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措施中,护岸工程是一项最基本的整治工程.传统的护岸工程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考虑较少,在今后的护岸工程中应更多地考虑人与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在保证护岸工程整治河道效果的前提下,生态型护岸是护岸工程的最佳选择型式.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河道长效管理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河道整治工作成效显著,河道管理机构基本健全,但还存在建管脱节、污水收集系统建设滞后、河道整治、保洁工作发展不平衡、管理经费不足等问题,建立河道长效管理机制迫在眉睫。结合上海市河道管理的实际情况,河道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应从健全河道管理的目标责任制和定量考核制度、管理职能转变、日常养护作业市场化、投资机制多元化等方面强化,以巩固已取得的整治成果。  相似文献   

3.
分汊型河道是冲积平原河流中的常见河型,分汊型河段与单一河段的最大不同是分汊型河段具有两汊或多汊过流,分流区和汇流区的水沙具有与单一河道不同的运动特点,并容易因分汊口门的放宽,水流分散,泥沙在此淤积造成水深不够,产生碍航问题。分汊河型又包括很多不同类型,其中对复式分汊型河段航道问题的研究较少,整治技术也不成熟。以长江安庆复式分汊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河工模型试验研究与实测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安庆河段水流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整治部位实施工程的效果,通过综合比较提出了安庆复式分汊河段的整治关键部位。  相似文献   

4.
城市河道在城市生态环境维护和改善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生态性河道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具有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也承担着协助河道系统防洪排涝的重任。结合宝鸡市渭河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案例,论述了生态性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指明城市河道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必然要达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景观规划设计的完美结合。通过科学的景观规划设计改善城市河道生态环境,形成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河流廊道系统。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农地整治过程中农户权益诉求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湖北省和湖南省部分粮食主产县区的农户调查数据,测算农地整治过程中不同类型农户的权益诉求强度。研究表明:各类农户对经济权益的诉求强度最大,其次是政治权益诉求,再次是社会文化权益诉求,最后是生态环境权益诉求;随着非农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比例的上升,农户经济权益诉求的主导地位有所下降,政治权益诉求、社会文化权益诉求和生态环境权益诉求的地位有所上升。提出在今后的农地整治实施中,不仅要尊重并保护农户的经济权益,而且要尊重并保护农户的政治权益、社会文化权益和生态环境权益,要根据农户各方面的权益诉求及其差异,因时因地确定农地整治的方向、内容及重点,促进农地整治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代长江中游河道演变及其整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慨述古代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与影响的基础上,着重讨论近代150年来,长江中游婉蜒型河道与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分汉型河道的演变过程,并结合其演变特点和趋势,提出相应的整治意见,可供今后长江流域的综合整治参考。  相似文献   

7.
数字     
5市政府决定组织开展《温州市区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实施方案(2007~2011年)》编制工作,文件确定了市区温瑞塘河五年整治目标:2011年全面消除市区河道黑臭现象。《温州市区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实施方案(2007~2011年)》的编制工作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市区温瑞塘河五年整治目标:到2009年消除城区主要河道黑臭现象,河面清洁,河岸整洁;到2011年全面消除市区河道黑臭现象,河道行洪排涝畅通,会昌河、南塘河、划龙桥河、吕浦河等重要河道河段实现景观绿化连片成带,为实现城市塘河、生态塘河、景观塘河、文化塘河目标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尤奔 《中华魂》2010,(8):32-32
据报载: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大力推进清水工程,全市累计投入18亿多元,先后对市区102平方公里内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河道实施“控源、活水、截污”的综合整治,46条主要市河基本变清,部分河道从过去的“龙须沟”变成了现在的景观河。仅沿河直接受益的群众就达12万人。(《中国环境报》2009年10月20日)  相似文献   

9.
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建设美好乡村作为安徽省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和加快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实施进程中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水环境、土壤、植被、生物多样性、景观格局等方面,阐述了农村土地整治中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宜耕未利用地整治以及土地复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提出制定评价标准体系、建立监管调控机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土地整治方法和途径、强化保护力度、加大培训力度等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关于生态移民的定义、分类及若干问题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生态移民是因为生态环境恶化或为了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所发生的迁移活动,以及由此活动而产生的人口迁移。它可分为自发性生态移民与政府主导生态移民、自愿生态移民与非自愿生态移民、整体迁移生态移民与部分迁移生态移民,等等。确定迁出地与迁入地是移民工程成败的关键。我们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既要考虑保护和恢复迁出地恶化的生态环境,也要考虑不会对迁入地造成新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对移民的经济补偿方面,在做到补偿充足的前提下,配以相应的政策措施。在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时,一定要让移民自身参与政策和计划的制定,以避免外力强制作用下的文化改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意识到河道及滨水区治理的重要性。以临汾市汾河河道景观整治规划为例,通过挖掘河道及滨水区自身优势,将城市文化、休闲等职能引入城市河道及滨水区,对其进行多元化利用。旨在最大限度的利用城市河道及滨水区生态景观资源,为城市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2.
西部干旱半干旱流域生态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间的相互影响具有共性特征和一般规律,扭转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不利局面,必须综合考量自然要素、经济要素和社会要素,除了工程技术手段之外,应当通过法律政策等制度手段规范、引导人们干扰生态环境的方式和手段,使干扰的强度和频度始终保持在生态系统可以承载的范围之内,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源区的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关系到区域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使“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因而,科学合理地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是加快“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代松花江流域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在占有大量中日文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生态环境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系统梳理了近代松花江流域经济开发状况,考察了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其原因,分析了生态环境变迁下的社会应对措施及其成效。该书学术视野广阔,内容全面,史料详实,是一部松花江流域史研究中具有前沿性的力作。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明清山区陂塘水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陂塘水利改善了山区的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的价值。而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河道和陂塘淤塞,废弃的河道、陂圳、山塘又被占垦为田。同时,陂塘水利的发展与航运矛盾,减弱了陂塘水利的功能。溪流河道上层级而设的陂坝使径流流速减慢,沙泥停蓄。而河床渐高又使河水漫溢,也影响了对水力资源的运用。人们针对当时陂塘水利出现的情况,提出了一些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调查分析了宿迁市京杭大运河西岸景观现状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的指导下,从生态植物群落的设计、道路交通网的设计、驳岸处理、滨水建筑高度控制、景观节点设计5个方面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7.
长株潭两型社会林业生态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株潭两型社会获批给区域生态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林业生态建设是目前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两型社会建设和林业生态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生态文明。目前该区域局部环境状况恶化、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市社会发展不可持续。在提出构建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背景下,沿湘江流域和三市结合部布局生态公益林带,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都市生态圈建设,对保护湘江水质、改善区域环境、支撑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河流健康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概念而是一种河流管理的评估工具。人类在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的过程中,由于保护不够或滥加利用,一些河流发生污染、断流现象,影响了河流的自然和社会功能,失去了河流的自身价值,危及河流的健康生命。维系河流的健康生命和水安全密切相关。河流污染是我国河流健康的最大威胁,治污是我国现阶段河流生态环境建设的首要任务,同时在水电工程建设中应强化对生态环境的监管。  相似文献   

19.
从天地生综合因素考察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发展表明 ,天时地理决定着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决定着人类社会 ,三者共同构成相互联系的综合系统。近年来 ,青藏高原草地荒漠化和沙漠化加剧 ,冰川湖泊退缩 ,河流量减少甚至断流 ,从而对当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因此 ,应该将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作为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