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留美生与中国近代自然科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曼 《学术论坛》2005,(4):154-157
在中国近代自然科学学科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留美学生成绩和贡献突出。他们学以致用、融贯中西,在中国近代数学、近代物理学、近代化学和化学工程、近代气象学和天文学、近代地学、近代农学、近代生物学、近代工程技术等学科的创建、发展中,成为积极的开拓者和实践者,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实业家和知名学者,他们在学科的团体组织、学科人才培养尤其是学术研究方面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中国的科技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民俗变迁及其赋予社会转型的符号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近代民俗的大规模变迁构成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基本态势。在西方近代工业文明以及西俗的冲击、影响下 ,近代民俗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本文论述了近代民俗变迁的脉络及其规律 ,并从近代民俗象征符号的多元性、近代性、民俗性等角度探讨了对社会转型所赋予的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封建时代缺乏国家主权观念.伴随着近代中国全民族救亡图存的主题,近代国家主权观念逐渐产生,并经历了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萌芽、各种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产生、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基本确立三个发展阶段.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形成使中国对外争回了大量国家主权,维护了国家的独立自主;对内则使资产阶级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对独裁者的专制行为有一定抑制作用,在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洋务派与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派是中国近代最早接触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一个政治派别 ,他们是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启蒙力量 ,为中国近代科技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历史是在历次政治思想演变的推动发展的历史,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对现代中国政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本文从时间、内容两方面界定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概念,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视角,简要探析了从"开眼看世界"到新民主主义思想的五类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及其演变过程,展示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整体画面,指出救亡图存、民族独立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的两大主题,从三方面论述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强调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代体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推广,人们对近代体育也有了进一步了解,近代体育项目和以其体现运动内容为主的近代体育思想也广泛兴起,中国近代体育进入到一个初步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中国近代进步体育思想的形成进行研究,希望对促进我国体育研究,以及对推动我国人文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有益贡献。  相似文献   

7.
近代贵州金融制度变迁与金融网络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政治、经济等制度环境的变迁促成了近代贵州金融制度的变迁.近代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近代贵州金融网络的建立,从而提高了金融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推动了近代贵州要素市场的建立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形成过程中,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性格及其命运,是由中国一百多年几代法科知识分子所铸就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是在一个恶劣的环境里从事研究的;受环境影响,当时优秀的知识分子一般选择了三种道路;"法科知识分子"的类型根据它的时代发展,可以分成若干类型;通过对中国近代法科知识分子的典型剖析,可以了解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关系;法科知识分子对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贡献以及所塑造的近代法学传统表现在诸方面。  相似文献   

9.
薛锋 《天府新论》2012,(6):134-138
近代以来,中国"仁政"思想由传统走向近代已成为历史的必然。近代"仁政"思想的内涵既继承了中国传统"仁政"思想中符合近代中国发展需要的一些思想主张,又借鉴和吸收了西方近代政治法律思想中符合中国国情的一些进步思想主张。在清末修律中法理派的努力下,近代"仁政"思想在修律中得到了具体实践,法理派修订或制定的一些具体法律条文体现出了近代"仁政"思想的进步内涵,从法律制度上实现了对一些基本人权的法律保障,基本实现了从追求近代"仁政"到追求近代"人权"的过渡和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已从传播学、文学、社会学角度研究了近代报业广告,但都没有明确广告的近代企业行为属性。从经济史角度认定广告宣传乃近代中国企业商品促销行为,揭示近代中国企业广告促销宣传的原则乃学术上的空白。本文探讨了近代中国企业广告宣传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中日关系由“靖国神社问题“造成的政治僵局经“破冰“、“融冰“以后,日本在各问题领域全方位向中国施加压力,给中国对日外交造成了困难的形势。从学术研究的意义上检讨,中国对日外交的危机实际上是由于中国日本论的意义和知识系统发生了危机。只有认识得到中日关系的基本结构,只有自主实证的日本学知识、主体性健全的国际政治思想和以这种知识、思想为支撑的理性外交政策,才可能为化解中国对日外交的危机提供乐观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金嬴 《阴山学刊》2005,18(4):32-34
今天日本在亚洲的孤独十分清楚地揭示,对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已成为其现实进取的包袱,而现实进取中不合时宜的价值观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羁绊。日本要实现政治抱负,有必要对其政治文化进行一番改革扬弃。日本应不要执迷于“明治情结”;不要再让人民成为“国家怪物”的奴隶;发扬日本文化中礼待他人、善待生命的“和”文化。  相似文献   

