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访制度变迁:从路径依赖到路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信访制度在近60年的历程中一直进行着调整和改革,这一制度变迁是社会经济发展、民主政治进步以及制度本身内在调整需要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信访制度变迁中路径依赖的三个表现包括信访活动中"人治"现象、信访机构的"职能安排"以及对信访问题的"归口处理",为使信访制度更好地发挥功能,必须进行包括改革信访体制、强化信访机构的督办职能等在内的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诺思根据西方世界的历史经验而提出的制度变革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标准处方"不完全适合于解释我国体制变革的实践?本文认为,这与我国基于组织的变革路径相关。沿着这种路径,以行政与财政性分权为发端的地方政府作为竞争主体的作用、政企分离的可行性安排以及分离后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重构等构成了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特征性逻辑。理解我国的这个体制转轨过程,对于丰富制度变迁理论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农业税取消后,中国农村步入了"后农业税时代",财政压力迫使乡镇体制进入强制性制度变迁轨道.现行的乡镇政权体制与当前农村发展的政治、经济形势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后农业税时代"乡镇结构与功能应进行变革.在变革路径上,"帕累托改进"是改革路径设定的理论基础,乡镇有限自治是改革路径的一种构想,同时,在乡镇有限自治模式下,必须科学定位乡镇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4.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以政府主导、改革强制为主要特征,但是制度成功的演进是"路径依赖"的结果还是"适应性选择"的必然成为当前争论的热点。通过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分析,发现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演进是"路径依赖"与"适应性选择"相互糅合的结果,"路径依赖"强化了"适应性选择","适应性选择"增强了"路径依赖"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零售银行经历了从初始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发展变迁,典当、钱庄和票号等构成了中国零售银行的初始形态.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零售银行经历了曲折的制度变迁过程,合作金融、邮政金融等几经废立.但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不断探索新时期适合中国国情的零售银行发展模式,积极推动零售银行制度改革和创新,包括改革合作金融体制,成立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推动城市商业银行改制上市,为发展城乡社区型零售银行创造条件,同时改革邮政金融体制,成立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我国大型零售银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零售银行制度在变迁中不断向前发展.我国零售银行的发展路径应该是组建社区型零售银行以及建立跨地域大型零售银行,实现对零售金融市场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6.
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制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制度存在着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的矛盾,在教育制度演进的三个阶段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同时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教育制度严重失衡。形成了持续失败的路径依赖,而政府作为流动人口义务教育制度变迁的个体,要承担起本应承担的责任。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制度建设的路径取向应为: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制度供给取向,政府、学校与市场有机结合的制度运行和改革取向和兼顾整体、均衡的制度变革取向。  相似文献   

7.
贫困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建构问题,需要在制度变迁的分析路线下展开。回顾建国以来我国贫困治理历程,制度层面的改革与创新构成各阶段难题破解的根本出路;政府主导、推动贫困治理走向制度化过程则是制度变迁的责任基础与方向;而新时期贫困分布与结构变化是诱发当前制度变革的主要动因,它同时内含了制度由事后补救向事前防范、由经济政策向社会政策、由运动式治理向制度化过程转变的改革诉求。循此逻辑,新时期的贫困治理可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会资本建设、建立贫困人口参与机制和建设多功能个人资产账户等路径实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政府体制演变存在革命、改革、创新三种路径.这三种方式都离不开动力与路径选择.当代政府创新的特点表明,政府创新存在着压力型动力、政绩型动力和危机型动力三种行为动力.大量事实表明,由于政府创新的路径选择不同,必然带来不同的制度演变结果:一种是积极的创新活动累积为改革,实现制度向现代化变迁;另一种是以"温和的变革"祈求稳定,巩固现存的国家制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的结构与演进--制度变迁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倩 《社会科学》2002,(7):18-22
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剖析了我国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历史 ,指出了前改革时期土地制度变迁的实质和改革时期土地制度变迁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 ,剖析了当前农村土地制度面临的新的变迁趋势 ,并从制度需求、制度供给以及变革动力的角度分析了新的制度变迁所面临的变革环境。本文揭示 ,由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局限性和新的农地制度变革的“非帕累托”性质 ,必须以新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来推动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10.
王晓燕 《学术论坛》2004,(6):104-107
我国房地产制度自上世纪80年代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而变革以来,经历了住房分配供给制度、土地使用权制度、房地产交易制度、房地产投融资制度的变迁等发展阶段。政府在规范房地产制度变迁和保障渐进式改革目标实现的同时,在市场管理、公众福利、资源配置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文章对房地产业制度变迁历程中存在的产权和融资、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提出完善我国房地产业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宣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一方面在市场化进程中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个新的课题,另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本身也是中国进一步经济发展的关键。面对改革难关,我国的体制改革必须有所创新,否则难以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项前无古人的创举。 所谓体制创新是指通过制度、机构和价值观的变革,实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根据上述目标,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体制变迁  相似文献   

