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和一些老友聊天,发现有的老友怨气较大,对很多事都看不顺眼,心情比较压抑。于是,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西汉宣帝时的丞相叫丙吉,他的车夫好喝酒。有一次,车夫酒后驾车弄脏了车子,丙吉的下官骂了车夫一顿,要赶走车夫。  相似文献   

2.
王虎林 《社区》2002,(10):26-26
《史记·管晏列传》里有一则“仆御之妻”的故事,说的是:晏子在齐国做宰相时,有一次坐车从街上经过,驾车的车夫满面笑容,洋洋得意,他认为能为宰相驾车,岂是寻常之辈。这一幕正巧被车夫的妻子看到。车夫回了家,妻子突然提出要离他而去,车夫不解,问为什么,他的妻子说:“晏子身为齐国宰相,可谓声名显赫,但他出门在外,却总是一副谦恭谨慎的样子,夫君只是人家的车夫,但却满脸骄傲。我深以为忧,因此我要离开你。”  相似文献   

3.
拉客     
张兰芳 《社区》2010,(18):61-61
双休日,我和老婆准备去郊外新开发的旅游景点玩。由于新景点的服务设施还不完善,加上对地理环境不熟,我们下了汽车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很快,一帮开着电瓶三轮车的车夫围住了我们,直问我们去哪里,要不要用车。 老婆快人快语,她说要去新开发的景点去玩,而且还兴致勃勃地问起了价格。得知我们的目的地,一伙车夫更来劲了,他们左拉右扯,各自介绍着说自己很熟,而且车费也不贵,大家七嘴八舌,弄得我们很没有主意。  相似文献   

4.
一老舍曾经说:“关于洋车夫的生活,我很熟悉,因为我小时候很穷,接触过不少车夫,知道不少车夫的故事,但那时我并没有写《骆驼祥子》的意图。”是什么引起他创作《骆驼祥子》的欲望呢? 一九二八年,我国文艺战线上曾经发生过一次较大的论争,即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及他们同鲁迅、茅盾之间的论争。在论争中,大家初步阐明了文学的阶级性、作家的世界观、革命文学的对象和形式等问题,并强调了要反映劳苦大众的生活和斗争,进一步明确了革命文学的实质和任务。一九三○年三月,党领导下的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左联的理论纲领宣告左翼作家要“站在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的战线  相似文献   

5.
马路上的对抗——民国时期人力车夫管理问题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人力车夫骤增,带来包括流动人口问题、社会治安问题、交通秩序问题在内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政府当局和租界当局为缓解人力车夫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压力,对人力车夫加以管理,不仅加强了日常管理,也协调人力车夫与各方面的关系,解决人力车夫与车行、与其他交通行业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取缔人力车过程中也对人力车夫施以各种救济.但由于管理主体与被管理者的对立,管理产生了负面效应,导致马路上的对抗.当局取缔人力车的举措,终因在解决失业车夫出路问题和解决城市交通替代问题上缺乏可行的制度安排,遭到广大人力车夫及社会各界的抵制而失败.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的江浙地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饱受着人间的苦难、吞食着世间酸甜;他们奔波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但却在众人口里不值一提;他们就是生活在民国社会里最底层的人力车夫。民国时期的江浙两省.尤其是在二三十年代,人力车夫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达到了顶峰。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包括:萧条的农村经济、衰落的城镇工商业、进驻车夫行业及无一技之长的流民等切入点入手.分析这一时期人力车夫兴盛起来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早在五四前夕,人力车夫的形象就被一些作家和诗人所关注,并把他们带进自己的作品。一九一八年一月《新青年》四卷一号发表的白话新诗中,就有胡适和沈尹默同以《人力车夫》为题的两首描写人力车夫苦难生活的新诗。此后,以表现人力车夫生活为主题的作品还有:刘半农的新诗《车毯》(《新青年》四卷二号)、周恩来的新诗《死人的享福》(《觉悟》创刊号)、陈绵的短剧《人力车夫》(《新青年》七卷五号)、汪敬熙的小说《雪夜》  相似文献   

