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在资本主义制度背景下提出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异化劳动使劳动者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劳动者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资本主义制度下出现的“异化现象”在我国当前经济制度下也是存在的,耍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经济制度下出现的异化劳动现象,异化劳动出现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异化劳动思想是青年马克思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青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详细分析了劳动者与自己产品相异化、劳动者与自己劳动相异化、劳动者与自己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关系相异化四个问题。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现代化建设。发展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生活,很有必要对青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进行再思考,尤其要大胆正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异化现象并坚持科学的分析态度。  相似文献   

3.
深入考察“内卷化”现象的本质、成因,为进一步实现劳动解放,向着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自觉劳动迈进提供了现实依据。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内卷化”成为异化劳动的起点;拜物教观念扩大了“内卷化”的异化性质;资本主义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无法摆脱“内卷化”的异化劳动本质,而社会主义具有扬弃“内卷化”异化劳动本质的社会基础,进而实现劳动的解放。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实现科学劳动和有序竞争,必须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还原拜物教的本质,超越物化追求,树立个人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念;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同一性,重视社会关系的构建与自然环境的保护,实现个人、社会和自然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前人的思想成果,在认定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三要素即土地、资本、劳动相分离的事实基础上,开创了他的"劳动异化"理论,主张通过扬弃生产资料私有制来扬弃"劳动异化"。这一理论有助于我们批判性地认识法兰克福学派的"异化"思想。  相似文献   

5.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揭示的异化劳动四重规定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异化的逻辑表征。马克思通过指证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同一性,把被遮蔽的物质表现形式的私有财产的特性凸显出来。异化劳动背后所蕴含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因此,扬弃违背人性的异化劳动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从扬弃私有财产到打碎资本主义奴役制,从而获得根本解放的过程。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内在逻辑关系的分析,根本上是为了寻找扬弃人与劳动背离的道路和方式,而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扬弃和人的本质的回归以及私有财产的衰亡具有了共同的路向性。正是依赖于私有财产的消灭和私有制社会的消亡,人彻底消灭了造成人被束缚的不自由因素,获得了全面的解放。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立足唯物史观视域,从异化劳动和私有制视角对资本主义劳动的不正义现象进行了历史性解构与批判。他在对资本主义劳动的目的和价值、劳资关系和交换实质以及社会劳动财富分配的剖析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正义思想,并揭露出“资本永恒正义”的虚伪性和雇佣劳动制度的非正义性事实。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作为科学的真理,对培育“因劳称义”的社会新型劳动观,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增强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的阐述是马克思关于异化问题最完备的论述.马克思认为,劳动异化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的异化,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的异化,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本文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出其理论来源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8.
消除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劳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现实要求。从和谐社会的角度看,异化劳动加剧了社会的不和谐,是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不和谐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现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劳动现象,因此马克思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防止和消除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本身的异化、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的异化才能最终实现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由于劳动和对象的分离使人的劳动活动处在一种分裂的状态中,人对劳动便产生占有或不占有两种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工人丧失对自己劳动的占有即资本主义的片面占有,异化劳动使人成为“非人”。因而,在扬弃异化劳动的共产主义社会,向真正的人复归的人的本质除具有人的劳动类本质外,还必然具有对劳动的全面占有这一本质规定,这是我们统一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异化理论、关于人的类本质和现实本质的两个著名论断及其全部理论旨归所得出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10.
异化劳动理论的实质是:它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的基本事实,揭露了工人同资本家的对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论述了异化劳动与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及其与劳动者自身的关系,看到了异化与资本主义经济事实的关系,在异化理论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新阶段,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新阶段。但他当时还没有建立起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异化劳动理论还不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简要论述现今流行的劳动力市场博弈模型,进而分析这个模型对招聘中工人占信息优势的假设错误,并通过劳动力的买卖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的叙述,证明了在雇佣劳动条件下,无论何种情况,占据信息优势的是资本家而非工人,工人都是先耗费了自己的劳动力才能荻取资本家给予其的报酬。工人群体只有通过联合壮大自己的力量,形成一个无产阶级作为一个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才有可能逐渐获取更多的信息,工人才能获得自己的劳动成果。  相似文献   

12.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新劳动合同法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保证,本文由此引出了对用人单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几点思考。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和谐社会,全面实现人劳动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环节。劳动和实现劳动的价值是劳动者的天赋权利,谁有劳动能力,谁就有义务工作。让和谐社会接纳更多热情工作的劳动者,是国家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4.
有关涉外劳动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中国法律规定比较简单,已有的规定之间存在冲突。涉外劳动争议,主要适用劳动者工作地的法律。在中国境内履行的涉外劳动合同,一般适用中国劳动法律规范。中国劳动法律规范中的所有强制性规定是否都必须适用于在境内履行的涉外劳动合同存在争议。在中国境外履行的涉外劳动合同,一般适用外国劳动法律规范。当外国法所规定的劳动基准低于中国劳动法律规范中所规定的最低标准时,则可以直接适用中国劳动法律规范中的强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15.
论民族院校的工会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院校的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的维护教职工权益、建立和谐民族关系、加强民主管理以及以人为本的工作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涵、特殊要求、重要渠道和核心内容。民族院校的工会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学校各项工作的主力军作用,根据民族院校的特点认真做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和互助,推进和谐民族校园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工资是劳动的价格,是劳动价值的表现形式,它应当以劳动的价值为基础,应当通过竞争过程形成.这样才算揭示了社会主义工资的特殊本质,才算说明了社会主义工资是"和谐工资",进而才能说明和谐社会,相反,用劳动力价值范畴就错解了社会主义工资的本质关系,这样既不能说明"和谐工资",又不能说明和谐社会,反而会诱发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17.
企业劳动关系是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就不可能建成和谐社会,而在我国当前的情势下,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有赖于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每一方都要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8.
劳动既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的逻辑起点,又是它的核心。让社会围绕劳动这个太阳旋转,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在研究社会与劳动的关系中得出的必然结论。用这个观点来观察社会,就可以发现,资本主义及其他阶级社会之所以不和谐,就在于颠倒了劳动与社会的关系,不是让社会围绕劳动旋转,而是让劳动围绕社会旋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把颠倒了的劳动与社会关系重新颠倒过来,真正做到让社会围绕劳动这个太阳旋转。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法》确立了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方向,对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它仍存在一些不尽完善之处,体现在单保护原则的不合理,规范用人单位裁员及劳动派遣行为的条文和适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权利救济的条文不完备等。笔者从以上方面入手,对完善《劳动合同法》提出相应的建议,使它能更好地保障我国劳动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劳动幸福观是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从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关系出发,对人类劳动与幸福关系这一问题的独特认识和思考。马克思认为,人类的劳动是幸福的源泉,人类真正的幸福需要通过自身的劳动来实现。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导致了劳动异化,是劳动者产生不幸的根源。只有消灭私有制、解放劳动,才能真正复归劳动幸福。马克思劳动幸福观为我国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幸福国家提供了重要启示。我国应当充分结合本国实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劳动幸福观,加强人们劳动意识的培育和劳动实践教育,倡导全民共同参与劳动,尊重劳动,以此来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