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范玉刚 《人文杂志》2004,(6):115-121
文化面向市场,在市场中对事业和产业做出区分,以及对市场内涵的正确理解,和培育良好市场环境是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提.文化体制改革应该基于当前文化理想的丧失和重建这一基点,经由文化理念的培育和文化形象的重构,使之获得力量并用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滋润人的灵魂.市场为文化繁荣提供了契机,只有在市场中,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才会明确自身的位置,并获得相应的发展空间.在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基础上,抵御西方强势文化的侵蚀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周顺明 《江汉论坛》2006,(10):56-58
虽然各级财政对文化领域的投入连年增加,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比,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财政对文化的投入仍显不足,投入结构尚需优化,资金使用效益尚需提高。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路,一是要明确重点,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二是要区别对待,促进各类文化事业单位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强化问题意识,寻求改革对策--对广西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思想观念落后、缺乏统一领导和规划、市场体系欠发达、配套措施不完善、经费投入不够、人才严重缺乏等。因此广西文化体制改革应从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培育市场主体、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采取市场化战略、民族文化战略和发展生态文化战略三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的文化体制改革需要加大思想解放力度,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推动黑龙江文化产业平台的建设。从实际出发,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市场与管理、开发文化资源与保护文化遗产四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提出,确立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研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现存问题、探索解决对策及发展路径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落实便民优惠政策,发挥政府调控职能;弘扬传统文化,适应现代文明建设;加强道德建设,提高民众文化素养,实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健全文化市场,扩大文化消费能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文化产业动力;鼓励企业创新,注重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能够有机结合、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文化品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品牌,体现了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文化品牌的不断涌现,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检视我国几大文化产业类别的品牌发展状况,可以从中看到我国文化产业的品牌化业绩,也看出其中潜在的发展困境。面对文化品牌的现状与问题,需要探寻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论文化体制改革的分析框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体制改革的本质是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权责关系与职能边界在文化领域的重大调整与重新建构。必须超越"过分国家化""、偏重社会性""、迷信市场化"的三种理论思路与实践倾向,构建起"文化管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文化体制改革分析框架,从而使文化体制改革更具系统性、全面性和均衡性,最终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发展格局,实现国家引导、市场配置、社会参与的良性互动与有效合作。  相似文献   

8.
“文化规划”是19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对城市及社区的文化资源进行战略性培育与整体性运用的一种方案设计.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方针的提出及相关发展规划的编制,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开展文化规划的编制工作,但各地完成的文化规划,其地域性、个性化的缺失成为突出问题.因此,提升地方文化规划的质量,一是要把凸显地方特色作为地方文化发展规划的基础,二是要把激发民间力量和文化原创性作为规划重点,三是要以强化专业性和社会参与性提升规划的科学性与实践性.  相似文献   

9.
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的一项制度安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解学芳 《学术论坛》2007,30(8):138-141
从现有理论研究来看,文化体制改革是作为文化产业的制度性因素而存在的.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产业的一项制度安排,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保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要遵循其内在的理论边界.而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将是多重路径的选择,包括理论创新路径文化产业政策理论的全面创新;渐进式改革路径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并举;意识形态路径建立全新的意识形态管理制度;规制路径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体系建构,以此来实现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化建设作为构建新疆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历来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现代文化是实现新疆文化事业产业、文化繁荣发展的有力牵引,从而推动新疆文化建设实现大发展大繁荣。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立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战略新理念;以人为本,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繁荣文化市场,激发文化创新发展新活力,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创造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社会环境,扩大文化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文化生产力正在处于崭新的发展时期,并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在客观认识文化生产力涵义和特征的基础上,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文化生产力发展进程中存在的态势与矛盾进行全面分析,准确把握影响文化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现实障碍,并据此探索积极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党的十七大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黄山市建成“文化繁荣的先行区”。这是在深刻把握我国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新要求新期待,从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的高度,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对黄山市未来发展提出的战略目标。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调研,对发展的目标和思路做了进一步梳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普米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省民委派遣 ,本文作者 ,于 2 0 0 0年 10月至 11月对仅有 3 2 5万人口的云南独有少数民族———普米族地区作了专题调研 ,并以此为个案 ,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进行了阐述研究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为再造新山西、建设文化强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骄人的成就带给人的不应该仅仅是文化的自足与自信,而应当更进一步探索其规律性价值。在调查研究与探索这些成功实践背后的深层理念性因素基础上,发现这些成绩与经验的关键之点即在于"以人为本",它对于文化产业充满活力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普适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东岳论丛》2016,(2):71-76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企业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探讨文化企业发展问题,应该理清其文化逻辑、市场逻辑和制度逻辑。文化逻辑是建立在广义的文化资源观、尊重文化生态演化、追求综合效益基础上的文化企业发展的文化认知和思维方式。文化企业发展的市场逻辑是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培育健康的文化消费市场。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立法可以建构文化企业发展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17.
文化资源是提升城市未来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资本,以文化产业为主的文化资源的竞争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竞争的一种趋势,文化资源将成为大庆城市转型的重点。大庆市的文化资源发展应结合本地优势,广泛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实现大庆在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区分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主要以四个方面为依据,即目标取向、主体、运作方式和资金来源的不同。但在现实生活中,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通常是密切相关,交叉重叠的地方不少,并且相伴相生、相辅相成。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中,两者缺一不可,应该使之处于良性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孙艳秋 《天府新论》2014,(5):128-132
产业化已经在事实上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并在某种层面上已然成为社会、人类存在与发展中必然要面临或经由的一种境遇,文化亦概莫能外。而产业化的日益泛化已经严重制约了文化精神的传播与传承。为此,在把握文化产业与文化精神意涵的基础上,理清两者的歧异与联系,深刻把握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与文化产业化之间的微妙关系,积极谋求文化产业、事业的协同与文化精神的复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广东农村文化建设:成效、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湘云 《南方论刊》2011,(3):51-53,44
近几年来,广东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但我省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投入不足、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文化市场发育不完善、农村文化服务质量不高、农村文化干部队伍素质参差等问题。为此,需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群众文化活动,拓宽农村文化服务领域;发展农村文化市场,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发展农村民办文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