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平民作为审美主体,是中国古典戏剧创作的基本倾向。与西方戏剧和中国现代话剧不同,中国古典戏剧通过对从军与应试题材的发掘和运用,传达着观众和剧作家浓厚的平民意识。平民意识决定着戏剧的题材选择和主旨表达,促使其在民间的广泛演出与长久流传,最终形成中国古典戏剧的创作传统。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戏剧的创作历程与现代社会的政治变革同步,这也使不少现代戏剧创作更多地含有政治文本的叙事特征,特别是代表中国现代戏剧创作方向的几部经典之作的艺术冒险因此带来了一些局限与不足。受政治文化的影响,中国现代戏剧的故事叙述的结构构成方式应时而获得政治化改造,往往另外拓展出一个脱离主要剧情的结构性视角而将人生悲剧纳入其现实政治生活、政治思想的语境里,并将本来丰富复杂的现代社会情感冲突简单合成为两种力量的二元对立世界;受政治文化的影响,现代剧作家更加青睐农村题材和历史题材来表现自我的历史使命感与"政治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五四"话剧创作中,以西方近现代戏剧文学为文本参照的模式剧与译编剧是重要组成部分。从时代与现实背景上看,这是中国戏剧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当时"五四"剧作家群体主客观局限性的现实折射。从具体的创作趋势上看,基于"五四"剧作家创作热情与反映现实的可操作性的考虑,它又经历了从对西方话剧进行部分移植的模式剧向全盘借鉴模仿的译编剧的转变过程。"五四"模式剧与译编剧创作一方面反映了对西方戏剧积极、开放的文化心态;一方面在技术层面上为"五四"话剧的原创性创作起到了有益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突破“五老峰”的新超越─—读《黑眼睛天使》熊大材1983年杨佩瑾同志提出突破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五老峰”的主张。他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创作经验和教训,深刻认识到,老题材、老故事、老典型、老主题、老手法,“五个老如同‘五老峰’,横阻着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创新之...  相似文献   

5.
古罗马戏剧的发展深受希腊文化影响.罗马剧作家在戏剧创作初期,主要学习和翻译古希腊剧本.这一特点不仅体现在古罗马早期悲剧中,而且在喜剧方面同样有迹可循.希腊文字是影响罗马早期戏剧另一重要因素.成熟的希腊文促进了拉丁文的发展,丰富了罗马戏剧的内涵.此外,罗马剧作家多选择希腊神话为创作素材,并且经常将故事场景设置在希腊地区.早期罗马戏剧中蕴含着丰富的希腊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6.
在后革命时代的历史语境中,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创作呈现出史诗、反思、传奇、谍战等不同叙事类型,创作呈现出注重人物心理性格的复杂性与丰富性、注重展现革命历史的复杂性偶然性、拓展革命历史叙事的多元化个性化。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创作存在着某些缺憾:文体上多了影视剧的色彩,少了小说的意味;情节上关注通俗化的表达,少了经典化的叙述;整体上注重日常化的表述,缺少精神境界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易卜生是被誉为"近代戏剧之父"的19世纪中后期挪威剧作家和诗人,也是作为中国现代戏剧臻于成熟的关键人物。曹禺在戏剧创作方面较早接触并深受影响的外国剧作家正是易卜生,其剧作受易卜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卓越的戏剧艺术水平,也是将易卜生戏剧理论进行选择接受之后形成的。而在这种选择和接受过程中,实则贯穿着曹禺自己对于时代特征的深刻理解和独到思考。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关于剧作家的论述可以归纳为四部分,即:论剧作家的想象、天才与灵感,论剧作家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论剧作家所追求的真实,论剧作家的独创性。黑格尔关于剧作家的理论不乏神秘主义的东西,但其内容大多是历史主义、现实主义的,这在黑格尔的整个戏剧美学思想体系中是难能可贵的闪光之处。他在此部分里的许多观点,如剧作源于生活,剧作家应深入生活、时代与民族,剧作家应面向观众等观点,都已经十分接近于马克思主义戏剧美学思想的相关理论。