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社会保障异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弥补市场初次分配缺陷、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存需要的制度安排。然而由于社会保障具有经济性和政治性二重属性,导致社会保障异化为国家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的手段和工具,表现为社会保障泛政治化和泛经济化。社会保障异化破坏了社会保障自身发展的规律,危害了社会成员生存安全的保障,需要通过立法规范、扩大公众参与机会以及加强对责任主体的道德约束等措施来制约社会保障的异化。  相似文献   

2.
吴军华 《南方论刊》2007,(10):25-26
农民工是当今中国社会一个特殊而且重要的社会阶层,关注他们的生存与发展,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意义重大。以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公正为宗旨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应忽视这样的一个阶层。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保障系统及其模式孙国华社会保障系统是围绕着社会保障问题而展开的社会子系统。而社会保障,简言之,是社会对社会成员所给予的必要的基本生存保障。其目的是建立健全以社会化为标志的公民生存安全网络,以消除由现代社会竞争机制运行所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诱发的...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障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按需分配目标的实现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体系对社会公平的促进作用;社会保障体系调节了社会收入分配,缩小了贫富差距;社会保障体系依据按需分配的原则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进行保障,维持了其生存发展的底线公平;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公共福利的建设,实现着人们全面发展的普遍愿望。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财产其实是由俱乐部物品、私人物品和社会化财产构成的一种新型混合产品。社会保障是解决社会成员之间的风险分散、风险共担的社会互助共济行为,社会保障的这种性质与本质决定了社会保障财产权是市民社会在理性与正义、生存与伦理之间博弈的均衡点,只有统一在权利产权、关系产权和法权的多维公共管理理性下,才能客观、全面地揭示这种财产权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一、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界定社会保障的概念是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中的首要任务。由于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民族传统的巨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至今还没有国际公认的、世界统一的社会保障界定。在中国,学者们站在不同角度,从不同的侧面对社会保障给予不同的界定。陈良瑾认为: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侯文若的定义是“社会保障可理解为对贫者、弱者实行救助,使之享有最低生活,对暂时和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实行生活保障并使之享有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保障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权的定义进行了批判分析,然后对社会保障的内涵予以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将社会保障权定义为:社会成员(或公民)在面临威胁其生存的社会风险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保障和社会服务,使之维持生存并达到相当水准的生活的权利。社会保障权的特点是:权利主体的平等性,义务主体的特定性,手段性,内容的综合性,受制约性,不可转让性,兼具财产权利与人身权利性。补充保障不是社会保障权的内容。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社会保障权予以分类。  相似文献   

8.
社会福利概念辨析——兼论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北海 《学术界》2008,(2):278-282
国内有关社会福利概念及其与社会保障关系的观点可分为四类,即剩余性的狭义福利观、制度性的狭义福利观、发展性的狭义福利观和广义福利观.从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词源意义、发展规律及其社会功能等逻辑角度来看,社会福利应包含社会保障.从现实角度来看,社会保障是社会福利的子系统,是社会福利的基础和起点;社会福利是指社会为满足社会成员生活需要而提供的一切资源保障与服务支持,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目标和归宿.  相似文献   

9.
浅议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张曙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对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收入不能维持社会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以确保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责任和社会经济分配形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保...  相似文献   

10.
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通常指的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在基本经济生活发生困难时提供物质帮助,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正常进行,维护公民基本生存权利的一整套制度。一般而言,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几部分组成。社会保障的内容、形式与水平,往往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性质和经济发展水平,显示着社会文明和社会发展程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城市与农村的分野十分清晰,基本上是两大“板块”。建国以来,为维护和保障农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我国农村陆续形成了一些社会保…  相似文献   

11.
杨辉 《兰州学刊》2008,(9):87-89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之一。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和调节机制,社会保障则成了追求这一发展目标不可替代的制度安排。以公正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保证全体社会成员享有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保障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社会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充分发挥社会保障成效的关键。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落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限制了社会保障政策的成效发挥。社会成员社会保障权利的充分落实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紧迫的意义。虽然国家和相关部门进行过程度不同的改革和完善,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法制建设滞后、社会保障管理政出多门、社会保障监管"虚化"和社会保障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等方面的问题,亟需从管理体制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3.
试论社会保障与财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社会保障体制与财政体制的运行有一个良好的基础,我们需要弄清楚一个重要问题:社会保障与财政是什么样的关系?从全世界范围看,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与财政的关系最为密切、历时最长,本文考察社会保障制度与财政的关系拟从此人手。(一)一般来说,社会保障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三个部分。社会救助是对生活在最低生活贫困线以下的公民进行救济和援助,以维持他们的最低生活水平。社会福利是政府举办的、以低费或免费的形式向社会成员提供某些福利设施。从这两类社会保障支出的性质看,多是社会成员无力负担…  相似文献   

14.
农民失去土地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失地农民成为近年来社会发展的一类特殊人群,他们的生存环境、法律地位、权利实现等人身、财产内容因历史因素、现实状况都不能与普通社会成员对等而得不到保障,国家应在法律层面上给予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权.失地农民享有社会保障权,是道德与法律共同愿景,是生存权利优先的法律价值取向,是国民分配从慈善走向正义的必然要求.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权中,社会救助权、社会保险权、社会福利权三者层级互补、共生相促、有机结合,完成从失地农民的诉求到国家责任的权利谱系构建.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制度,是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的基础上,通过立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对那些由于经济发展而造成的各种矛盾及后遗症起到一种缓冲缓解的作用,从而为经济的顺利发展、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人际关系的协调提供前提条件。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一是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包括鳏寡孤独、聋哑伤残、生老病死在内的全体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应运而生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保障也在发展。当今世界,不管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如何,都不同程度地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并相继加强了社会保障研究。社会保障研究日益成为引人注目的新课题,是个亟需加紧研究的新领域。所谓的社会保障,就是国家为维持社会再生产,依据法律规定社会成员在年老、疾病,伤残而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失业丧失劳动机会,或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面临生活困难时提供物质帮助以确保其基本生活的措施与制度的总称。它包括了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救灾救济、优抚安置、医疗保健、社会服务等诸方面。其实质是国家有目的地使用转化为社会保障基金的一部分国民收入,以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使社会能协调有序、稳定均衡地发展我国社会保障的思想和措施古已有之,很早以前古人就已提出了“幼有所长,壮有所用,老有所终、鳏寡孤残疾独者皆有所养。”这是早期的社会保障思想。但是真正作为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依照一定的法律和规定,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多方面的内容,而以社会保险为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从对社会成员保障方式历史演变轨迹的视角理解,家庭保障和社会保障是两个主体不同、区别鲜明的保障方式,前者是以非正式的社会网络为主的非制度化保障,后者则是以国家为主的制度化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一直是以家庭保障为主,其未来走向应基于发展型的社会政策理念,以社会保障为主导,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与此相对应,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应是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贫困救助,主要保障方式应是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与社会生产力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范畴,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指的是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指我国各个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等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而社会生产力却是指人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过程中的能力,实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社会的成员又是民族的成员,每一个民族的成员同时又是社会的成员,人们在社会中,为了生存,为了发展,必然要进行各种各样的生产活动,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又必然要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这就产生了民族关系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多种多样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不是论述所有民族关系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问题,而是研究和探索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人的生存方式,文化发展与完善的目的,是为了使人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而当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与科技能力的不断提高,并没有带来人的相应发展,反而使人走向一种片面化、平面化与物化。为了获得社会与人的和谐一致发展,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与根本目标,进行价值体系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