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路医疗服务体系是铁路运输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由中国铁路当局自办的铁路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铁路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在为众多铁路员工及其家属提供疾病诊疗服务、承担和协助铁路防疫及公共卫生建设、以及推动近代西医中国化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受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一时期的铁路医疗服务还存在诸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不济、发展不均衡、管理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和缺陷。  相似文献   

2.
近代矿工过着极为悲惨和贫困的生活,工作时间超长,工作条件恶劣,所得工资微薄,文化生活贫乏。1919年以后,在社会先进思想的传播下,中国矿业工人运动呈现出若干新的特点。虽然近代矿工的许多特征仍带有中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的烙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矿工斗争的自觉性增强,并与整个中国工人运动汇成强大的潮流。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对近代世界铁路的认知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从兵 《学术论坛》2003,2(5):113-117
由于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时期美国的铁路建设速度最快,孙中山对近代世界铁路的认知以美国为主。他对近代世界铁路的发展大势、基本成就、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建设与管理体制或经验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认识,其认知水平超出了他以前的中国近代的其他先进人物。他关于铁路问题的话语目的在于以世界铁路为例证阐述他的有关中国铁路建设的计划和主张,反映了他以惯有的世界眼光取人所长为我所用并驾而上之的广阔胸怀和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4.
京奉铁路(关内段)沿线地区城镇体系在铁路开通已有所变动,但仍然保留着较多的传统特征。京奉铁路各段相继建成后,随着天津的继续成长和唐山、秦皇岛、廊坊等城镇的兴起和发展,到1937年前,本地区城镇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组合结构、地域空间结构及城市间联系与城镇网络等,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动。开埠通商、近代工商业发展和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兴起,是促成变动发生的三大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爆发后,铁路——这个在近代重点引入中国的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也被完全否定了。然而,清末中国铁路网的基本形成,铁路建设标准、规范在实践中得到统一,9300多公里铁路建成通车等客观事实,都说明晚清铁路建设成就应当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6.
1927-1937年间,中国共参加了至少13次以上的国际电信会议。对中国最关心的问题如电信频率号段的国际分配与使用如何规定、国际间业务的电报价格制订以及涉及国家主权的电信相关问题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自己的诉求。但限于参加国际电信会议在缴纳会费困难、参会经费不足、国内异议等诸多方面的局限,这些活动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  相似文献   

7.
由于货等运价制度直接与铁路营业收入挂钩,因此成为铁路运营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1915年之后,在交通部(铁道部)和各铁路管理局(监督局)的共同努力下,以货物分等、递远递减、普通货物基本运价、专价和特价制度为主要内容的铁路货等运价制度逐渐走向统一。尽管这一过程在1937年前并未最终完成,但其变迁仍然对铁路运输业和沿线部分城镇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聂蒲生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8(4):153-156
郭嵩焘作为中国首任驻英大使,在西方国度上亲身感受铁路的便利迅捷,火车带来的国强民富,积极接受西方人士的游说与建议,竭力要求朝廷开拓中国运输新事业,坚决反对沈葆桢拆毁吴淞铁路.他依据中国国贫民穷的现状,主张循序渐进兴修铁路,抨击清流派欲借洋款大兴铁路,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铁路观.郭嵩焘顺应世界潮流,热情宣传和鼓动中国兴办铁路,履行了一个先驱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9.
李传斌 《晋阳学刊》2016,(4):56-66,100
1927—1937年间,一批中国大学在民族复兴运动的影响下,积极从事乡村卫生建设的实践。它们从事的乡村卫生建设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别,即直接的乡村卫生建设模式,以及作为分支的乡村卫生建设模式。这些模式形态各异,体现了各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现实诉求。它们在实践中弥补了乡村医疗卫生的不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在特定的时代氛围下,这些大学从事的乡村卫生建设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无法取得理想中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8,(10):161-169
1906—1937年,尤其是清末至北洋时期,中国铁路运价乱象丛生,究其根源在于铁路运价权的不自主与不统一,因此要消除运价乱象,构建自主和统一的运价权就成了铁路主管机构治理运价的核心目标。从清末开始,历届铁路主管机构均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了尝试,一方面通过赎路废约、裁汰洋员和取缔不公平运价收回外国资本集团对运价权的操控;另一方面则通过建立规章制度、筹办运输会议和货等运价委员会谋求对各路运价的统一。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铁路主管机构在运价权构建方面取得了有限的自主与统一,尽管这一结局并不理想,但对维护近代中国铁路运价权独立、促进运价制度改革、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胶济铁路与济南商埠的兴起(1904——1937)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交通体系的建构与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关联研究是近年城市化研究新的生长点之一。胶济铁路是山东省内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作为近代先进的交通设施,1904年通车的胶济铁路,成为推动济南自开商埠与促进商埠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胶济铁路通车促进了济南商埠的兴起与发展,加速了济南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济南遂不独为山东政治之中枢,更为山东工商业之要埠。  相似文献   