认真研究黑格尔关于剧作家和剧本创作的理论,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完善马克思主义的戏剧美学理论,有助于当今戏剧创作与鉴赏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正> 为研讨我省有成就、有影响的剧作家的创作特色和成才之路,总结艺术创作经验,以推动我省戏剧创作的繁荣发展,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于8月21—22日在广州文化假日酒店举办剧作家林骥作品研讨会.我省戏剧界、学术界、新闻界有关作家、学者30多人参加了这次研讨会.这次会议是我省第一次为剧作家举办的作品研讨会.林骥的剧作《特区人》、《十字街三重奏》在全国戏剧界及观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外,他还有十多个高质量的作品在省市获奖.与会同志围绕着林骥的戏剧创作,对戏剧创作与作家的使命感、戏剧危机与现实主义传统、戏剧创作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广东剧作与广东地域文化以及林骥作品的主题、风格、人物及其艺术审美价值与社会效应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林骥剧作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善于捕捉时代精神,深刻地把握了现实生活的丰富多样性和错综复杂性,富于时代感和使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银幕上出现了一批灿若星河的革命历史巨片,诸如《开天辟地》、《开国大典》、《大决战》、《毛泽东和他的儿子》、《毛泽东的故事》、《周恩来》、《百色起义》等。这种巨片的创作趋势,方兴未艾,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空前盛典。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在创作上的巨大突破,表现在对革命斗争中的领袖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上,编导者把思想和艺术的聚光点——崇高,做为影片的审美取向而孜孜以求。 崇高是美的基本范畴之一,是美的一种形态。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崇高是一种由人的审美感多种多样地反映出来的客观世界的审美属  相似文献   

11.
抗战爆发后,重庆戏剧界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积极创作和演出救亡图存的话剧,并以戏剧为武器,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重庆开始成为大后方抗战戏剧的中心。重庆的抗战戏剧创作,就其题材的时代分类而言,主要有反映抗战现实生活的现代剧和取材历史、影射现实的历史剧。它们都具有一些相同的特征:戏剧矛盾冲突异常尖锐,时代精神浓郁;题材单一到主题深化,人物性格由外向内发展;在传统戏剧基础上不断创新。中国现代戏剧,经过抗战的洗礼,在重庆形成了以现实主义的政治剧、社会问题剧和伦理剧为核心的创作与演出体系,标志着中国现代戏剧黄金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朱光潜的“物甲—物乙”说为根据,提出了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中的历史1、历史2和历史3的概念。历史1作为历史的原貌是历史题材创作的源泉,虽然它往往不可寻觅,但历史小说家和历史剧作家还是要尽力去寻觅,即或只能获得一些碎片,也是有意义的。历史典籍作为历史2是创作的基本资料,当然是重要的,需要十分熟悉,也需要加以辨析,但不能原样照搬。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必须有辽阔的诗意想象空间。只有在深度的艺术加工的过程后,我们才会获得作为历史3的历史文学创作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朱光潜的“物甲—物乙”说为根据,提出了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中的历史1、历史2和历史3的概念。历史1作为历史的原貌是历史题材创作的源泉,虽然它往往不可寻觅,但历史小说家和历史剧作家还是要尽力去寻觅,即或只能获得一些碎片,也是有意义的。历史典籍作为历史2是创作的基本资料,当然是重要的,需要十分熟悉,也需要加以辨析,但不能原样照搬。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必须有辽阔的诗意想象空间。只有在深度的艺术加工的过程后,我们才会获得作为历史3的历史文学创作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4.
