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译论进入中国,始自"五四""文学革命"诸君,20世纪50年代转而吸纳前苏联译论,进入20世纪90年代再度吸收西方译论,特别是后现代主义译论,走过一条"之"字型道路。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现代翻译研究史,就是一部伴随西方理论引进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走的是一条从吸收、对话到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印度佛典之中国传译,史近两千年。这漫长的译经历史,不仅译出浩如烟海的佛教经典,中国翻译学也随着佛典翻译的开始而诞生,又随着佛经翻译事业的成熟而成熟。佛经翻译几乎是我国古代书面语翻译的全部,从中产生的理论也基本囊括了中国古代的翻译理论和思想。因此研究佛籍译论实际上就是研究中国古代翻译理论,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之主体。但目前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并不令人十分满意,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古代译学理论的研究并不深入,需要突破。  相似文献   

3.
唐燕 《学术论坛》2012,35(10):85-88,110
21世纪翻译学学科地位在中国最终得以确立,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得到了翻译学界的认同。翻译学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是集中于学科的理论构建。中国翻译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学者对翻译实践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佛经翻译的"文质之争"就是我国翻译思想的第一次争论,历史长久,影响深远。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被很多学者推崇为翻译的最高标准,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等都表明中国翻译理论对于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等进行过探讨。但是目前中国译学理论多为借鉴西方近现代翻译理论,中国传统译论失语。探讨中国译论失语的溯因显得极其重要,尤其是从文章学的视角下解读"信达雅",对于重构中国译论话语权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晓农 《东岳论丛》2006,27(5):188-190
翻译理论与翻译批评的不同主要在于前者是基于过程研究确立翻译原则,建立翻译模型,而后者则是描述现有译文,进行价值判断,为读者建立译作阅读支点。中国传统译论术语主要源于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多数术语具有抽象性、主观印象性等特征,同时传统译论关注翻译结果,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及价值判断倾向,因而具有批评属性,对实践缺乏指导意义。必须对中国传统译论话语基于现代性进行扬弃,以资构建科学系统的、对策性强的中国当代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5.
日本学力论的演变及其带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征 《北方论丛》2002,(1):122-125
五十年来,日本的学力论可以说是在"科学主义学力观与生活主义、态度主义学力观"的对峙与融合中发展而来的,日本教育的每一次革新都伴随着对学力概念、学力基本要素等学力论基本理论问题的激烈争论.在经历了"教育内容编成水平"的学力论、"授业论水平"的学力论后,20世纪90年代"到达度评价"理论又提出了关于学力的新构想--发展的学力.因此考察日本学力论理论研究的演变过程对中国目前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的研究取向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翻译的实践精神为切入点,探讨了翻译的本质,重新审视了译者主体性与原作和读者的关系.分析了当前国内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现状,提出在借鉴西方译论的同时,要重视和加强对民族传统翻译理论的学习与研究.这是我国翻译事业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译者与作者的和谐共生关系指明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所兼有的双重身份,实质上是提出了构建翻译写作学的理论体系。翻译写作学的构建需要借助写作学的基本原理,在翻译过程中采纳并运用写作学"感知—运思—表述—检查"的核心机制,整合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从西方经典语言学中,包括转换生成语法、系统功能语法、语用学、关联理论、认知语言学等直接受益的研究成果所提供的理论框架和思路,并融合中国传统译论基于中国传统文学、美学、文章学、文艺学、语言学所提出的译事标准,明确翻译写作新过程,完善翻译写作学的基本建构。构建翻译写作学的目的即是对译者和作者长久以来身份之争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是为实现翻译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真正结合而提供了途径,旨在呼唤对高质量翻译的重视,切实提高翻译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发达的饮食文化,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直觉感悟式的思维方式;在文学批评领域,产生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诗味说理论.而诗味论在不同的时代又具有不同的内涵.经过钟嵘的"滋味说",司空图的"韵味说",苏轼的"至味论"三个阶段的发展,"诗味论"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及美学把握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道家与道教思想中,自老子始就对宇宙的形成过程进行了丰富的探索.道家与道教思想中的宇宙生成论有道的"道生一"理论,道教的"元气论"、"混沌说"、"老子创世说",以及受<周易>"太极"学说影响后的理论等.  相似文献   

10.
产权论成为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国企产权改革的理论依据.但产权论无法解释变革产权后,有的国企效益提高了而有的则没有明显变化的经济事实.超产权论发展了产权论,丰富了企业治理理论,提出了新的竞争理论.超产权论对中国国企改革具有新的解释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