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时尚是一种独特的青年文化现象,是一定时期内在青年群体中流行的非常规行为模式和社会心理现象。其内容纷繁多样,具有流行性、新奇性、科技性、消费性与异质性等特征。青年时尚是一种追求品味的时尚。青年时尚品味是青年在时尚中共同追求的意义或价值,具有"概念先行"特征、群体区隔功能与差异化建构逻辑。青年时尚及其品味具有社会正功能,同时也因缺乏反思与批判功能而陷入单向度的泥淖。因此,在青年时尚的引导上,应着眼于青年时尚本身,以时尚的方式解决时尚的问题,加强时尚的"自身引导",纠正青年时尚的偏失。  相似文献   

2.
时尚文化的核心在于体验,而不是物化符号本身,时尚所具有的"尚新"本质,使其本身就具有对抗技术复制性和同质化的酵素。作为人类追求美的群体性再现,时尚传播客观上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产品丰富的结果。它传播的效度和意义,取决于施动者(actor)对时尚意义的内化程度和客观条件的发达程度。时尚传播本身是不应该被批判的,其能否发挥正能量,根本上在于施动者对时尚意义的定义和解读。诚然,在与资本和大众传媒结合之后,时尚传播带来了诸如社会区隔、消费主义、文化霸权等外部性问题;但是,其在促进社会整合、物质创新、生活改善以及构成特殊的都市体验等方面仍然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更重要的是,时尚传播与国家软实力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各国和地区提高文化软实力开辟了新的空间。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宏大厚重的主题,或可借助时尚之力轻巧快速地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凝聚认同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媒体文化的繁荣,媒体趣味对于文学创作的深层渗透,必然导致文学生产的审美转型与结构调整。文学在文体上与消息、通讯等新闻文体越来越接近,信息化写作成为一种时尚;文学创作向新闻通稿的靠拢,催生了备份式写作,抄袭、自我重复、以经典文本或其他形式文本为前文本的超文性写作日渐流行。  相似文献   

4.
论时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美尔提出:人的两重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追求时尚的心理机制。继承坎贝尔的“求新”思想,笔者提出另一种两重性———熟悉与新奇,也是时尚的心理机制。齐美尔认为,时尚是自上而下的。而现代社会中下层也开始为社会提供时尚。笔者认为,不是齐美尔的理论错了,而是时代变了:时尚的生灭速度加快,时尚的需求几乎超过供应,文化的民主化开启。当下层为社会提供时尚时,时尚中的物质含量一定会下降。这是最耐人寻味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当前,许多女大学生为追求时尚,"减肥""酷饮""低腰裤"风行校园,但这种盲目追求时尚的行为,却导致了胃病、便秘、肥胖、痛经等疾病。从中国养生文化的角度看,在大学生中加强健康教育,对女大学生在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了解、认同相关的养生知识,在追逐时尚的同时更加注重健康,做理智而熟练驾驭时尚的大学生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浅谈汉语词语的文化意义与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语的文化意义是指附加于词语指称意义之外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所获得的意义。是特定的社团心理上将某些抽象的主观认识、感受通过客观事物委婉含蓄表达出来的一种约定。词语的文化意义最能反映出文化差异,而文化间的差异往往导致了词语文化意义的不同,或相悖,或没有对应性,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化解不同文化带来的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7.
潘鲁生  韩明 《文史哲》2011,(2):163-168
时尚潮流与设计艺术存在共生发展的互动关系,以"追求时尚"为主要表征的上海近现代工商美术设计,不仅塑造着日用消费品的形象,也制造着时尚消费的潮流,在衣食住行用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冲击着封建秩序,形成了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独特文化现象。"海上设计"和时尚潮流的形成、发展、繁荣,均得益于开埠所带来的工商业繁荣和文化交流,二者同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逻辑中发展共生。  相似文献   