12.
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创新的路径依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创新既要遵循其制度变迁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路径,又要防止陷入一种低效锁定的恶性循环之中。通过对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分析,我们发现,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具有独立性和依附性、至上性与广泛性、人治性与法治性等内在紧张,并形成了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变迁的锁定性路径。因此,在遵循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变迁路径的前提下,要着力破解古代行政监督制度变迁中形成的低效锁定的依赖性路径,才能推进当前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我国报业经营改革的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度问题对于任何一个社会系统而言都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业经营改革的制度变迁经历了恢复广告、自办发行、增张扩版、兼办都市报、组建报业集团、国内报业资本运营等六个阶段。与政府主导的国企改革略有不同,我国报业经营制度的变迁过程体现了以诱致性变迁为主、政府主导性变迁为辅的渐进性变革特性。由于初始条件和改革成本的制约,今后我国报业经营制度的变迁方式仍将选择渐进式道路。  相似文献   

14.
宋士云 《江汉论坛》2007,(9):129-133
建国50多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迁,即土地保障 国家救助模式→集体保障 国家救助模式→土地保障 国家、社区扶助 现代社会保障试点模式.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过程中,不管是哪一种模式,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始终发挥着无以替代的作用,这可视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而国家对农村制度供给责任和其"暴力潜能"不足,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缓慢、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和不到位的重要原因.因此,积极改善制度环境,强化政府职能、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强制度规范化建设,才能真正促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经过二十多年市场化制度变迁的改革,中国已基本上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程度总体上已达到50%以上的水平。但由于在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中的非正式制度变迁严重滞后,结果导致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只有加快非正式制度变迁,加速渐进式的改革,才能消除问题,才能积极推进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论制度变迁与“中国模式”的逻辑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制度主义关于制度及其三大构成要素关系的理论,可将现代化发展的制度变迁逻辑,在理论上分为“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和“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两大类型。其变迁手段是通过创设式制度变迁和移植式制度变迁的交替使用来进行的。具体路径体现为:产权制度变迁、组织运行体制变迁和意识形态的调整三者之间的相互博弈关系及其创新过程。中国现代化的制度变迁以“制度环境变化→意识形态变迁←→产权制度变迁→政府组织形式变迁→制度绩效”的独特路径,验证了“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的基本特征。其所包含的逻辑路径,正成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可资借鉴的一般范型。  相似文献   

17.
自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已经历几次重大变迁。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再度改革,究竟是何因素推动汇率制度变迁并决定未来变迁的路径与方向?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入手,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中存在着路径依赖效应,并尝试解答了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的内在原因以及未来的变迁路径与方向,为解释汇率制度变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与城镇化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地产权制度安排是决定城镇化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城镇化经历了起步、停滞和稳定发展阶段,与之相对应,农地产权制度也经历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变革。家庭承包制在初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有利于城镇化的制度创新绩效后,它所蕴含的重大制度缺陷在城镇化进程中也逐渐显现出来。充分而有保障的农地使用权是适应农村城镇化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历史沿革经历了合作化及人民公社、改革开放至税费改革前、税费改革后等三个历史阶段。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角度看,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制度结构受到宏观制度环境、各政治变量序列结构影响,并与各政治行动相关主体形成博弈互动态势;同时,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制度的历史变迁发生了路径依赖现象,在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中,出现新的制度断裂和历史否决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制度要打破历史否决点,适应新的制度情景,从而实现制度的再变迁和再创新。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项优化现行监督体系的顶层设计,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借助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考察国家监察体制的历史变迁,是解读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视角。我国国家监察体制经历了初创和建设受挫、恢复与重建、发展与壮大、整合与完善四个阶段。此次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外界环境、思想观念和政治精英三者互动的结果:外界环境的改变形成了制度变迁的压力,新观念的输入为制度变迁提供了牵引力,而政治精英则为制度变迁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鉴于此,国家监察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应该从制度规则和制度组织两个方面着手,不断适应新的环境,从而实现国家监察体制的有效性与长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