8.
学校的“三个一”入户活动日,也就是假期里老师的家访。要求拍照。开岳责无旁贷,义无反顾地当了我的车夫和摄影师。  相似文献   

9.
自打有了车子,就有了坐车的和赶车的。坐车的多为王侯将相,属上等人;赶车的则被称作“车夫”,是普通人。车上人主政事大,故史传记载多而详;车下人赶车事小,那记载自然少而且略。近日有幸读到几则有关车夫的史料,殊觉珍贵。文中虽将姓名略却,记事倒还完整。抄录两段,以与读者诸君共赏。 一则是春秋时期齐国国相晏婴同车夫的事,见于太史公《史记·管晏列传》。文言费解,不如翻成白话。 晏婴因事外出,车夫为之赶车。晏相生得矮小,长不满六尺;车夫个大,身高八尺。车夫之妻打门缝瞅见,大个儿丈夫而为小个子晏婴赶车,已觉不快。又见车上的晏婴不苟言笑,意态  相似文献   

10.
《史记·管晏列传》里有一则“仆御之妻”的故事,说的是:晏子在齐国做宰相时,有一次坐车从街上经过,驾车的车夫满面笑容,洋洋得意,他认为能为宰相驾车,岂是寻常之辈。这一幕正巧被车夫的妻子看到。车夫回了家,妻子突然提出要离他而去,车夫不解,问为什么。他的妻子说:“晏子身为  相似文献   

11.
「车夫,你有一粒涂着黑油的心;老人你也从没有恋爱过,所以你不能了解我的心理。这雨点不能熄灭燃烧我灵魂的火焰,更过于消防队之能熄灭太阳。魔鬼,我对我自己的表示是多么富于诗意!但当然你不是诗人,你是么,车夫?」「不,我不是!」「好了,你看这里……」最后寿克夫觉得他袋里的钱囊而预备赏付他的车费了。「我的朋友,我们已同你讲过价钱了,是一卢布又四分之一。这里是你的赁金,一个卢布和三个十钱的铜片——这里又是五个小钱。再会,不要忘记我!慢慢的,把这篮放在阶石上——常心,当心!这篮里是有  相似文献   

12.
脚踩两只鞋:我要找个男朋友。就要满21了,连个初恋都没有,丢人!!从今儿个起,“南瓜车夫”招聘中! 懒汉007:领导偏袒我,警察让着我,法院向着我,官运伴着我,媳妇由着我,吃喝随便我,财运罩着我,中奖只有我!  相似文献   

13.
前门邂逅     
那天我又一次约上几位老街坊,一起回北京前门西打磨厂去看看,在那里住了几十年,听说要拆掉,一条明朝的老街说没就要没了。我正在西打磨厂胡同口等人,旁边停着一辆带棚子的三轮车——在前门一带这种三轮车很多,专门拉外地客人胡同游——车夫是一位中年男人,腿有些残疾,冲着我说“:你不是要看胡同吗?我拉你看看肉市里的正阳楼,我就是在正阳楼里出生的。”起初我没有理他,因为这样拉客的三轮车车夫很多,大都这样招呼外地游客。他对着我多遍地重复着他的话,很有些锲而不舍地拉我去胡同游的意思。引起我兴趣的是他说的最后一句话——他是正阳楼出…  相似文献   

14.
淡漠喝彩     
相传北宋时,宰相王旦有个车夫,为他赶了五年马车,服役期满向王旦辞别,王旦竟想不起他是谁。等车夫转身走时,王旦却马上叫出了他的名字,并  相似文献   