8.
在时尚文化符号产品消费中,求新欲望、社会分层、群体身份认同是时尚文化产品受到青睐的基本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起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伴随着"生产者的符号编码——大众传播中介——消费者解码"的过程。生产者与大众媒介为文化产品进行符号编码,消费者有意识地进行符号解码,在社会分层体系中,借由消费、使用和占有文化产品来追求较高层级的社会群体身份认同。在当今符号消费主导的时代,文化产品容易被"同质化",甚或仅存在"符号价值"。消费者容易陷入文化焦虑中,于是便通过消费时尚文化产品的符号价值,取得社会群体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9.
董希文 《中州学刊》2007,(4):232-236
经典的重构已成为当今文学创作日趋浮躁、日趋世俗化、感官化、日趋追求"明星化"文化策略和时尚效应中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经典得以重构是文学活动"四要素"互动的结果.就作品而言,内涵的丰富性、深刻性、震撼力及独特的技法是经典重构的前提.社会生活的多元化、文化价值追求的异质化,作家"影响焦虑"下的颠覆冲动、时尚欲望化追求,读者求新尚奇、狂欢化效果的阅读期待以及时尚批评家的引导,是导致经典重构世俗化、通俗化趋势的外部原因.经典重构过程是一个经典文本与社会生活互动的过程,社会语境影响下的作者和读者作为最活跃因素互为影响地参与了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0.
陈雅莉 《东岳论丛》2023,(3):174-183+192
“快时尚”传播中的时尚价值生产助力了感性/风格向时尚物和符号的转换,并通过提供丰富的诠释和表征促进了时尚正当性的共识建构。一方面,“快时尚”影像、话语和仪式通过不断地推进时尚“编年结构”并生产更新时尚的“具身化”外观和空间体验场景,持续地促进了受众对“时尚变化”这一元价值的共有理解和信念;另一方面,时尚媒体通过交错互构的影像、话语和仪式频繁地强调理想的体貌外观在实现社会象征意义转换方面的魔力,进而提升了“体貌自我”在自我概念中的重要性。在时尚价值的生产过程中,时尚传播者通过生产时尚物/符号与有机身体的联想空间,强化了个体对时尚物/符号超出经济功能之外的社会性需求;同时通过将时尚价值与传统规范“互文”,得以在迎合普遍文化准则顺势而为的同时,又通过为传统演进提供文化刺激而汲取动能。  相似文献   

11.
论大众媒体对消费文化的建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燕道成 《中州学刊》2005,(6):239-242
随着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大众媒体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大众传媒对消费文化的建构作用不容忽视.媒介文化促进了消费意识形态的生成,大众媒体在消费文化和消费生活方式的形成中扮演了"共谋"的角色.大众传媒通过媒体文化左右着消费观念和消费时尚的方向,传播消费文化,建构消费意识形态.大众媒体以引导和刺激消费为切入点,利用自身颇具诱惑力和煽动性的宣传,使人们在休闲、消费和感官满足的快乐之中接受了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催生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2.
时尚是一种有关身体的文化,表达的是文化中的身体。时尚参与了现代人的身体建设,也参与了现代社会的思想文化建设。文本形态的时尚身体话语,承载着时尚制造与传播,身体规训与建构,身份确立与表达等功用,具有多重文化意蕴和重要社会文化作用。时尚身体在文学中出场的时空与体量,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变迁紧密相连。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消费主义文化思潮鼓荡之下,在现实世界和虚构的文学世界里,时尚消费都成为一种潮流。然而,作为担负人类文化精神引导责任的文学,在叙述消费时尚、构建时尚时应当保持理性反省与批判的立场,不能仅仅以记录者姿态出现。  相似文献   

