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豆棚闲话》以其独特的叙事模式在整个拟话本小说中独树一帜。其创作模式在文化皈依、题材处理、体裁选择和叙事操作等方面的新变和突破,代表了拟话本小说创作的一种趋势和走向。尽管拟话本小说创作终因遭遇的种种困境走向渐及澌灭的绝地,但《豆棚闲话》在文学苍穹中划出一道靓丽的风景,可以从中管窥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创作面临的困境以及在困境面前所作的新变。  相似文献   

2.
张永葳 《阴山学刊》2008,21(2):21-26
明末清初的白话小说开始注重文字表达策略,《豆棚闲话》就是其中一个鲜明的例子。它运用了旧事新编、寓言化和隐昧式等表达策略,使小说获得了广阔的表现空间和丰富的喻意。旧事新编的表达策略是作者借历史讽喻当下;寓言化源于作者对当下现实的荒诞性感受,折射出其面对现实时愤懑和颓唐不羁的心理。隐昧式是作者将自己的意图隐藏在对话和转述中,不直接表露。这些隐晦的表达方式在文网严密的清初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论语》理想人格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入研究<论语>文本可以发现,孔子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其实并不是后世儒者所称道的"圣人"而是"君子"."君子",既是孔子<论语>言说的主体,也是孔子<论语>的理想人格追求.而"君子"作为一种区别于"圣人"人格的理想人格类型,主要相对于知识分子而言.知识分子人格问题的提出,既与知识分子阶层在这一时期的迅速崛起有关,又与对其作为社会和谐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的充分显现有关.君子人格的理想构建,既基于对"礼"的合理性与"仁"的主体性的价值认同,又是对通过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使知识分子在思想和行动上达到对"礼"的自觉维护的一种预期.立足于现实性生活实践,完成对君子人格的模式设计和对知识分子的现实人格的价值提升,既是孔子<论语>思想的基本点和着力点,也是其所以能够引领儒家乃至中国思想文化和民族精神前进方向的深层原因.科学地继承孔子人格理论的合理内核,发扬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崇高追求,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物权法》的理想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3月16日,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历时13年的酝酿和广泛讨论、创造了中国立法史上单部法律草案审议次数最多纪录的《物权法》终于高票通过(表决时.出席会议的2889名人大代表中的2799人投了赞成票)。同日,胡锦涛签署国家主席令,公布《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 《物权法》是一部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其中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这部法律被认为全面准确地体现了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对于推进经济改革和建设法治国家都有着重大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政治文明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只讲所有制,不讲所有权,结果不同程度地造成国家、集体和私人财产遭到侵犯甚至被摧毁。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最大、最深刻的变革之一就是逐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权制度.保护国家与公民的财产权利.从而激发了中国人民创造财富、爱护财富和积累财富的热情,推动着经济发展。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富裕起来的老百姓普遍要求切实保护他们通过辛勤劳动积累的合法的私有财产。 《物权法》体现了宪法精神。它体现了对不同物权主体实行平等保护的原则.既尊重了国有财产,也保障着富裕人群和贫困人口的利益,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7年5月11日,河北浩博律师事务所邀请我国著名法学家江平、贺卫方、渠涛、龙卫球(其中江平是《物权法》专家起草组负责人之一;渠涛、龙卫球参与了《物权法》的起草工作)等人到河北省邯郸市就《物权法》的有关问题举行了报告会。本刊就江平、贺卫?  相似文献   

5.
高红梅 《云梦学刊》2004,25(1):127-128
一百多年前,有一位叫艾尔格(Horato A1ger,Jr.)的作家在美国家喻户晓。几乎每个家庭和图书馆的书架上,都罗列着他写的书。青少年们如饥似渴地捧读他的《褴褛迪克》系列小说,就像今天的孩子们对《哈利·波特》一样狂热。同样是写城市贫苦少年的题材,艾尔格的声名在他的读者群中甚至超过了同时代的文学大师马克·吐温。虽然在一百年后的今天,埃尔格的这些书已经从公立图书馆的书架上消失了,而马克·吐温的名字依然为人们所念诵,但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社会形成的早期阶段,艾尔格作为美国梦的代言人和美国社会价值观的传道者,他的历…  相似文献   

6.
《琼州学院学报》2018,(1):110-115
作为一部近年来少有的关心政治和现实的热播剧,《人民的名义》通过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计等多种叙述方式,显示出制作团队对现实的热切关怀。这部电视剧想象了一种弥合社会现状和政治理想之间的巨大裂隙的可能。更重要的是,试图通过这样一部剧,想象一种在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大环境下讨论中国问题的新景象。不可否认,这是一种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的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7.
8.
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艺术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中国农村土改和农业合作社这两个历史性变革的进程.对这两部小说进行文本细读,我们看到的就不仅是地主的剥削压迫与农民的反抗、复仇,农民分田分地的欢乐与参军的勇跃,以及把分的田地重新整合起来,把农民组织起来的合作化进程,而且是作家指向解放与自由、民主与平等、清明与廉洁、发展与富裕的价值追求及其憧憬的经济富裕、政治民主、人人平等的理想化的社会状况.从中可看出作家寄寓的社会理想、人文精神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是一部以民众武装反叛、暴力对抗官府为主要叙述內容的小说。作为市场化的通俗文艺作品,《水浒传》的接受主体是普通的社会大众,因此《水浒传》的广泛流播,折射出下层民众所追求的社会理想,即希冀快意恩仇、能够酣畅淋漓地满足物质一肉体欲望,对团结互助、充满友爱之情的理想人际关系的追求,和对保障人身安全与安居乐业的理想秩序的向往。考察这部小说及其传播表现的社会理想,是探索中国“小传统”文化中社会思想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我们把握民间社会思想的特点及其对当代中国民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沈氏与张履祥所著的《补农书》系反映浙北农业成就的杰作。以该书为中心的考察表明,农具在日常农事活动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种植业的整地、灌溉、运肥、施肥、作物保护等农具,以及饮食加工、林业、畜牧业、蚕桑业、家庭纺织业等方面的农具,皆得到熟练的利用,并显示出较高的效能。然而,农具的具体作用不应夸大。  相似文献   

