的知情同意程序可以使道德主体积极地融入叙事身份的被动变化中,从而维护人的自由意志。  相似文献   

7.
决定论与自由意志的关系是哲学探讨的基本难题之一,它贯穿于整个哲学史、科学史、宗教史、伦理史等领域.在对这个难题的探讨中存在着以下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决定论,即从因果性、必然性角度出发去解释宇宙中发生的所有现象;二是非决定论或自由意志论,即从偶然性或自由意志的角度出发去解释宇宙中发生的所有现象;三是相容论,即肯定自由不是别的,恰恰是对必然的认识.我们提出的第四种观点是:这个难题之所以悬而未决,是因为自由意志的部分内容超出了与决定论相关的问题域.而在当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超出部分的内容,即自由意志与共同体内的道德、法律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某种意义上,决定论与自由意志关系的难题已被自由意志的限度问题所取代.  相似文献   

8.
信念伦理是否可能的问题取决于我们如何解答信念义务悖论。已有的解答方式有五种:直接意志论者的解答方式是否定信念非自主性论题;非意志论者否定了意志控制论题,这既可为否定信念伦理提供基础,也可为其他解答方式预留空间;间接意志论者认为信念伦理无须预设直接的意志控制;相容论者认为信念伦理无需任何形式的意志控制;否定的意志论者致力于揭示信念获得与信念消除之间的非对称性,此观点可以在预设某种意志控制的框架内为信念伦理提供有限的空间。反思这些不同的解答方式可知,直接意志论是错误的,间接意志论足以保证信念伦理的正当性,它不但可以兼容非意志论的观点和相容论的正确前提,亦可吸纳否定的意志论之正确洞见。  相似文献   

9.
公民公益行为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民志愿公益行为存在于各种社会形态中 ,它一般表现为慈善捐赠和无偿服务两种方式。有关公民公益行为的动机 ,学理上尚存争论 ,主要有责任论、利己论、利他论、多元论等观点。不过 ,争论中也有共识 ,多数学者都认同 :无论出自何种动机 ,公民的公益行为都应该是出于自由意志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神经科学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关于人文学某些经典问题的重新思考或认识。当前的神经科学发现显示: 我们的大脑和意识都是物质性的,意识的身心二元论是不能成立的,应该回归于大脑一元论。大脑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是无意识的,但却能很好地完成许多在常人看来需要意识去完成的工作,这种无意识的大脑运作过程也是大脑的一种客观属性。另外,常识心理学中所谓自由意志的存在是很可疑的,大脑在意识到自己作出决定之前已经作了决定,无意识的意志根据环境中发生的情况而作出瞬间的决定,其过程主要由大脑在发育期间所形成的工作方式以及由之后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记忆)决定。当然,自由意志是否存在这个重要问题的最终答案还应该来自于未来更多的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较系统地考察了当代行为科学中天性论和环境论主要代表人物的基本思想,然后通过分析、比较指出,这两种理论的共同点在于:①都是以生物学和生理学作为对人类行为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的基本前提。②在人类行为问题上都坚持决定论观点,否认自由意志和理性在人类行为中的主导作用。两者的分歧则在于对行为的具体动因的看法上。天性论认为,在人类行为发展的总趋向上,环境始终只起着微调作用,人类行为的许多方面都已被本能或遗传基因大致地决定了。环境论则认为,在决定人类个体之间的行为差别上,遗传因素只具有微小的作用,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从后天环境中习得的。我们认为,两种理论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们是分别从不同角度上考察人类行为。天性论主要侧重于从“类”的特征上来考察人的行为;环境论则侧重于对人类个体行为的考察。实际上,两者都为我们认识人类行为提供了部分真实图像。因此,兼容两者的长处则能获得对人类行为更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贡斯当关于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的区分,逻辑地蕴含着作为上位概念的普遍“自由”概念,其内涵是:个人的意志行为在正义的社会规范内不受他人干预。按照这个普遍概念,孔子具有自己的自由观念。这种观念不是境界论的自由观,而是人性论的自由观。“个人的意志行为不受他人干预”是这种自由观的主体性维度,即个体主体具有天然的自由意志;“正义的社会规范”(礼)是这种自由观的规范性维度,即它是以孔子的正义论为基础的。这就是说,自由的规范条件来自两条正义原则,即源于博爱精神(仁)的正当性原则和适应于特定时代基本生活方式的适宜性原则(义)。因此,孔子的自由观念具有两个层面:遵守规范是保守性的自由,而重建规范是建设性的自由。  相似文献   