12.
战争对铁路建设影响颇大。战争催生了一些新的铁路线,也摧毁了一些旧的铁路线,战争的进程决定着铁路建设的进展和铁路的总体状况。战时铁路成了交战双方争夺和利用的生死线,也因战势、战局变化而修筑或毁弃,同时战争影响着铁路建设的区域分布和建设进程。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适应抗战需要加大了在西南、西北地区进行铁路建设的力度,湘桂、黔桂等新铁路线应运而生。国民政府增设铁路建设专款,新修线路所需路轨、桥梁材料多来自旧路。西南、西北地区的新线修筑虽非国民政府平衡我国铁路建设区域分布的考量,但在事实上改善了我国铁路建设的区域分布,促进了大后方经济的发展,开辟了中国陆路国际交通线,对我国抗战最终取得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即争取关税自主权,对关税进行整理与改革,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又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但由于时代及阶级的局限,整理与改革后的关税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半殖民地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黄昆 《天府新论》2021,(5):143-152
1900—1937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政权更迭和思想激荡的特殊时代。这一时期,由日本传入的“迷信”一词,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历经三次社会建构,而个体、群体和政党依次充任三个时期的建构主体。从“迷信”话语建构的阶段性特征来看,清末新政时期是“迷信面相”的呈现阶段;五四时期是“迷信”话语的阐释阶段;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是“反迷信”的实践阶段。从“迷信”话语折射出的思想冲突来看,“中体西用”和“崇尚西化”构成知识分子认知冲突的内在逻辑,而国家权力不仅可以限定“迷信”的指涉对象,而且在舆论宣传中扮演重要角色。从“迷信”话语建构的历史趋势来看,其内在逻辑不以权力干预而转移方向,而是在中西文化冲突与调适的社会语境下,沿着既往思想路径循序渐进和逐步升华,最终内化为人们思维意识和语言表达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一战爆发后,日本侵占青岛,将胶济铁路纳入直接统治之下长达八年之久。为收回该路,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同日本进行了艰难的交涉,最终确定了"债券赎路"的方案。为筹集赎路所需的巨额赎金,中国政府先是计划将胶济铁路付诸民办,即由国民筹款赎回该路,收回后归民办,永属民业。政府为此设立筹款机关,并制定了较为缜密的招股、储金简章,社会各界也积极响应,但由于种种原因,胶济铁路民办的尝试最终失败。之后,胶济铁路本身的收入就成了筹集赎路款项的唯一来源。胶济铁路筹款赎路运动并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它是近代中国具"文明排外"特点的赎路情结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1937年的一天,长城的上空瓦蓝,一只苍鹰在孤独地盘旋。  相似文献   

17.
近代龙州铁路筹建始末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为了侵略中国西南地区,法国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筹建龙州铁路并由法商承办。在与中方代表就龙州铁路的铁轨宽度、造价费用的谈判中,法国帝国主义通过各种手段达到其侵略中国的目的。但由于时局的发展及法国与英国对云南的争夺,龙州铁路最终并未建成。  相似文献   

18.
1927-1937年湖北田赋问题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铁强 《江汉论坛》2004,(1):116-119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湖北田赋问题田赋在本期湖北地方财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田赋正附税及额外的浮收和摊派所构成的本期湖北农民田赋负担,已远远超过了广大农民的承受力;田赋征收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反映出政府与农民间仍然难以建立起比较直接的亲和关系,而是被乡绅、册书等农村传统势力阻隔在两端;湖北省政府整理田赋的种种努力基本上归于失败,这一方面反映出政府行政能力的低下,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传统势力仍然是一支足以阻碍中国农村现代化步履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朱从兵 《学术论坛》2005,2(1):128-134
孙中山的铁路规划思想包括他对中国铁路系统的宏观规划原则、具体线路规划原则和规划实施原则的思考,显示出一定的层次性.其中,"尤当先以沟通极不交通之干路为重要"的线路规划原则,是其铁路规划思想的核心,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颇为自得的"铁路经济之新原则".其铁路规划理论原则的理想性与规划实施原则的务实性,反映了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20.
晋隆冈 《河北学刊》2007,27(3):241-244
近代以来,以天津为中心的近代河北铁路网的形成,对河北的农村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重点考察了铁路对近代河北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铁路的修建促进了农产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和输出量的增加,同时也促进了手工业产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和外运量的增加,并促使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加快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河北农村由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