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
袁大昌  赵博阳 《城市》2007,(11):61-63
一、引言 城市开敞空间是在城市建筑实体以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社会、自然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绿地系统作为城市开敞空间的主体,对于城市生态、城市环境、城市空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我国城市规划学科体系中很早就将绿地系统规划设置为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专项。  相似文献   

2.
《职业》2008,(10):76-76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必须有职业,因为要生存.要“吃饭”;而一个人要想有职业,要想有很长远的职业,就必须有个好身体、好心情,因为职业本身也要“吃饭”,需要我们的身体不断地提供能量。繁忙不能成为我们回避健康的借口,对于健康问题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主动出击防患于未然.睡前看看书.放松一下.希望这些书对我们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宋捷 《城市》2008,(4):57-59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英文为ecopolis或ecologicalcitv,认为现代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调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物质变量、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环环相扣、协同共生的网络,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  相似文献   

4.
北京师范大学钟伟教授在一个非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篇观点看似很“雷人”的文章:到2027年,一个人退休后安度余生需要300万~500万元人民币,而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可能1000万元都不够。钟教授这席话如同凉水泼进热油锅,按媒体的说法,“拍板砖的人不少”,于是乎,这又成了一个公众热议的社会焦点。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我们的人生和梦想都要拴在一个房子上呢?我们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期盼都仅仅是一处房子,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太悲哀了?”一部《蜗居》,引起了许多城市人共鸣,剧中这句经典台词,更是让太多人有感而发。“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6000元,吃穿用2500元,冉冉上幼儿园1500元,人情往来600元,交通费580元,  相似文献   

6.
郑惠方 《老年人》2008,(12):55-55
微循环.是指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是动、静脉之间物质交换的场所。通过微循环.组织和细胞得到氧气和营养物质,也排泄代谢产物。也就是说.机体的代谢、吸收和排泄都是通过微循环来完成的。可见,微循环的功能状态对健康的影响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7.
试论城市空间环境的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元凯 《城市》2008,(11):104-10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重要任务。“和谐社会”、“和谐发展”、“以人为本”成了媒体乃至人们交谈时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国家要和谐.社会要和谐,邻里与邻里、部门与部门之间要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也要和谐,经济发展、规划编制、谈艺术、讲构图,都离不开和谐.城市空间环境的和谐当然也不例外。的确,和谐才会发展,和谐才产生美。  相似文献   

8.
关于城市之死的迷思 每个人都会死,但是每个人眼中的城市却是永生的。一代延续一代,一个世纪紧接着另一个世纪,如果没有外在的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人为战事,城市或许可以“不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城市如同人体一样,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它也有一个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只是这个有机体的生命周期要比人来得更为漫长,甚至超过了人的一生可以观察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刚迈进新世纪的门槛,上海又站在了新的机遇面前:争取跨入国际大都市的行列。一回首历史我们发现,一个城市的繁荣发展,如同一个民族的兴旺强盛,除了要有物质财富的资本之外,更需要社会的资本和精神的资本,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后两者所起的作用,将会比前者更重要、更持久、更影响深远。当上海正从一个新的起点上,面向国际大都市之门,探寻一条直达之途、一把启锁之匙时,一群关爱她的人士汇聚我们杂志,贡献自己的见解——上海需要城市的文化风度、市民的世界意识“我们的眼里为什么常含着泪水?因为对这大地爱得深沉!”  相似文献   

10.
快活每一天     
袁睿 《当代老年》2011,(3):38-38
年轻时被一个空泛的理想驱使,每天都忙忙碌碌好像充实,其实连自己都不知道真正忙啥。就如同一个不善种地的农夫,每天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别的同辈人并无什么大区别,到头来收获却没有人家丰厚。人到中年始谙人生忧乐冷暖。这时好像懂得了再大的理想,若想实现也得每天都要奋斗,  相似文献   

11.
“读屏”成为了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常规动作”和“生动表情”,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在种种屏幕面前也得以再造。电视屏幕为青少年展示了成人的后台景象,使青少年学习到许多人际交往模式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网络虚拟世界中,青少年按照新的规则展开知识的传播、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撞击。学习如何同他人交往,并将这些交往技巧迁移到真实的社会情境中。手机作为“流动的现代性”的表征之一,重新结构着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模式和社会关系网络。然而,青少年的社会需要不可能仅仅从抽象的“人机关系”中得到满足,“人机”关系自然不可能彻底取代“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外科学教育实践方式和目标不同,学生成才类型也不同。中国学生学习基础扎实,擅长解题答题,学习被动,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国外学生动手能力强,富有创造精神,学习主动,但基础相对较差。比较中外科学教育利弊得失,对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社团“热”中的“冷”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团文化是大学文化中的亚文化,大学生社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社团热有利于锻炼、陶冶、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但其间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须加强管理和引导.  相似文献   

14.
工程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能动性、创造性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表现方式之一.现代工程不但深刻地改变着自然的面貌,也塑造了而且还在继续改变着现代社会的面貌,乃至塑造和改变着人本身.人类正是通过"造物"活动创造自己的历史,建造自己的生活世界,从而也创造人本身.  相似文献   

15.
Evidence from scholarly journals, texts, and other sources indicates that the terms "sex" and "gender" continue to be used incorrectly, despite earlier pleas to remedy this and related errors (e.g., the terms sex role, gender role, male/female). I advance the plea again, in the hope of reducing confusion and thereby improving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with our students and one another.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美国兴起了一场关于护理院的"文化变革运动",在其影响下,护理院经历了从"机构化"向"家庭化"发展的演变."文化变革运动"的"家庭化"理念表现在伦理价值观、机构管理、护理服务、环境设计四个方面,其形成的动因在于:代际间服务需求的变化、政府监管以及护理院的利益驱动."家庭化"的理念与美国文化相契合,和福利机构"去机构化"发展相互补充,对美国护理院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也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出其缺陷."文化变革运动"中的经验做法对中国失能老年人、残疾人的长期护理实践有着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课后"备课"     
课后"备课",是指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再整理、再完善的过程.它是我们搞好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这个环节,对后续课程的进行是很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8.
画"家"     
张自启,回族,1943年生,四川江油青莲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员会委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成都人物画会会长.曾执教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任绘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9.
话说"惧内"     
"气管炎"是现代人"惧内"的一种幽默说法.悠悠五千年明史,孕育了民以食为天的"吃文化"、能解千愁的"酒文化"、意韵悠长的"茶文化",如果从戏说的解度,国人也应当拥有一个"惧内文化",国为纵观历史"惧内"的话题与故事是从来没有闻断过的.  相似文献   

20.
"花样"充电     
"口才充电":为自己增值 充电背景:这是一个越来越注重"说"的时代:竞争职位需要演说,应聘面试需要演讲,推销要有说服力…在国外,口才训练已是企管界颇为流行的培训项目之一,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内的口才培训也应运而生,一出现便颇受白领一族的追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