13.
唐英 《天府新论》2009,(5):111-115
从自身的利益和目的出发,广告总是利用社会各阶层所喜好的时尚和流行来构建自己的内容和形式.于是,广告通过对时尚和流行的某些内容或形式的倡导和引领来与之互动,而时尚和流行也因其被融入了广告而获得更具广度或深度的传播.电视广告承载着时尚和流行、演绎着时尚和流行、评说着时尚和流行,从而不断地推进着时尚和流行在市场和社会文化层面上的发展.时尚和流行也在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广告,充当着广告的参照物与风向标,进而导致广告从某种程度上和某种意义上也不得不去迎合流行、适应流行、反映流行.在广告与时尚和流行之间,既有相互因应、相互影响、相互诠释的一面,也相互弱化、相互背离、相互否定乃至相互篡改的一面.两者因而在整个社会文化层面形成意义的共振和重构.正是在共振和重构中,广告与时尚和流行才获得了丰富的主体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比英汉动物词语在两种语言的成语、习语或谚语中的使用,阐明了动物词语所体现的特殊文化内涵及转换形式,简明分析了其文化内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周来祥 《文史哲》2006,(2):87-93
“和”、“中和”、“中”等词语、概念的历史发展清楚地表明,和谐观念、中和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和主导精神,我国古代哲学是主客体结合的关系本体论,我国古代文化是本体论与方法论、知识论与价值论、认识与践行、自然与人文素朴统一的文化,是追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和谐统一的文化。从中和、和谐这一本质的规定看,中国的哲学是一种美的哲学,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16.
大学校园时尚文化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时尚文化会对大学生的行为与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时尚文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影响着每个大学生。文章通过分析大学校园时尚文化的具体表现及其双重影响,探寻校园时尚文化的引导途径,使校园时尚文化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视觉文化观点看时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宪 《学术研究》2005,(4):122-126
时尚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是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视觉符号的时尚具有生产功能,它不仅生产出一定的意义,而且生产出相应的解读和认同,由此生产出个体的身份认同和意识形态。时尚的这种社会功能是借助复杂互动的视觉交流实现的,在时尚与现代性、时尚与先锋性、时尚与品味的复杂文化关系背后,蕴含了多重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零X”词族近年来在各种媒体大量涌现。文章在考察这类词语的结构和语义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它的形成机制和语用价值。就形成机制而言,“零X”的形成既受到西方语言文化的影响,又受词语模机制的类推作用影响。从语用价值来说,“零X”词族采用与语义预设相逆的语用否定方式,使行文显得简洁凝练,折射出科学性、专业性色彩。  相似文献   

19.
苏喜庆 《东南学术》2021,(3):218-226
融媒体正成为媒介文化发展的新场域.文学正在融媒体转型过程中进行着跨媒介化内爆,在融合众多媒体的多元化传播路径中,重新唤醒文学价值的综合效力.同时,文学也发生着跨媒介化变异,其中,显性变异主要是数码化,即由文字符码转化为比特符码,在融媒体介质中自由再生产和传播;隐性变异则主要表现为接受语境与文化消费心理方面的变异,"穿刺式"阅读、时尚快评等成为新的传播反馈模式.在新媒介语境中,文学语言必然要与虚拟空间中的感性直观和欲望表达相接通,且努力适应这种共生性的空间生态.由此,新媒介文学的持续发酵和再生产效应孕育出了膨胀型的大文化载体.在未来的"融媒体+文学"新生态中,文学与融媒体的双向度敞开,将引导人类进一步探寻人文与技术生命相融合的、带有命运共同体特征的融媒体精神空间通道.  相似文献   

20.
论网络词语的社会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人类一项伟大的发明,它的广泛应用标志着崭新的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反映网络技术、网络文化的新词语层出不穷,另外在网络交际中还存在语言变异的现象。本文着重从网络词语所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探讨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近几年来出现了许多反映网络文化的新词语,如网吧、网虫、网恋、硅谷文化、网络作家、第四媒体、E时代、BBS文化等。这些词语主要存在于网络文学和网络交际中,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信息时代人们的生存状况及思维方式。网络世界是有别于现实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