15.
人力车夫是新文学初期最触目的劳工形象。其出现的原因,与北京这种传统的消费城市形态和教授型作家的观察习惯有关。五四时期表现车夫的作品大都依循人道主义视角,表现车夫的贫困。由于作家的知识者视角与观察的局限,相对忽视了车夫背后更深厚的社会内容与人物丰富的品性。30年代,由于思潮演进,老舍把对车夫祥子的描写,溶入于对城市文化的具体分析之中,借祥子与社会的政治、经济、伦理关系,写出了祥子复杂的社会角色、种种人物品性与最终堕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的上海,作为工人阶级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力车夫,数量十分庞大。与产业工人一样,他们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而且绝大多数出身于破产的农民,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从理论上讲,人力车夫们应该有很高的政治觉悟,能够积极地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各种罢工运动。而实际上,他们很少参加罢工,其斗争的锋芒主要指向经济领域,而不是政治领域。  相似文献   

17.
民国北平的近代化进程步履蹒跚,这种无奈的身姿也映射在作为"苦力"的人力车夫的身躯内外。整日奔跑,可能暴毙在途,这种最直接对身体的消费还得不时面对军警等强势群体的欺凌。因应"五四"新文化运动平等、自由的理念,人力车夫的身体在成为高呼"劳工神圣"的五四文人创作与臆想对象的同时,也被有着同情心的文人尴尬地消费着。因为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政治集团也合力将人力车夫的身体推向了肉搏的前台,从而使之在行业公会内部、政府与党部等北平多种政治力量的博弈场中昙花一现式地粉墨登场。作为边际和被消费的群体,人力车夫的身体也就成为生计、文学、政治和艺术的演练场。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一提起人力车夫,我们眼前马上就会涌现出老舍笔下那位善良而不幸的“骆驼祥子”。他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地拉着达官贵人满街跑的情景,早已成了昔日中国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的一种典型写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把消灭了人力车夫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标志性业绩。然而,历史却不是那样简单地非此即彼,当你今日漫步首都的大街小巷时,就会发现昔日那些只是在小说和教科书中出现的人力车夫,又铺天盖地地钻了出来。  相似文献   

19.
《一件小事》写于1919年7月,发表于该年12月1日的《〈晨报〉创刊纪念增刊》。后收入《呐喊》。作品虽小如珠玑,但对它的认识却聚讼纷纭,各种看法相距很远,甚至相反。以下想择其要点,谈点自己的意见。 一、关于小说的主人公 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车夫,有人则认为是“我”。前者如李何林,他认为小说的主要内容“首先是歌颂劳动人民伟大崇高的精神,其次才是写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车夫崇高无私的精神感动之下,进行自我解剖。表现出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对一般知识分子的影响”。(《十五篇鲁迅作品的问题试答》)陈根生亦认为主人公为车夫。因其“处于情节的中心,  相似文献   

20.
夏目漱石的处女作《我是猫》是用猫眼来看冷暖世间,对这一叙述视角的独特性学术界已达成共识,但是用猫的眼睛来写人未必是什么了不起的创造。回顾文学传统,动物视角绝不是夏目漱石的首创,古罗马作家阿普列尤斯《金驴记》可谓是小说中动物形象的鼻祖,为我们所熟知的还有卡夫卡的《变形记》、特罗耶波利斯基的《白比姆黑耳朵》、彼得.梅尔的《一只狗的生活意见》等等,那么《我是猫》中猫的叙述视角独特性体现在哪里笔者试图以叙事学的角度从四个方面来具体探析猫在文本结构中的意义。一、小知识分子家的猫《我是猫》中的猫是一只居住于知识分子家的猫。它不是车夫家的小黑,也不是二弦琴师傅家的三毛,当然也不是金田家的巴儿狗。如果猫居住在金田家,也是不妨碍猫对金田这类实业家们进行嬉笑怒骂的,同时也是可以潜入到苦沙弥家窥视的。对社会的批判性不会因猫住在了金田家而消逝,那么选择住在知识分子家又有何独特性呢“我”第一次撞见猫大王小黑时,彼此有如此一段对话,“啥你也是猫真叫俺恶心!那么你住在哪儿”“我就住在那个教师的家里。”我答道。它接口说“俺就料到是这么回事。看你瘦得皮包骨的样子!”“你说说,车夫和教师到底谁了不起啊”“当然是车夫强大喽。瞧你家主人,瘦得皮包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