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大学时,有位老教授对我们做过一个测试。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棵粗,另~棵较细,你会砍哪一棵?”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相似文献   

2.
<三松堂自序>是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冯友兰先生的回忆录,它是一本充满大智慧的书,是一本纵论中国大学教育的书,是一个大哲学家用哲学的眼光看待宇宙与人生并得出明确结论的书.而与其思想高度相辅相成的是,<三松堂自序>的语言也达到了现代汉语的最高境界,因而它又是一本语言艺术家透彻认识语言的内在特质和纯熟运用现代汉语的书.<三松堂自序>以其思想和语言的巨大魅力,在读书界获得了崇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3.
开眼     
《人生与伴侣》2014,(9):4-5
死不了 房玄龄是大唐开国功臣,官至宰相。 有一次,房玄龄病了,连续多日没有上朝,一些官员商量着去探望,户部郎中裴玄本开玩笑说道:“如果房大人病得不重,大家去了还有价值。如果已经病入膏盲,不久于人世,那就没有必要探望了。”  相似文献   

4.
浅根与大器     
《阅读与作文》2009,(10):69-69
在有名的加州红杉林前,观光客们看着那高耸入云,如同沉默巨人的一棵棵红杉,有的瞠目结舌,有的惊呼出声。  相似文献   

5.
杨医师:我有一个亲戚,去年突发心脑血管病住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终于可以出院观察了,全家都为此松了一口气,亲友们也都替他高兴。可最近我去探望他时,他却连连叹息。原来自从病  相似文献   

6.
岁月匆匆,曹灿叔叔而今已是曹灿爷爷,虽遭遇病魔困扰,他却乐观地打跑“来犯之敌”。在家里,他是模范老公,每年春天,在小院种上两棵豆角、两棵黄瓜、两棵丝瓜……他说:“一棵是老伴儿的,一棵是我的。”老伴儿生病或不开心的时候,曹灿就说:“你赶快好起来啊,不然我不给你那棵浇水。”他是家中的掌勺大厨,他对爱人倍加呵护,  相似文献   

7.
孙犁的书房     
杨栋 《社区》2014,(2):6-7
孙犁先生生前,我访问过两次他的书房,他的书房名为“耕堂”,其实是很简朴的。许多大名家的书房,都曾以“堂”作书斋名号,王国维称“观堂”,周作人称“知堂”,郭沫若称“鼎堂”,丰子恺称“缘缘堂”,冯友兰称“三松堂”,孙犁先生则自己称为“耕堂”,我想这也是一种不忘根本之意,犁是农具,耕是农活,先生出身农家,“臣本布衣”,  相似文献   

8.
马士钧 《新少年》2009,(5):36-37
树上,一条毛毛虫在啃树叶;树下,一只小蚂蚁也在啃树叶。 斑马老师带领大嘴兔子、小猴子、胖胖熊晨练归来,经过这棵大树的时候,“扑通扑通”的脚步声惊动了两只小虫子,它们立刻躲了起来。巧极了,树上的那片叶子被啃了三个洞,树下的叶子上也留下了三个洞。  相似文献   

9.
槐树的启示     
刘绍义 《中华魂》2014,(14):42-42
槐树是一种长寿树,所谓“千年松,万年柏,顶不上老槐歇一歇”是也。一棵老槐树,歇上一歇,就是百八十年,槐树的寿命可谓长矣。但由于其生长缓慢,被急功近利的现代人砍伐殆尽,老槐树已经越来越少了。我住的这个小城原来有一条路两边全是槐树,如今早被新的时髦的树种所代替。我在书中看到的最老的槐树就是《中山公园二十五周年纪念册》里那棵古槐了,“当系四五百年前所遗之物”。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朵沙漠花,一朵喜欢蓝色的沙漠花。 从小我出生在一望无垠的戈壁滩,在那辽阔的黄色中,见得最多的是那一棵棵挺拔的白杨和那看似坚强的仙人掌。  相似文献   