13.
向恺然的<留东外史>是近代中国留日小说中的翘楚.然而,学界对<留东外史>很有限的研究也仅局限于小说的道德诉求及黑幕揭露方面,并且,向氏的其他几部留日小说如<留东新史>、<留东外史补>及<留东艳史>等一直处于无人知晓或问津的状态.作为近代留日小说的代表,向氏留东系列描述了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留日热潮,反映了异质文化带给国人的巨大冲击,对留学生、流亡客、政府官员等各式在日华人的描绘刻画更是鲜活生动至极,其视野之广阔,笔力之雄健,揭露之犀利,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日本右翼一直是活跃在日本历史舞台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它不仅影响了日本的对外政策,更影响着中日两国关系的走向。本文旨在通过对近代日本右翼的分期、流派及其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和分析,尝试性提出近代日本右翼的"三阶段"发展构想。即:近代日本右翼是经过了"观念右翼"的勃兴"、革新右翼"的发展、直至"法西斯右翼"的蜕变三个阶段,并在这一逻辑前提下认为将近代日本右翼视为法西斯右翼的观点过于简单。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朝鲜人社会形成于20世纪10~20年代。其后,移居到中国东北的朝鲜人广开水田,并营造了典型的农村型社会,其阶级属性仍属农民阶级;移居到日本的朝鲜人,则被纳入到日本各地的近代化工业体系中,成为城市雇佣工人,形成了典型的都市型社会。当今中国朝鲜族和在日朝鲜人社会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可以在两个社会的形成过程中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16.
日本有相当多关于唐代杨贵妃东渡日本的传说。一些日人相信这些东渡日本的传说,而且还提供文献及遗迹作佐证。杨贵妃在日本是个千面佛,以日本神祇、观音、天仙、政治家、难民及女刺客等不同身份出现。日本的杨贵妃传说虽然流于荒诞,但背后有丰富的历史意义,有助我们了解中国文化如何在日本被本地化。在日本流传的诸多杨贵妃传说中,热田神宫版最具创意及影响力,在日本思想史及中日文化交流史都很有意义。将杨贵妃当作是日本天神的化身,以保护日本是集中古以来流行的本地垂迹说及护国思想。这种思想将中国传入的东西本地化,将中国的东西挪用,变成日本自己的东西。日本中世以至近世热田神宫的杨贵妃传说令中国人眼中的红颜祸水摇身一变成为护国神明。日人崇拜杨贵妃并非因为她是中国人或是基于中国崇拜的心理,而是因为她是日本神祇的化身,所以与民族认同不但没有冲突,反而强化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贤妻良母”在日本被称之为“良妻贤母”。中日两国同在儒家思想的统治之下,日本文化起源于中国的不在少数。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国的“贤妻良母”不但起源于日本,而且与日本的“良妻贤母”在前进的道路上又有截然相反的命运和结局。  相似文献   

18.
日本南进后,缅甸成为战略必争之地。1如年日本发动侵缅战争,对世界战争局势造成重大影响,其原因主要在于:从历史上看,一方面日本与英美等国在远东地区矛盾由来已久,另一方面它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它既是中日战争长期化的结果,也是欧洲战场上德军胜利的鼓舞。  相似文献   

19.
晚清云南留日学生的选拔及相关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立英 《学术探索》2004,(1):112-114
作者从留日学生的选拔、留日经费与赴日路线3个方面,对晚清云南留日学生的选择及相关情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翟新 《河北学刊》2007,27(1):245-250
日本自民党掌政最初的两代首相鸠山一郎和石桥湛山虽都打出过修正对美追随路线和“自主”外交的旗号,并提出积极推进对华外交的政策主张,但这个战后有利于中日关系改善乃至复交的局面,却因美国的干预反对和自民党内主流派的消极抵制而致逆转。在鸠山和石桥的政治妥协背后,则有着日本保守政治势力普遍把转换对华政策的性质视为与维护国内秩序和与美国协调一致的国际环境相悖的时局观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