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羽佳 《求是学刊》2003,30(5):40-42
2 0 0 3年春天 ,一种后来被称作“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传染病突如其来 ,全中国乃至全人类都被震惊了。由于党和政府的果断决策、医护人员的舍身忘我和全社会的通力合作 ,抗击SARS的战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与此同时 ,社会各界包括人文社会领域展开了对于生命、伦理、环境、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广泛思考 ,普遍认为 ,SARS对人们的挑战不仅在技术和社会层面 ,同时也在道德和伦理层面。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SARS的哲学警思”为题 ,邀请郝永平、刘精明、杨通进、段伟文、张羽佳、张立波等博士发表各自的观点。郝永平博士从哲学的视角对危机的内涵、特征及现代走向等问题进行探究与追问 ,以强化人们的危机意识。刘精明博士从对社会突发的危情事件处理入手 ,探讨了生活世界的逻辑和科学技术世界中的逻辑两者之间的平衡与策略性的优先时序问题。杨通进博士评述了环境伦理学就保护动物提供的四种由弱渐强的伦理理据 ,并就具体的实践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段伟文博士提出 ,为了应对当代社会的“非典型风险”或“非典型变局” ,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动态适应性的公共政策 ,而这更进一步呼唤一种“责任的公共政策哲学”。张羽佳博士把理论探索与典型分析结合起来 ,着重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一个  相似文献   

2.
危机问题的哲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永平 《求是学刊》2003,30(5):28-32
2 0 0 3年春天 ,一种后来被称作“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传染病突如其来 ,全中国乃至全人类都被震惊了。由于党和政府的果断决策、医护人员的舍身忘我和全社会的通力合作 ,抗击SARS的战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与此同时 ,社会各界包括人文社会领域展开了对于生命、伦理、环境、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广泛思考 ,普遍认为 ,SARS对人们的挑战不仅在技术和社会层面 ,同时也在道德和伦理层面。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SARS的哲学警思”为题 ,邀请郝永平、刘精明、杨通进、段伟文、张羽佳、张立波等博士发表各自的观点。郝永平博士从哲学的视角对危机的内涵、特征及现代走向等问题进行探究与追问 ,以强化人们的危机意识。刘精明博士从对社会突发的危情事件处理入手 ,探讨了生活世界的逻辑和科学技术世界中的逻辑两者之间的平衡与策略性的优先时序问题。杨通进博士评述了环境伦理学就保护动物提供的四种由弱渐强的伦理理据 ,并就具体的实践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段伟文博士提出 ,为了应对当代社会的“非典型风险”或“非典型变局” ,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动态适应性的公共政策 ,而这更进一步呼唤一种“责任的公共政策哲学”。张羽佳博士把理论探索与典型分析结合起来 ,着重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一个  相似文献   

3.
面向风险社会的公共政策架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伟文 《求是学刊》2003,30(5):36-39
2 0 0 3年春天 ,一种后来被称作“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传染病突如其来 ,全中国乃至全人类都被震惊了。由于党和政府的果断决策、医护人员的舍身忘我和全社会的通力合作 ,抗击SARS的战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与此同时 ,社会各界包括人文社会领域展开了对于生命、伦理、环境、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广泛思考 ,普遍认为 ,SARS对人们的挑战不仅在技术和社会层面 ,同时也在道德和伦理层面。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SARS的哲学警思”为题 ,邀请郝永平、刘精明、杨通进、段伟文、张羽佳、张立波等博士发表各自的观点。郝永平博士从哲学的视角对危机的内涵、特征及现代走向等问题进行探究与追问 ,以强化人们的危机意识。刘精明博士从对社会突发的危情事件处理入手 ,探讨了生活世界的逻辑和科学技术世界中的逻辑两者之间的平衡与策略性的优先时序问题。杨通进博士评述了环境伦理学就保护动物提供的四种由弱渐强的伦理理据 ,并就具体的实践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段伟文博士提出 ,为了应对当代社会的“非典型风险”或“非典型变局” ,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动态适应性的公共政策 ,而这更进一步呼唤一种“责任的公共政策哲学”。张羽佳博士把理论探索与典型分析结合起来 ,着重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一个  相似文献   

4.
刘精明 《求是学刊》2003,30(5):32-34
2 0 0 3年春天 ,一种后来被称作“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传染病突如其来 ,全中国乃至全人类都被震惊了。由于党和政府的果断决策、医护人员的舍身忘我和全社会的通力合作 ,抗击SARS的战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与此同时 ,社会各界包括人文社会领域展开了对于生命、伦理、环境、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广泛思考 ,普遍认为 ,SARS对人们的挑战不仅在技术和社会层面 ,同时也在道德和伦理层面。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SARS的哲学警思”为题 ,邀请郝永平、刘精明、杨通进、段伟文、张羽佳、张立波等博士发表各自的观点。郝永平博士从哲学的视角对危机的内涵、特征及现代走向等问题进行探究与追问 ,以强化人们的危机意识。刘精明博士从对社会突发的危情事件处理入手 ,探讨了生活世界的逻辑和科学技术世界中的逻辑两者之间的平衡与策略性的优先时序问题。杨通进博士评述了环境伦理学就保护动物提供的四种由弱渐强的伦理理据 ,并就具体的实践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段伟文博士提出 ,为了应对当代社会的“非典型风险”或“非典型变局” ,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动态适应性的公共政策 ,而这更进一步呼唤一种“责任的公共政策哲学”。张羽佳博士把理论探索与典型分析结合起来 ,着重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一个  相似文献   

