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志鉴结合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颁发了《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规定了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明确了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地方年鉴是20年左右新一轮地方志书续修的平时资料积累。《条例》所说的地方志书外延有所拓展,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地方志书,又包括了地方综合年鉴,把年鉴定位于“资料性文献”,归属于地方志范畴,这引发了笔者对志鉴结合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朝那湫考     
本文以客观事实和大量典籍为依据,对朝那湫处所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旨在求同存异,给朝那湫一个合理的归位。纠正了有关地方史料误将“干海子”记为朝那湫的错误,并对明、清地方志书中有关朝那湫“余波入清水河”的记述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3.
赵伍 《天府新论》1998,(2):81-83
地方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学术价值。编修地方志既是我国代代相传的文化传统,又是世界文化史上一项独特的文化工程。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关心、支持地方志工作。与毛泽东一样,周恩来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首先也是一位伟大的热爱祖国文化的爱国者,对中国历史情有独钟。他好读地方志,每到一地都要素阅当地的地方志,并且,还对地方志工作作了许多具体指示,长期热情关注并大力支持新中国地方志事业。一、号召保护和收集地方志,防止其散俟、…  相似文献   

4.
2006年颁布实施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从《条例》对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所作的科学定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者都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即记述的地域范围、内容和“资料性文献”的基本属性相同。所不同的是,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毛泽东伦理思想许启贤从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伦理思想影响的角度来进行探索,我认为还是很不够的。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十分熟悉和热爱。毛泽东从幼年时期起,就勤奋学习,酷爱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废寝忘食地阅读各种书...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了地方志的基础文化地位,是修志工作法制化建设和志书成果标准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条例》界定了地方志的范围,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地方志书,又包括地方综合年鉴。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  相似文献   

7.
年鉴与志书,是两种不同体裁的资料书。但作为记载地方资料的载体,二者又有共通之处。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指出: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载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性文献。由此可见,二者异同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了地方志的基础文化地位,是修志工作法制化建设和志书成果标准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条例》界定了地方志的范围,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地方志书,又包括地方综合年鉴。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杭州年鉴》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年刊,由杭州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纂。  相似文献   

9.
邓帮云 《学术论坛》2012,35(10):99-102
地方志是记录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典籍,其本身也是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编写条件限制,旧地方志多有错讹,因此,旧地方志的整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都通览》是一部写于清末的地方志,是研究近代成都社会文化的重要材料。现有三个版本,都存在不少问题。文章主要分析巴蜀本存在的错误,借以讨论旧地方志整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自幼酷读中国文史典籍 ,热爱中国文化 ,他在长期革命实践中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 ,他又从中国历史文化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国化和民族化。毛泽东不仅关心中国文化问题 ,而且把文化问题看成是整个社会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在他的一系列论著作中对中国文化的性质 ,建立新民主主义新文化的纲领、对待中西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的态度与方针等问题都进行了经典性的论述。毛泽东晚年在文化问题上也产生过一些错误 ,我们应采取历史的具体的分析问题的态度正确地对待。  相似文献   

11.
《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可见,地方志书的本质特征是"资料性文献",资料是地方志书的基础,它决定着地方志书的  相似文献   

12.
《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可见,地方志书的本质特征是“资料性文献”,资料是地方志书的基础,它决定着地方志书的质量优劣甚至志书能否编成的问题,同时,就修志实践来看,也是编纂志书的难点所在。目前修志模式有两种,一是组织社会各部门各单位提供专志稿件,而后由专业修志部门编修成书;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中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洋为中用”,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恋农情节,向往“大同”社会;张扬“心力”,探寻“大本大源”,这些构成了他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的纽带。一“洋为中用”立足传统文化毛泽东读书很广,经常是手不释卷。有两类书是他最为偏爱的  相似文献   

14.
50年前中国最热衷阅读和推崇苏联经济理论者当首推毛泽东。斯大林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毛泽东读过许多遍。批注过的本子就有四个;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他不仅自己读,还组织一个读书小组(有陈伯达、胡绳、邓力群、田家英等)共同读。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颁发的《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一次赋予地方志工作机构新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将地方综合年鉴纳入地方志序列,不仅是地情研究工作的需要,而且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任务,不是该不该编辑地方综合年鉴的问题,而是如何搞好的问题。作为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的领导班子成员之一,近年来笔者分管年鉴工作,深深感到综合年鉴的管理工作,并不是简单地编一本书的问题,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性工作。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好地方综合年鉴的管理工作,更是关系到这一工作能否顺利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就此,笔者谈一下自己在管理年鉴工作中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中国俗语大辞典》(温端政主编,王树山、沈慧云副主编)一书已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俗语是老百姓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语言。但是,俗语不仅世代相传在老百姓口语里,而且广泛吸收到书面语里来。我国古代典籍、如《左传》、《汉书》、《国语》等都引用了许多俗语;元明杂剧和《水浒传》、《西游已》、《红楼梦》等古典小说,更是大量地运用了俗语;毛泽东、鲁迅、老舍等语言大师也十分重视俗语的运用。《中国俗语大辞典》就是把我国民间流传后被吸收到古今典籍中的丰富多姿的俗语精华搜集整理在一起,并取证解释而成的。它有几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和伟大领袖,在他一生创造性的革命实践活动中,与图书资料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图书资料成了他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离不开的重要工具。  一、图书资料为毛泽东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了精神养料  毛泽东信仰的确立,是从阅读各种思想理论著作,对各种主义、学说作比较中逐渐形成 的。毛泽东曾回忆说:“我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又读了七年资本主义的书,到1918年才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早期的读书生活及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他信仰的确立有很大影响,在他日后的修养和领袖品格的形成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思想理论家。他在历史学方面有不少的建树,促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发展。可以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创立和一步一步的壮大,都是和毛泽东的理论指导分不开的。 毛泽东生活在中国历史学变革的时代。 青年时,毛泽东还曾经是个唯心主义者。1920年,他再次来到北平,在北大图书馆工作。在李大钊的帮助下,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和进步的书籍,思想有了根本的变化。他自己说:“我读了许多关于俄国  相似文献   

19.
对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是毛泽东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术界从许多角度展开对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使这一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难逢这一历史性的纪念,本文仅就见诸大量著述中有关毛泽东与传统文化研究的新成果进行归纳整理,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振扬 《船山学刊》2003,(3):159-160
毛炳汉先生是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一位潜心研究毛泽东祖籍世系的专家.为了真正弄清毛泽东的祖籍和毛姓起源、受姓始祖、源流世系、发展脉络等长期以来学术界史学界众说不一的问题,他历时多年,对湖南、湖北、陕西、河南、山西、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四川、北京等大半个中国进行了实地考察,认真研究考证了80多部历代毛姓族谱和大量史料典籍,还访问了不少毛姓人士,终于以翔实的材料,令人信服的依据,撰写出<毛姓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