11.
在鲁迅关于国民性问题的考量中,"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是一个首要的问题,揭示国民性的"病根"是建设"最理想的人性"的第一步。《野草》集中体现了鲁迅的人生哲学,表现了鲁迅对国民性问题的深刻体察,从《野草》可以看出鲁迅关于"最理想的人性"思想的建设性思考。研究《野草》中鲁迅的"最理想的人性"思想,实际上是在研究鲁迅的人生哲学及其"人学"思想的核心价值,这对拓展鲁迅思想研究和《野草》的人学思想研究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程伟 《阴山学刊》2009,22(2):23-26
《创业史》与《平凡的世界》所采用的不同叙事方式体现了农村题材现实主义小说在“十七年”和“新时期”从集体化叙事到个人化叙事的转变。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文本结构的安排、“家”意象的讲述来看这一变迁,可以窥见“十七年”到“新时期”对于农村题材现实主义小说讲述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儒家经典《礼记·礼运篇》讲了孔子关于“大同”、“小康”的社会理想。这篇文献在《左传》、《国语》乃至先秦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全未提及,而是在西汉时与《礼记》的其他篇什一起被发现的,其著作的年代难以确考,但大体而言,应是先秦时期的文献。我们一般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比较重现实的民族,幸好有此一篇讲社会理想的文字,它不仅使原始儒家的思想熠熠生辉,而且就整个传统文化而言,它也起了一种思想的灯塔的作用。从汉至清,两千年中,主流文化并不奢谈社会理想,如果某一朝代几十年间无战事,统治者爱惜民力,加上农业上连年风调雨顺,那便是所谓…  相似文献   

14.
张齐 《船山学刊》2022,(2):109-117
《周易》蕴含着丰富的关于光明的观念,不仅影响于文艺和器物的创制,还突出地彰显于理想人格境界的生成。“光明”虽起源于对外在世界的直观感知,也可表示耳目感官的功能,但更重要的则是形容君子内在的智识与德慧,这涵括了忧患、勇敢、诚信、谦卑、恒久、无私、自然等多重价值。光明与幽暗两者相反相成,君子人格修养既要追求光明而克治幽暗,防止幽暗对光明的侵蚀,更要警惕光明本身的异化。《易传》吸收道家玄思,化解了这种困境。光明之境不独是君子的个人追求,也应推之于天下,“其道大光”的状态是其最终境界。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世纪,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把几千年的理想变成现实,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制度的飞跃,开创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人类社会从此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发展的历史。20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是一帆风顺的,既有骄人的成绩,也有令人惋叹的悲剧。就在20世纪末社会主义实践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而跌入低谷时,社会主义的中国异军突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而且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竞争力。陈…  相似文献   

16.
《世说新语》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性作品,真实而集中地体现着这一时期文人名士的生存理想.这种生存理想在作品中直接表现为自然、真纯的生存状态与才德兼具的生存价值.但从深层看,它又有着较强的丰富复杂性,即它本身蕴涵着深刻的悲剧意味,并表现出鲜明的内在矛盾性.  相似文献   

17.
当代文学中知识分子形象的类型化其实是从《小城春秋》开始的,《青春之歌》则使之进一步完善和成熟。两部小说对知识分子类型化处理的要素可以概括为"一个标准"、"两个向度"、"四种类型",即在高度一元的政治标准统摄下,从政治属性和个人情感属性两个向度对知识分子展开描写和评价,并最终把他们划分为革命知识分子、进步知识分子、自由知识分子和反动知识分子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19.
美国是当今世界老大,中国是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与美国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一百多年来我们与美国紧密相连,又分歧不断。我们希望从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日常生活中寻找适合我们的道路,我们也反对照搬美国及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一百多年来,中体西用还是西体中用的讨论一直持续着而且还会继续持续下去。不管怎样,当今中国与美国的交往是如此密切、深入,真正深入细微地了解美国成为一门功课。学者兼教授、作家为一身的沈睿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年,她的新书《想象更美好的世界——美国社会观察笔记》(中国商业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正可以帮助我们打开一扇了解美国的窗户——一扇独特而中正的窗户。  相似文献   

20.
1941年创办的<思想与时代>月刊(1941-1948),是一份在战时及战后的中国学界颇具影响力的同人刊物.在时代的大变局中,这一学人群更看重思想的载体--国家的文化教育事业所起的作用,他们欲以学术的力量引导政治.这一理想主义的祈求在遇到现实政治问题时,因为学人身份的转换,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张其昀、陈之迈与钱穆对于五权宪法的不同阐释,可彰显其身份转变所带来的相应变化.理想与现实之间从来相隔甚远,学人一旦介入政治,也就侧身于权力的网络中,由此带来的种种影响亦不在其掌控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