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论明代洪熙宣德时期的蒙古政策杨艳秋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大将徐达的军队攻陷大都,元顺帝宵遁,标志着元朝在中原统治的结束。但北元仍然保存了强大的力量,“整复故都”,不忘中兴,对明王朝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太祖朱元璋屡次派将征伐,对北元势力加以摧抑,...  相似文献   

2.
明代广东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人才蔚起蒋祖缘明代,广东教育事业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阶段,因而人才蔚起,在全国占重要地位,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试就此略予论述。一、官办府州县学的发展从维护刚建立起来的明王朝的统治出发,朱元璋很重视学校建设,认为“育人才,正风俗...  相似文献   

3.
明代女官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官之制是中原王朝一项传统的宫廷制度,本文耙梳正史、类书及笔记资料,认为明代女官制度之机构完备、职掌明确、系统独立等均超佚前代。明太祖朱元璋力图用设置女官严阃围之政、杜阉宦之祸,将女官制度作为强化君权的措施之一。明代女官制度对于禁女宠、贬外戚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而对宦官势力的阻遏却成效甚微。  相似文献   

4.
齐畅 《兰州学刊》2007,(9):161-164,179
明代宦官研究是明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明代宦官制度的全面研究和公正、客观的评价,是透视明代国家机制运行和推动明史研究不断深入的重要突破口,文章通过梳理和分析前辈与时贤对这一传统政治史课题的研究,提出三条反思的途径:一是对于宦官的道德评价问题;二是国家权力网络中的宦官群体研究;三是宦官与民间社会的新视角的运用与深化.  相似文献   

5.
叶向高(1559-1627),字进卿,福建福清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万历、天启年间,他两次入阁为首辅,长期主政,维持明王朝国家机器的运转。对叶向高在明末政局中作用的考察,无疑是研究明本历史的重要部分,不应忽视。一、叶向高与皇帝1、以首辅维持政局。叶向高中进士后,授庶吉士,进编修,历官南京国子司业、南京利部右侍郎等,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擢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入政府中枢。次年,因其他大学士或卒或辞,叶向高遂成独相,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始得致仕。天启元年(1621年)至四年(1624年,叶向高复入…  相似文献   

6.
一清代康熙三十五年(1696)之后不久,具有创新意义的文言青楼小说《板侨杂记》问世。作者余怀,字澹心,号曼翁,福建莆田人,生于明代万历四十四年(1616)。二十八岁的,亲历了明王朝覆灭与清朝建立的历史巨变,晚年侨寓南京,将秦淮青楼轶事写成《板桥杂记》三卷:上卷记述明末金陵坊曲胜概,中卷为青楼女子小传,下卷杂记逸闻趣事。作者自序有云:“鼎革以来,时移物操。十年旧梦,依约杨州。一片观历,据为茂享。……自英满眼,接用动质,美人费上;感表感慨,岂复合过此意平!”明王朝的回灭使宗怀从欢乐的田目标中保医,面对残酷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历史上,汉、唐两代,宦官祸国最称惨烈,都导致一代王朝的覆灭。明在汉、唐之后,太祖朱元璋以严驭宦官著称,原本可以避免宦官之祸,但事实上却重蹈覆辙。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大明朝的兴与亡,都同朱元璋有某种扯不断的关系。这也就牵涉到了明太祖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8.
试论唐德宗重用宦官的原因及其他刘玉峰一唐史研究者多认为,重用宦官、尤其是创立神策中尉制委军权于宦官,是由唐德宗“昏庸”所致。笔者对此甚不以为然。如所周知,大历十四年(779)五月唐德宗即位之后,立即采取“疏斥宦官”①之策,在大历五年(770)代宗罢鱼...  相似文献   

9.
嘉靖帝对内阁的强化、完善与控制林延清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嘉靖帝即位后,为巩固和加强君主专制,大力整顿和强化内阁;提高其地位和权限,使明代内阁制度进入了其发展的鼎盛期,对明朝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裁抑宦官还权内阁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  相似文献   

10.
明代教育监察制度述略高春平明初,朱元璋确立了“重教兴学”方针,一再申明:“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①并告诫子孙牢记致治在于得人,人才源于学校的道理。为此,他实施一系列监督措施,以便整饬士风吏治,维护明王朝的专制统治。尽管这一愿望和后来的实际...  相似文献   

11.
贵州历史上的人口普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史载,贵州最早进行人口普查是在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诏令户部颂行户帖统计全国户口,因当时贵州尚未平定,因此未进行统计。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贵州进行了不完全的人口普查,明王朝诏令贵州宣慰司属于少数民族地区,不编造户口,但对播州(今遵义地区大部分)通汉语的人口进行了编造。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设立布政司,相当于行省。自此,贵州和其它布政司一样编造户口。在明弘治和万历年间,贵州布政司正式向朝廷户部呈报户口黄册,据《明史·地理志》卷22记载,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贵州户数为43367户,258963口;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贵州户数为43405户,口数为297720口。贵州作为行省首次进行人口普查时间虽然在全国较晚。但是仍比欧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要早一、二百年时间。  相似文献   

