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家倡导天道自然、无为无不为的精神和思想 ,渗透到文学创作和艺术审美的许多方面和关系之中 ,构成了中国文学注重恬淡自然、不尚雕饰、讲究理趣意境的文化性格和特质。  相似文献   

2.
超越·虚静·物化──庄子审美理论三题王守国在庄子丰富多样的审美理论中,有三个论题是最为精彩并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分别是──—、超越的审美态度要达到庄子所反复倡导的自然无为的境界,就必须超越于人世的一切利害得失之上。这种超越的人生态度,从美学上看就是一种...  相似文献   

3.
儒家思想主要是道德思想,其道德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和礼。仁是礼的内在自觉性,因而仁统一于礼。道家思想也主要是道德思想,其中的哲学本体论没有发展出真正的哲学认识论。道家思想本身不是美学,它的道德修养态度并不是真正的审美态度。不过,后来的某些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将道家思想转化成了一种美学。传入中国的佛教,特别是其中的禅宗,被道德化了,从而失去了基本的宗教超越性,也成了一种道德思想。三家道德思想的共同性在于修身养性,其结果都是修养主体自我性的消亡。  相似文献   

4.
韩清玉 《兰州学刊》2010,(8):164-166,172
王国维美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艺术自律思想,其形成一方面借鉴了道家的美学精神,建基于对中国古典艺术观念的反思;一方面受益于西方美学资源,特别是康德的审美自律思想。王国维的艺术自律思想主要体现在审美心理、艺术形式本体论、美学价值论三个维度,其思想用审美性架起了从中国古典美学到现代美学的桥梁。王国维并没有走向"为艺术而艺术"的极端,而是从美育的视角把艺术自律与人的精神自由联系在一起,其理论充满了辩证色彩。  相似文献   

5.
"道"是融宇宙本体和人生之道为一体的形而上的抽象理念.老庄的"大美"是一种微妙玄通、虚形阴柔、静寂空灵、含蓄隽永的审美追求.老庄"大境"以自由心灵感受人生,以审美态度超越人生,以精神自由为审美旨归,是道家美学思想的最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6.
《云梦学刊》2009,30(6):84-84
《道家与文艺审美思想生成研究》(易小斌著)于2009年3月由岳麓书社出版。该书认为:道家思想最初并非为文艺审美而为,但是,道家对“道”的描述,显示出高度的诗性智慧,富有深刻的文艺审美意味。道的境界,实际上就是审美境界,道与文艺审美所呈现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通的。“道”因此成为中国文艺审美的重要本体。中国文艺审美不在于有为、形式和作用于感官的外在形象,而在于道落实于艺术后成就的玄、妙、远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核心和灵魂是艺术自律思想,其形成一方面借鉴了道家的美学精神,建基于对中国古典艺术观念的反思;一方面受益于西方美学资源,特别是康德的审美自律思想.王国维的艺术自律思想主要体现在审美心理、艺术形式本体论、美学价值论三个维度,其思想用审美性架起了从中国古典美学到现代美学的桥梁.王国雏并没有走向"为艺术而艺术"的极端,而是从美育的视角把艺术自律与人的精神自由联系在一起,其理论充满了辩证色彩.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态美学的不断发展,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思想资源,作为中国美学最近的重要理论遗产,其学术价值日渐凸显。从跨文化的视野来看,中西艺术传统中对自然美不同的态度给予中西美学以深刻影响。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思想中,包含了意识形态外衣下的某种超前性生态资源,在世界美学格局中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对于艺术中表达的自然美、人工创造的自然美和原初状态的自然美三种不同的形态,中国当代美学并非总是明确加以区分。无论是当今自然环境的恶化,还是修复已经被损害了的自然美,都和人化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自然是具有与人同等地位的审美价值主体,过去被认为是人类所专有的美感包括对于自然美的感受,实际上仅仅是自然广袤的审美群落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审美态度的恰当性是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思想继续推进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与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是两座对立的高峰,儒家思想蕴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道家学说构成两千多年封建正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它们共同建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滋养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永不枯竭的源头。儒家重实践,重人事,重论理,重教育,注重美和善的统一,把审美情趣和社会功能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功利主义的倾向。主张“诗言志”、“文以载道”。道家思想追求自然无为,摆脱外物的奴役,追求个人精神上的绝对,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审美情趣则力图摆脱功利性,对审美与艺术特征有着比儒家更深刻的理解。毛泽东本着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推进中国的新文  相似文献   

