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医患关系是近些年来我国面临的最为棘手且难以有效管理约束的焦点问题。在现代医学高速发展、医疗水平不断精进、病症日趋复杂的今天,如何有效化解医患矛盾的产生、促进医患沟通的有效进行是解决当下医患矛盾的不二法门与首要目的。通过就医方式改变及法律法规约束等方式,改善医患关系才是根治医患矛盾冲突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我国侵权冲突法立法已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民法通则》、《海商法》和《民用航空法》规定了一般涉外侵权、海上侵权责任和民用航空侵权责任的法律适用规则;《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不仅对我国一般侵权冲突法进行了发展与变革,而且规定了产品责任、人格权侵权和知识产权侵权等特殊侵权行为的法律选择规则。我国侵权冲突法呈现出若干新的发展态势:侵权冲突法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涉外侵权法律适用规则日益多元化;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被全面引入侵权领域;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将在涉外侵权案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层出不穷,虽然从民事审判总的案件数量来看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但"人命关天",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矛盾激烈,案件处理难度大,审理周期长,"医闹"事件不时发生,因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类纠纷之所以成为各类纠纷中名副其实的难啃的"硬骨头",一是因为社会普遍缺乏信任感,医患之间出现信任危机,双方难以互相宽容和理解.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律适用及鉴定的"二元化"问题,即适用不同的法律和鉴定程序会导致不同的赔偿结果,实践中普遍为人所诟病的"医疗事故的赔偿少于一般过错的赔偿"或"一般过错的赔偿高于医疗事故的赔偿"等不合理现象,就是"二元化"矛盾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主要是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建立起来的.作者通过对各个时期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进行解读,梳理了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的脉络,总结了相关的法治建设经验.此外,作者还对侵权责任法学者建议稿和官方草案中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条文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修改侵权责任法草案二次审议稿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影响医患关系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患关系是指“医”与“患”之间的关系,“医”包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包括病人、病人的家属以及除家属以外的病人的监护人。医患关系紧张是多种深层次矛盾作用的结果,有医疗体制问题,也有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以及患者对医疗期望值过高的问题,还有医院医生方面的问题。因此,政府、媒体、医方和患方需共同努力,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6.
略论侵权请求权与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诉讼时效制度的功能是维护不特定第三人与义务人财产状况有关的信赖利益,惟有存在保护不特定第三人此种信赖利益的必要时,方有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问题.基于此种认识,以权利人长期不行使特定类型请求权是否会产生保护不特定第三人信赖利益的必要为依据,对侵权请求权与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问题应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论知识产权侵权损害的法定赔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玉珊 《学术研究》2006,(12):75-79
现行知识产权法确立了法定赔偿制度,实践中也普遍采用。但法定赔偿在具体适用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解决。以现行法律及TRIPS协议的相关规定为依据,本文探讨了法定赔偿与侵权损害赔偿原则的关系,法定赔偿适用的顺序及方式,法定赔偿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确定损害赔偿额的因素及计算赔偿额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谁是医疗关系中知情同意权的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侵权责任法>第55条第1款是否已经明确将医疗关系中知情同意权的主体界定为患者?这一看似简单明了的问题,却由于人们尚未完全认清"患者"和"患方"的区别,知情同意权"主体"和"代理主体"的区别,而容易陷入混沌之中.为正确理解法律,本文拟就此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大庆社会科学》2013,(6):75-75
赖泽栋、杨建州撰文指出,由于医学的特殊性,信息高度不对称是医疗服务市场的重要特点。然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似乎打破了这种格局。在医疗沟通方面,重要的因素是信息的充分提供。研究表明,医疗信息的供给与患者的满意度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日益严重的医患冲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有些地方甚至越来越严重.文章运用机制设计理论、博弈论对我国的医患关系紧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我国调节医患关系的绝大部分制度和政策,是在强化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强化医患之间的非均衡零和博弈,都在维护一条固有的规则:即把医生(医院)的收入与患者的钱包紧紧捆绑在一起,患者出钱越多,医生(医院)收入就越高.这样,就会诱使医生(医院)千方百计利用自己在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优势,迫使患者多花钱,以不断增加自己的收入.文章针对这一治理怪圈,从七个方面提出了以创新全科医生机制设计,逐步实现患者出钱越少,医生收入越高的正向调解,从根本上缓和医患关系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民办高校学生自尊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PSSS)对浙江省某民办高校39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第一,民办高校学生的自尊状况不受性别、年级、学历层次、专业类别、是否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等几个方面的影响,在家庭所在地、经济状况、父亲职业与母亲职业等几个类别上出现了显著的差异;第二,民办高校学生的社会支持受经济情况和母亲职业的影响;第三,自尊和主观支持的相关极其显著(p=0.009),而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两个维度与自尊之间呈正相关,但是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目前民办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态势,就民办教育产业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民收入增幅下降的阶段性结构性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 8 0年代后半期和 90年代后半期 ,我国农民收入两度出现明显下滑态势。如果说 ,前一次是由于工农产品比价复归所导致的 ;那么 ,后一次则是由于城市化严重滞后所引发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探讨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公共治理中的公民角色研究呈现出对治理型公民的推崇和对顾客型公民的批判。但诸多原因决定了在我国现阶段公共治理中,治理者与顾客二种公民角色将共生共存,有必要区别分析、深入研究,并采用有效方法推动顾客型公民向治理型公民转化。  相似文献   

15.
试论文化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金培 《兰州学刊》2006,(8):166-168
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农村文化在发展农村经济、丰富农民生活、营造文明乡风、美化村容村貌、实现村民自治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为此,要全面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影响我国高校民族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因素主要有民族的自然属性、各民族之间历史上的交往、目前我国所处的特定阶段、境外因素以及学校自身管理等几个方面。和谐的民族关系将为校园与社会的和谐建设、国家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以及我国国际形象的提升带来诸多积极影响。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民族知识教育、创新日常管理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是构建这种和谐关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民办普通高校横向、纵向分布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民办普通高校在东部、中部、西部以及省际间横向分布上存在不均衡现象;各地GDP和高考报考人数差异是影响不均衡的主要因素;在纵向分布上同样存在不均衡,民办普通高校在中心城市过于集中,而在地级城市分布密度较低.民办普通高校的分布结构与经济区域发展不协调,需要进行民办普通高校发展区域规划.  相似文献   

18.
因民族关系不和谐引发激烈的民族矛盾,是当今世界多民族国家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影响我国民族关系的因素增多,民族矛盾突显,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而且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可能会造成威胁。因此,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对建设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学与政府间经济关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稀缺资源选择、配置和利用的有关经济学理论 ,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和元要素理论有关利益选择、元要素交换等原理 ,探讨了大学与政府间经济关系的基本内涵和主体构成 ,并进一步提出了大学与政府间经济关系的互动模式以及大学与政府间经济关系运行的四个基本环节 ,着重强调了大学与政府间经济关系的价值链条和资源交换的价值力整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亟须多样化的养老保障措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现有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这一养老模式的运行前提是老年人对住房享有所有权且能实现其自由流转。我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健全。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推行需要相应的法律制度进行规范和引导,为此,要建立反向抵押贷款制度和抵押权人权利限制制度,以弥补正向抵押贷款制度调整反向抵押贷款法律关系的不足,消除老年人将住房抵押的后顾之忧;要完善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明确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后自动续期为无偿续期;要允许宅基地使用权与农民住房一并抵押,消除法律上对宅基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物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