13.
在心理学讨论中出现的三个关于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内部关系的观点是:认知神经科学是还原主义的,所以它不能完全解释一个人的心理;神经科学最多只能说明神经事件与认知或行为事件之间的相关;文化、历史条件等等是理解人类知识和行为的真正相关因素,神经科学对这些几乎没有解释,所以它并不能真正解释心理学。应该用多种方法研究心理学,神经科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说明神经事件与认知或行为事件之间的相关,更重要的是要说明认知或行为事件的神经机制;认知神经科学不能对文化提供直接的视角,这并不意味着生物(包括神经生物学、神经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与文化的进化和历史的建构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人文学科历来有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中汲取灵感以拓展思路的习惯。但这一次,来势凶猛的神经科学对人文学科的冲击可能会彻底动摇我们认识人类的本性和历史的概念框架。然而,即便主张史学现实主义,也不必接受这样的"神经历史学"。因为人类历史的主体只能是人和国家,而不可能是大脑或神经系统。我们生活在整体人的层面,任何以单独的身体器官代替整个人的做法都会使命题失去意义。让大脑接管心灵或人所执行的机能,看似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但会使大脑成为某种心灵化的存在。实际上,人所独有的行为并不是因果决定论式的,而是目的论式的。即便人类能感受到各种内外压力,也不是像物那样被彻底决定的,而是会统筹考虑和谋划自己的未来。在这个意义上,自由是存在的,而且不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减少,反而会日益增多,并且因此给予了人类历史行动以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四 这里的问题不仅仅是关于造成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过程的争议问题。我们如何理解事件的历史是同我们如何理解事件本身密切相关的。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旧模式是超越历史的宿命论和唯“自由”市场意志论的矛盾混合休,在这个混合体中,资本主义市场既是永恒的自然规律又是人类选择和自由的发展。与这种模式相对应的是一种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的观点,这种观点完全承认资本主义市场的强制性,但又承认这些强制性  相似文献   

16.
“意志自由”历来是哲学、伦理学中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赞成意志自由的哲学家的一个重要依据是 ,人有意志自由是因为人有理性 ,因此 ,人可以不像动物那样受生理需要 ,欲望和情感等因素的摆布 ,而是能依靠其理性的能力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目标和行为方式。本文通过对理性与价值的概念 ,以及人的价值取向等问题的考察分析 ,指出人的生活目标和行为方式是由人的价值取向决定的 ,而价值和价值取向又根源于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理性的真正功能在于演绎推理和认识经验世界的因果关系。但理性不产生需要 ,因而从理性中不能产生价值。在人的价值选择中 ,理性只是一种为人的生物性需要服务的功能 ,其作用主要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识别自己的需要和价值。因此 ,在理解人类行为和价值选择的问题上 ,我们必须相当谨慎地看待理性的作用。必须充分认识到 ,理性在人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中只具有辅助性功能 ,而不是一种起支配作用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论人的自由     
人是自由的,还是生活在枷锁中?自由是人的天赋本性,还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产物?自由是绝对的,还是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个问题众说纷纭,简直成了斯芬克斯之谜。而只有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对这个“谜”才作出了正确的回答。执其一端者,不是走向宿命论,就是走向意志论。  相似文献   

18.
认知科学家用计算机隐喻来研究人类心智的工作机制,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增长点,开拓了认识论研究的新领域,特别是为主体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通过对认知科学核心观点的反思,认为认知科学的方法虽然对研究人类心智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单纯用计算的观点来解释人类心智是不充分的。重视神经科学的研究成为当今认知科学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9.
神经伦理学从2002年正式在美国学术界提出之后,其研究与发展也非常迅速。神经伦理学是神经科学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是当代神经科学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神经伦理学主要包括神经科学的伦理学研究和伦理学的神经科学研究两大领域,前者重点研究神经科学研究及其应用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后者重点研究自由意志、道德推理、道德判断和责任等道德概念或理论的神经科学基础。神经伦理学的发展对神经科学和伦理学的研究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将自由意志作为一簇能力的解读在当代实验哲学兴起的背景下,随着艾迪·纳米亚斯(Eddy Nahmias)等哲学家的提倡而兴起。这一解读避免了传统相容论和决定论的问题,同时坚持了一种自然化路径,但自然化与规范化的张力迫使人们在"是"与"应当"间做出抉择。解决方案在于发现自由意志的德性内涵。自由意志以自我实现为目的,这显示了其与德性的同构性。此外,它也是一种规范化的能力,具因果性与在理由空间中的规范性双重维度。正是因为这一理由空间中不断追问的规范性维度,作为"总德"的正义、公平才得以可能。只有展明自由意志的德性内涵,我们才能摆脱陈旧的自然与精神之隔阂,迈向实践的成人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