12.
在以往研究中,明代宫廷的教育机构——内书堂很少被人重视,许多研究明史的论著中或未载,或草草数笔带过。笔者认为,这一宫廷内的正规教育机构的设置,实际上对明代政治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培养出了一些博学通儒和忠正内臣,当然也出了许多历史上恶名昭彰的宦官。《明史》作者就认为正是自内书堂之设,宦官得以逞智巧、谄君主。实际上,正是由于内书堂之设,普遍提高了内廷宦官的文化素质和自身修养,博览群书、深通义理的大有人在。《明史》和明人的笔记中也间有一些贤宦的记载。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宦官乱政的恶劣局势。当然也不能否认,内书堂之设并不能改变宦官乱政的事实,也出了一些如王体乾般助纣为虐的人。但总体来说,内书堂之设仍是利大于弊,对明代宫廷教育起到积极影响。研究明代内书堂制度具有一定历史价值,也许可以改变一些宦官在人们头脑中的整体印象。  相似文献   

13.
假皇帝与代管家──朱元璋废相后的明代阁权之争及其批判谢景芳研究明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最突出和关键的问题,便是朱元璋1380年废除宰相制度。因为此后明代政治制度的一系列变迁及各种政治势力的相互排挤与权力争夺并进而造成的政局紊乱和社会动荡,均与此密切相关。故...  相似文献   

14.
明王朝建立的是从蒙古人为主体的政权突变为汉人为主体的政权。朱元璋不愿意照搬元代的制度,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不可能完全改变元代的制度。因此,他在效法汉、唐、宋制度的基础上,又以当今制度不能尽如古制、在进行一定规模改制的同时,既因袭元代的制度,又致力于抑弊除奸,这就使明代的州县行政运行机制具有了融合、因袭和创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关于明代科举制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举制度是明代选拔人才的主要制度。在今人撰写的有关论著里,都颇注意对明代科举取士制度的评述。但在述及八股取士开始时间,明代科举的实行与停止、进士科录取的次数与人数,以及考试的内容等问题时,却说法不一。本文拟就研究中涉及的几个史实问题,予以考述,以就正于诸学人。 一、关于八股取士开始的时间问题 八股文又名制艺、时文、八比文、四书文。在中国历史上,以八股文取士究竟始于何时,清代学者就有争议,今之不少论著都说:洪武三年,明政府规定以八股文取士。有的还说“八股取士是洪武初山朱元璋与刘基共同商定的”,是“朱元璋在封建科举制度基础上创建”的。还有说,朱元璋为了禁锢士子思想,制定八股文程式。  相似文献   

16.
明代宦官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中,都曾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然而,学者论明代宦官,大多“始于王振,卒于魏忠贤”。魏氏败亡后,崇祯十七年中的宦官活动情况,则语焉不详。本文拟详细考察这一时期的宦官活动,并据以论述宦官在历史上的作用与性质,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教正。  相似文献   

17.
明朝政府从正统以来设置广东巡抚,从景泰开始设置两广总督,但终明之世,广东专职巡抚不常设,多以两广总督兼理巡抚。本文就督抚产生的原因、设置情况及其历史地位作些论述。一、广东巡抚明代,巡抚之名起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命懿文太子巡抚陕西①,而巡...  相似文献   

18.
<正> 明代在西北地区盛行的“茶马互市”,是朱元璋及其子孙为巩固在西北地区已经取得的统治地位所推行的极为有效的经济政策之一。 青海地区自古产马,且品种优良,是历代中原王朝为获得马匹所重点经营的地区。尤其是明王朝自建国以后就面临拥有强大骑兵的北元蒙古的南下威胁,对马匹的需求更显急迫。此外,明朝政府在西北地区袭汉武帝“隔羌胡之交,断匈奴右臂”之策,在夺  相似文献   

19.
明代政治家与宦官关系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政治家与宦官关系论略冷东政治精英是知识份子的最高层次。一切社会,无论其形式如何?都由政治精英组成统治集团。和思想精英相比,中国古代的政治精英和宦官制度有更直接、更密切的联系,不仅可以看到他们对宦官制度的看法,更可看到他们对付宦官的具体方法。政治家...  相似文献   

20.
高拱的用人思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拱(1512年—1578年),号中玄,河南新郑县人,是明代的政治家和哲学思想家。时人称他为“救时宰相”。 高拱登上政治舞台的时候,正是朱明王朝由盛到衰、由局部的相对稳定走向动乱的转折时期。明朝中叶以后,宦官专权乱政,致使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混乱,财政恐慌,农民阶级的武装斗争和边疆少数民族的反抗时有发生,朱明王朝处于严重的政治危机之中。 高拱很有才干,并勇于任事,既为首辅,更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缓和朱明王朝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他针对社会现实,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时弊的建议,并身体力行,致使筹边、课吏、用人、行政,不数年间,成效卓然。郭正域在《太师高文襄公墓志铭》中写道:“嘉、隆之际,相臣。身任天下之重,行谊方刚,事业光显者,无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