10.
道家由天道自然、人性自由的视角出发,思索天人关系,得出自由源于自然、有为成于无为。由道家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过渡到政治层面,必然导致"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由"无为"的主张可以衍生出相对自由的思想,这种思想体现在经济上就是经济自由。道家的经济自由的经济观对中西方早期经济的发展尤其对我国汉、唐初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经验是:经济活动要遵循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经济自由发展要尊重自然、顺应民意,从而实现经济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李季兰诗歌因其率真、超脱和飘逸的风格而具有独特的美感和动人的魅力。从文化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诗美的内在原因在于其蕴涵了道家诗歌美学中的标准:复归人性的真性情、淡泊无为的人生观、自然天道的人生哲理、神仙意象和自然本色。  相似文献   

12.
庄子审美心胸理论是道家美学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美学的最深刻处 ,在于把美与艺术同人类生活中超功利的自由境界联系了起来 ,在一种看来是消极虚幻的形态下 ,深刻意识到了审美与超功利的生活态度的联系 ,审美和艺术在庄子及道家那里不只是一种经验事实 ,更重要的是审美和艺术与人所向往追求的理想生活境界的沟通 ,在于它们是个体生命自由的无限延伸。  相似文献   

13.
李长泰 《兰州学刊》2006,(4):202-204
高等教育在大学扩招后面临一系列的困境:学生学习注意力分散,追求外在的不切实际的虚华。道家“无为”思想现代内涵,主要是遵循自然之道、学习工作中量的积累过程和一个至高境界,其思想在“无为”圣人精神境界和“静”对世界的方法上是目前普通高等教育极理想的价值取向。“无为”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表现在:培养大学生立足根本、遵从客观现实的理性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学风。  相似文献   

14.
洪卫中 《兰州学刊》2010,(10):168-170
梁元帝萧绎的思想较为博杂,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他的道家"无为"思想。这一思想表现在他的人生观、处世态度、学术思想和治国理念上,对他后半生的成败几乎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萧绎对卜筮和巫术、占星术的坚信在他的后期对其道家"无为"思想又起了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小琴 《阴山学刊》2004,17(5):18-21
孔子美学研究有三种影响较大的观点。实践美学是建立在传统美学的对象性思维方式基础上的,不能适应当代美学本体论的需要;而徐复观由音乐探索孔子的艺术精神实质,未深入到个体生存的本真层面;以叶朗为代表的学者强调道家美学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的主流地位,忽略了孔子美学本体论的探索。孔子美学的未来走向,应建立新的本体论和方法论,并将其研究对象放在艺术的生活世界,从而确立孔子美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善美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先秦道家思维方式与儒家思维方式之不同出发,阐明道家以自然为本位的 思 维特点,道家的以自然为本位,探寻宇宙起源,主张无为而无不为等思想,成为独具特色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之一。同时道家还清楚明白地阐述了思维的工具和途径,并追求泯灭是 非的思维境界,且在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及其关系的问题上也形成较为成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以老庄为宗的道家思想提出“道”是万物之源,对道的认识在于“观道”和“体道”。其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在理论上提出了心灵体验这种人与世界的精神联系,从而确立了人对待世界的审美方式。在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影响下,文学理论提倡“自然平淡”,并将 “自然”或“素朴”视为审美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戏剧美学与道家思想姚文放在儒、道、佛、禅、理诸家中,对于中国戏剧美学影响最力者无疑是道家思想。与其他各家相比较,道家更富于审美的气质,观照天地万物更多审美的眼光,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道家也更多显示出素朴的心理学倾向,对于审美心理的规律有着大...  相似文献   

19.
"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先秦道家论"道",主观上并非为了论文谈美,客观上却具有十分深刻的美学意义.老子从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概括和总结出他的道论思想,他所提出的一些基本范畴和理论命题内孕育了许多文艺观点和审美问题.庄子道论主要着眼于主体修养,从心理、生理学角度作了深刻的阐述,把理想的审美境界和体道的境界联系起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论道,为哲学范畴中的"道"本体论转向美学范畴中的"道"本体论提供了可能,滥觞为"道"为本体的道家美学.  相似文献   

20.
李进 《学术研究》2007,(8):99-103
环境思想史是跨学科的环境史研究与形而上的思想史研究在史学理论领域中的一种综合。环境思想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对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不同文化中的自然观进行考察与研究,从前人那里寻找到某些对于环境保护有价值的思想与观念,来滋补当前环境史理论研究的体质。环境思想史研究的史料与传统史学中的史料很不同,史料必须随着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变化。道家美学影响下的山水画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待自然的态度,记录了画家本人的自然观,山水画的发展史也就是一部图画版的思想史。道家自然观中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在山水画美学思想中,可以具体体现为"外见于山水,内合于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