11.
珍爱生命     
小时候,我家村子西头的山冈上,有三棵老松树,小木桶儿那么粗,五六层楼那么高。听奶奶说,我还没出生时,村里有个男孩儿爬到中间那棵松树上去掏鸟蛋,突然鸟窝里蹿出一条蛇来,吓得他掉下来摔死了。从此,谁也不敢再爬那三棵老松树了。春末夏初,漫山遍野鸟语花香,生机无限。我最喜爱的小八哥儿,早已从南方飞回来,抢占了喜鹊的巢,开始哺育自己的孩子。据老人们讲,八哥儿是通人性的,用中指和舌尖  相似文献   

12.
家庭浪花     
又是一个周末,我照例习惯性地抓起电话,拨出那一串我可以倒背如流的号码。电话通了,彩铃依旧是周华健的那首《朋友》。  相似文献   

13.
春色     
屏幕上文档依旧是空白的一片,思绪滞留在那红土白云间一片片塔丛寺林的蒲甘大地。每日里坐看朝绮霞灭,间或徒步田原,泛湖戏鸥,整个二月便是这般悄然流逝。而现今回到都市消化着案头堆积的繁乱,不免扯动着嘴角告诫自己只有三天的平复周期。  相似文献   

14.
轶文 《社区》2005,(21):58-58
提起我家老宅院里的那棵大枣树,真可以说得上远近闻名。甭说一个胡同的,就连相邻几个胡同的老街坊们也都对它的“高大形象”印象颇深。站在胡同口,用不着踮脚,就能望见它那耸入云端的树冠。对于这棵枣树,我也只是偶尔说起,并未日有所思,它却常常奇怪地走进我的梦中。我家旧居位于北京西城辟才胡同内梯子胡同5号院。那棵参天拔地的大枣树就矗立在小院中央。树腰粗得两个大人都抱不过来。记得爷爷说他小的时候,大枣村就这么粗。大人们把这棵寿高百年的大枣树称做“老寿星”,可在我眼里,它始终像是一条血气方刚的汉子,雄姿英发,蓬勃峥嵘,一枝一…  相似文献   

15.
天空飘着雨丝,不知不觉,我又来到这里:第三颗梧桐树下。我尽力不去想她,可是脑海中依旧浮现出的是她。她飘逸的黑发,她浅浅的微笑,她身上那缕永远去不掉的清新薄荷味……  相似文献   

16.
苏志坚 《华人时刊》2008,(10):56-57
吃过核桃的人都知道,挑选核桃应该挑果大、壳薄、仁白、味香的,这样剥皮容易,吃着也香。可是河北一个名叫尹树海的农民,却偏偏盯上了皮厚难砸、壳多肉少的野核桃。为了一棵野核桃树,他甚至出资包下了一座山。不仅如此,他竟然放着村子里面最漂亮的三层小楼不住,和家人在那棵野核桃树下安营扎寨,如此兴师动众,只是为了一棵野核桃树,难道这是棵会变魔术的摇钱树?  相似文献   

17.
凌鹰 《社区》2011,(8):12-12
几乎读完了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所有的哲学著作,但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他在《三松堂学术文集》一书中的自序,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更深度理解了他的哲学旨意:“我经常想起《诗经》中的两句诗:‘周虽旧邦,其命惟新。’中国处在现在这个世界,有几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一个‘旧邦’。  相似文献   

18.
牛润科 《山西老年》2012,(11):27-27
尽管已到暮年,可是我仍然对晋北女人深爱依旧。心灵手巧心眼儿好,就是我们晋北男人对自己女人的最高评价。可以这么说,我们晋北男人是从爱晋北女人的那双巧手开始的。因为晋北女人的一双巧手,天天能给她的男人创造出一个最精彩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在素描教室上课的时候,我看见两只黑色的大鸟从窗前飞掠而过。 我问学生那是什么,他们回答我说:“那不就是我们学校里的喜鹊吗?” 素描教室在美术馆的三楼,周围有好几棵高大的尤加利和木麻黄,茂密的枝叶里藏着很多鸟雀,那几只喜鹊也住在上面。  相似文献   

20.
两棵榕树     
祖屋左右“斗门”旁边,原来各植有一棵大榕树。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的一天,忽然来了一彪人马,砍的砍,锯的锯,把右边那棵榕树毁了。左边那棵幸存的榕树,则继续陪伴我从少年直至步入老年的漫长岁月,算算已有50个春秋,而树龄则有1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