5.
张立波 《求是学刊》2003,30(5):42-43
2 0 0 3年春天 ,一种后来被称作“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传染病突如其来 ,全中国乃至全人类都被震惊了。由于党和政府的果断决策、医护人员的舍身忘我和全社会的通力合作 ,抗击SARS的战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与此同时 ,社会各界包括人文社会领域展开了对于生命、伦理、环境、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广泛思考 ,普遍认为 ,SARS对人们的挑战不仅在技术和社会层面 ,同时也在道德和伦理层面。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SARS的哲学警思”为题 ,邀请郝永平、刘精明、杨通进、段伟文、张羽佳、张立波等博士发表各自的观点。郝永平博士从哲学的视角对危机的内涵、特征及现代走向等问题进行探究与追问 ,以强化人们的危机意识。刘精明博士从对社会突发的危情事件处理入手 ,探讨了生活世界的逻辑和科学技术世界中的逻辑两者之间的平衡与策略性的优先时序问题。杨通进博士评述了环境伦理学就保护动物提供的四种由弱渐强的伦理理据 ,并就具体的实践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段伟文博士提出 ,为了应对当代社会的“非典型风险”或“非典型变局” ,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动态适应性的公共政策 ,而这更进一步呼唤一种“责任的公共政策哲学”。张羽佳博士把理论探索与典型分析结合起来 ,着重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一个  相似文献   

6.
非典型性肺炎 (SARS)的爆发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特别是对亚洲和中国经济影响很大 ,世界各国的不同领域都对SARS疫情的发展及可能带来的影响给予了高度关注。博鳌亚洲论坛与亚洲开发银行合作 ,于 2 0 0 3年 5月 1 3~ 1 4日在北京共同召开了题为“SARS与亚洲经济———影响和对策”的研讨会。这是SARS爆发以来举行的第一个有关SARS与国际经贸关系的研讨会。世界银行东亚区首席经济学家霍米·哈拉斯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I.阿里博士 ,东盟等国际组织的代表、著名投资公司的代表摩根·士丹利 ,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 ,…  相似文献   

7.
王银娥 《唐都学刊》2004,20(4):10-14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讲求互信伦理、互助伦理、法治伦理。客观地审视和反思SARS事件 ,可以发现我们民族、社会在有关公共制度安排与治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对此 ,我们应创造和提供公共伦理形成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现代公共生活领域 ;建构现代公共伦理赖以生成和发挥作用的现实载体———现代开放的公民社会的“社群”组织 ;面向生活世界 ,探寻、甄别、确立并认同作为公共伦理核心的社会“公共价值” ;公共价值的确立需要以政府和个人共同承诺的公共责任为保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人的二重性存在方式,即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角度,考察中西哲学的区分及其层面差异。西方哲学大体属于自觉的实践层面,中国哲学则大体属于自发的伦理层面。伦理层面应最终统一于实践层面。本文对“天人合一”提出分析,主张应扬弃“天人合一优越论”,以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为统一两层面、融合中西哲学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 :2 0世纪 90年代是中国哲学研究比较活跃的时期 ,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 ,文化哲学以其探讨中国社会转型期最深层的问题 ,即人的生存方式和文化模式的转变而使其具有突出的地位。出于对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的捕捉和理解 ,我刊从 90年代初就将文化哲学研究列为重点栏目 ,在某种意义上 ,“文化哲学 :跨世纪的思考”专栏记录了上一世纪末中国文化哲学研究所走过的历程 ,是那一时期我国文化哲学研究的一个缩影。本期我刊特邀邹广文教授、荆学民教授、邹诗鹏博士、洪晓楠教授、车玉玲博士对文化哲学的以往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重置理性的路标:哈贝马斯现代性批判之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佃来 《求是学刊》2005,32(2):32-38
哈贝马斯是站在批判的立场上来看待现代性问题的。他对现代性的批判 ,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个方面指向社会现实层面 ,另一个方面指向思想层面。就前者而言 ,他批判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现象 ,主张以交往理性来改造被扭曲的现实生活世界 ,以此解除现代性困境 ;就后者而言 ,他反思了自黑格尔以来的哲学家关于现代性问题的思考方式 ,主张在破除意识哲学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引入互主体性的交往理性原则来思考现代性方案。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批判话语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又有它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