30年代中国话剧的艺术精神是一种现实主义的精神。当时的现实主义剧作家采取了两种最基本的创作模式,以求达到主体性和客观性、倾向性和写实性的统一。其中一种更偏重于主体性和倾向性,另一种则更注重客观性和写实性。这两种创作模式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影响,最终推动了3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戏剧的拓展和深化。曹禺的诗化现实主义的形成,是3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戏剧所取得的重大收获,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30年代话剧艺术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论王尔德喜剧的创作心态吴学平在英国戏剧史上,奥斯卡·王尔德(OscarWilde)1854──1900)是一位占有重要地位的剧作家。他的戏剧创作挽回了英国戏剧运动的颓势,给十九世纪后期的英国剧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为肖伯纳、高尔斯华绥的创作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历史3"--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的历史真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朱光潜的"物甲-物乙"说为根据,提出了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中的历史1、历史2和历史3的概念.历史1作为历史的原貌是历史题材创作的源泉,虽然它往往不可寻觅,但历史小说家和历史剧作家还是要尽力去寻觅,即或只能获得一些碎片,也是有意义的.历史典籍作为历史2是创作的基本资料,当然是重要的,需要十分熟悉,也需要加以辨析,但不能原样照搬.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必须有辽阔的诗意想象空间.只有在深度的艺术加工的过程后,我们才会获得作为历史3的历史文学创作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7.
云照光这位影响较广泛的蒙古族电影剧作家,有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在一贯性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开掘峙中,在他笔酣墨饱地描绘的一幅幅血与火、泪与歌的艺术图画里,在他满怀激奋镂刻的一个个慷慨壮烈的革命志士的挺拔身姿里,甚至在对鄂尔多斯高原那寥廓、苍凉、雄浑的风土的渲染里,确有一种肃穆,一种雄发,一种悲歌感慨之气在其中鼓荡着、燃烧着,令读者情动神摇。一般说来,直觉地感知优秀的艺术作品的美感力量,似乎并非难事,但要真正懂得一位作家的创作,尚需从这种表层的感受跃入深层的理解。文学的表层结构常随着具体题材、情节、人物、主题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易性,而基于作家美学意识的深层结构则是较稳定的,他的美学意识形成的审美范式必然深刻地影响他全部的创作。本文旨在对云照光电影剧本创作作一深入探讨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8.
南方情结是美国著名黑人戏剧家奥古斯特·威尔逊作品中容易被忽视却又极为重要的特点之一。散见于戏剧中的场景安排、人名选择和对白设计,或隐或现地折射出剧作家本人对美国南方的特殊情感。在威尔逊看来,无论意味着痛苦还是象征着希望,美国南方是黑人作为美国人存在的历史起点,是他们审视自我、定位自我的历史坐标。因此,在戏剧创作中注入南方元素,能够帮助黑人避免历史意识的断裂,从而消除自我身份认同的困惑。  相似文献   

19.
王俊虎 《兰州学刊》2007,(2):153-154
曹禺在其戏剧创作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种浓厚的"原始向往"情节,这种情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成就了曹禺的戏剧,使得曹禺的戏剧凸显出不同于其他同时代戏剧作家的迷人魅力.回归原始,是曹禺给现代文明影响下的赢弱人类开出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20.
胡玄 《江苏社会科学》2023,(2):223-231+244
田纳西·威廉斯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南方剧作家,以其笔下的“南方淑女”形象为评论界所熟知。然而纵观其创作生涯,“南方淑女”仅是威廉斯对南方身份思考的众多维度之一。在创伤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后结构主义身份理论的视域下,考察威廉斯早、中、后期代表性戏剧作品中人物经历的创伤性事件以及他们面对创伤表现出的不同态度,挖掘造成这些人物悲剧的深层原因与历史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可以透析剧作家对于社会变革期和文化断层期的个体的脆弱性以及美国南方身份认同困惑的批判和思考。威廉斯将美国南方的历史重负和身份危机转化为剧作中的创伤性事件和主要人物的身份困境,剧作中频繁出现的创伤性事件正是剧作家用于回应社会矛盾的特殊方式。面对现实中难以解决的社会矛盾,威廉斯以戏剧创作为手段,批判南方身份建构中的谬误,并在象征层面化解矛盾,寻求一种基于他者伦理的理想南方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