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谚语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来自于生活实践之中.谚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语言浓缩的精华.该文以大量例证介绍了英语谚语的三大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2.
英语谚语是英语民间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仅凝聚语言精华,浓缩民间智慧,形式简练有力,语义充满真知灼见,极富生活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且大多数英语谚语都讲究音韵和修辞。其音韵优美有序,修辞手法生动活泼、丰富形象,使作品达到语言形式和语音形式的和谐统一,优美传神。本文遵循英语语音规律,从英谚的本体研究入手,探讨英语谚语的语音特点和修辞手法,以便对英语谚语的语音和修辞建构有较为系统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英语谚语的修辞色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语谚语中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主要有音韵、重复、比喻、拟人、僻论、对照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为英语谚语增添了鲜明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4.
一、英语谚语的特点 英语谚语是英语语言国家广大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凝聚着人民群众生活和斗争的经验。因此,它除了具有民族谚语所具有的共性外,还具有其特殊的民族性、艺术性和其语法特点。 1.英语谚语的民族性 斯大林曾经说过:“要了解语言及其发展规律,就必须把语言同社会发展的历史,同创造这  相似文献   

5.
谚语是人类传承认知成果的一种言语艺术。由于各民族文化的差异,谚语在托物言事、陈情述理时,受制于不同的语言文化心理,显示出不同的语言选择,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谚语申诸多带有民族语言选择倾向的、体现民族文化特征的格素,就是谚语民族风格的载体。与汉民族及其他民族的谚语比较,回族谚语以其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意蕴,在谚林申独树一帜,体现着它独特的语言文化内涵和语言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谚语同文学作品、诗歌一样是语言的精华。英语谚语是富于色彩的语言形式,一般具有比喻生动形象,喻义明显、富于哲理,用字通俗简单,单句讲究韵律,双句讲究对仗,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流传的语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英语谚语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特点。因此,翻译英语谚语时,仅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为前提,力求对等的表现是不够的。译者须较多运用汉语的表现手段,力求能再现英语谚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只有多注意英语谚语字面以外所特有的语言内涵色彩,才能使译文讽喻得当,宜于说理,又不失原来谚…  相似文献   

7.
英语谚语语言优美,含义深刻,是英语语言的精华,深受英、美等世界许多其它国家人民的喜爱。在深入研究了大量英语谚语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典型的实例,详细阐述了英语谚语的艺术性、思想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8.
英语谚语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哲理性强。本文通过探讨其来源、艺术特点以及翻译,旨在加深了解英语谚语,提高运用英语谚语的能力,从而使语言表达简练、生动,增强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英语谚语,源远流长,据文字记载,早在八世纪时即已见诸于文献,至十六、七世纪伊丽莎白年代臻于全盛。英语谚语,作为英语中的一种特殊固定的句子,它短小精悍,简练活泼,内容丰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无所不包。它能从不同的侧面刻画某一个形象,或说明某一个道理,言简意赅,言近旨远。其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音韵和谐,饱含哲理,耐人寻味。英语谚语是思想和语言智慧的结晶,所以它在英语口语和书面语中至今还大量使用。 本文仅从英语谚语的实例中,简略谈谈其省略结构及其语言特色。下面,把我历年所搜集的素材,整理出来抛砖引玉,提供同志们参考,谬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翻译难,谚语翻译更难。同其它一切翻译一样,谚语的翻译是由理解和表达两个环节构成的。本文以美国著名语言学家H.P.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理论为基础,以笔者手头的几本英汉对照谚语集中出现的大量误译为实例,运用语用学理论,阐述了翻译英语谚语既要考虑其生动形象、喻义深刻、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也要重视其承载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指出了对谚语的理解应该包括其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三个方面,同时也要考虑谚语的义域范围,包括谚语的基本意义、附加意义、褒义和贬义等;对谚语的表达应重视译出谚语用语的雅俗、谚语的民族色彩以及谚语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