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时期,出现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呼唤能作出系统化理论化解读,哲学社会科学面临巨大挑战,也带来了大发展的机遇.仅靠已有原理不足以应对时代的挑战,应是在基本原理上有所突破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集中体现于唯物史观.20世纪的100年,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多体现在科学社会主义上,唯物史观没有明显的进展.近十年来,学界呼唤发展唯物史观,并提出若干思路、若干新论点,但总的说来成效不显著,原因在于缺乏一座发展平台.为今之计,是要从原始创新打开突破口,建立起一个新论说,作为唯物史观的发展平台,推动唯物史观有个大突破大发展,以应对时代大变迁.这个新论说,就是文章提出的二元选择论.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全新发展理念与发展战略的科学发展观,其深厚的哲学基础是唯物史观。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科学发展观又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社会发展的科学性,充分彰显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性,全面确立了一种全新的、真正集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相统一的关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将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理论提升到一个新境界,是对唯物史观在新的时代水平上的一次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系统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必须以唯物史观作为根本的分析方法,时刻牢记唯物史观的理论先导作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也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科学的理论指南,不懈推进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和发展,用发展着的唯物史观指导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4.
唯物史观理论创新的逻辑在于从一般的抽象论证和思辨中解脱出来,深入到现时代的内部和历史表象的背后把握其特殊的时代逻辑,捕捉其潜藏于历史主体的历史活动之中并起主导作用的特殊原则。我国改革的时代逻辑是在批判和反思旧有原则的过程中历史地生成的,它以不可抗拒和不可逆转的逻辑力量推动着时代合乎逻辑地向前发展。打破固有体系框架的封闭和束缚,走向涌动的历史生活,把握时代的特殊逻辑,是发展和创新唯物史观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唯物史观创立以来,给哲学甚至整个社会科学带来了一场革命,一直吸引着思想家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西马”早期代表人物能科学地理解唯物史观,甚至能对经典理论进行有益的创新和补充,后期代表人物与唯物史观越走越远。“后马”对唯物史观的态度主要是消解与颠覆,其理论“创新”也基本上与唯物史观相背离。我们必须用坚持和发展的态度、严谨科学的态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范式。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也应该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加以革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土地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进入了曲折的发展阶段。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与涣散彷徨的人心,中国共产党意识到意识形态建设的时代必要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着重发展意识形态在社会实践中的建设性与革命性作用,并结合中国国情创新工作方法,明确指导思想,重视教育宣传,以群众利益为现实关切,最终形成系统科学的指导思想,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7.
中国史学从传统历史观到唯物史观的传入、普及和深入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而艰难的发展历程。但它毕竟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进步,获得了丰硕成果。进入21世纪,唯物史观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面临各种社会文化思潮的挑战,但唯物史观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本身就是一种发展的学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类思想文化的积累,唯物史观也将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鲜明而集中地反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精华 ,它既包含了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继承 ,又实现了对唯物史观的发展和创新 ,是中国当代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9.
一、唯物史观历史使命的改变唯物史观,作为唯一正确而科学的历史观,作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需要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反映和解决时代发展所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并对时代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作出理论的说明和预见。唯物史观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就说明了这一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这样的时代,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迅速发展之后,已开始走向没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越来越容纳不了已经高度发展起来的社会化的生产力了,因而已由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变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的发展受到生产关系的严重  相似文献   

10.
孟庆仁 《东岳论丛》2004,25(6):13-17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应集中注意力发展其基本原理:发展和提炼唯物史观创始人提出的基本原理;纠正唯物史观发展过程中被片面理解、误解的基本原理;吸收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以崭新的内容发展唯物史观;批判现当代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方面出现的错误倾向;把唯物辩证法贯彻到底。同时,还应重新理清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由小到大,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迎来发展的春天,但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治学宗旨,处理好历史研究与现实关怀的关系,提高史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既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走出低潮的可行方法,也是其作为主流史学坚持正确导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提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因何可能、怎样成真的充要条件和自洽理据,首先需要深刻反思与解答三个重大时代问题:第一,"21世纪马克思主义"如何成为对21世纪资本创新逻辑最新动态和总体结构深刻批判的科学理论;第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如何基于对21世纪资本创新逻辑造就的新历史场域、场景的批判分析而指明的21世纪后资本道路的重新规划与实践;第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如何基于对21世纪新全球化时代历史场域、场景的批判分析,指明有关"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和全球马克思主义出场形态的建构。在更深层次上,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出场学逻辑:坚持当年马克思《资本论》的基本原则,发展21世纪资本创新逻辑批判理论;坚持《共产党宣言》的唯物史观和后资本道路规划原则,发展21世纪唯物史观并重新规划和实践21世纪后资本道路;坚持马克思世界历史原则和东方道路思想,发展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球马克思主义,就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出场路径,更是其当代使命。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社会学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术思潮。这个学术思潮在当时不仅完全改变了人们认识和观察社会的角度,也对中国传统的治学方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唯物史观社会学作为当时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学派,积极参加了20世纪30年代关于中国社会性质、中国社会史、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三大论争,这些论争虽然都是以学术争辩的形式出现,但实际上都与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紧密相关。所以说,在唯物史观社会学者看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社会学,是一种"新社会学"和"现代社会学"。唯物史观社会学的发展,为解读中国社会开辟了一条新路,深化了中国社会学方法论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创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物质力量、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和社会发展系统力量的新内容,是指导社会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它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在当代的新形态,是唯物史观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思想从三个维度继承和发展了唯物史观:一是进一步彰显了唯物史观的价值维度;二是拓展了唯物史观的发展理念;三是深化了唯物史观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揭示"以人为本"思想深厚的唯物史观意蕴,对于我们从更深层面把握科学发展观,进而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祁程 《南方论刊》2008,46(2):18-19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与方法,是对当代社会发展观的一次深刻变革,是从社会发展动力、社会发展形态等多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是当代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及实践,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又是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的重要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18.
李国华 《东岳论丛》2012,33(7):188-190
唯物史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唯物史观内涵的实践观、生产力理论和社会有机体论等方面作了进一步深化与丰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首先被传播的是唯物史观,囿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此时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主要受日本学者影响,唯物史观被解读为"经济史观".大革命失败后,基于对失败的深刻反思,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大革命时期作为主导思想的"经济史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误读,这种误读使我们忽视了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重要性,陷入了"机械论"的误区,这是大革命失败的思想根源.在对失败的反思与对现实问题的回应中,中国共产党通过丰富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献来源、组织理论团体、创新理论成果的方式,重新认识并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原来机械的经济史观转向了辩证的唯物史观,并进一步将斗争观引入唯物史观,联系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确立了与我国实际相符的革命道路,引领中国共产党的事业转危为安,亦为其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有其深厚的哲学根基.它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依据,高举唯物史观之生产力决定论、历史主体论和社会系统论三面旗帜,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突出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和唯物史观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它进一步升华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是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