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3 毫秒
1.
孙刘联盟指的是三国时期以孙氏为首的江东势力集团与以刘氏为首的巴蜀势力集团间的联盟。它初步结成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前夕,中间经过了一个从联合到分裂、又从分裂走向联合的曲折发展过程,最后以炎兴元年(公元263年)蜀汉灭亡为标志而结束。  相似文献   

2.
考察东汉的人口状况,其重要依据是《续汉书·郡国志》以及刘昭的注。刘昭的注又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即应劭的《汉宫仪》、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和伏无忌的户口、垦田材料。从东汉建立到永寿年间的人口演变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光武帝至和帝元兴元年(25~105年),二是从和帝元兴元年至桓帝永寿年间(105~158年),前者是人口的恢复和增长期,后者是人口的徘徊和波动期。东汉后期(157~220年),是人口锐减的时期。及至三国,人口数已降到东汉初年的水平线以下.值得注意的是,东汉人口数的升与降,与社会的稳定程度有很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东汉末年,道教流行。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以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以前,道教信徒有一篇题名《步出夏门行》,亦名《陇西行》的乐府诗。但这篇一辞二名的乐府古辞早已无人提及,流传下来的是两篇被认为彼此没有关系、题名为《陇西行》和《步出夏门行》的乐府古辞。  相似文献   

4.
山东抗日根据地史的分期问题,最早见于山东军区战史,该书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创建时期(1938年5月——1939年3月),三角斗争尖锐化时期(1939年3月——1943年7月),山东抗日根据地再发展时期(1943年3月——1945年8月),全面反攻时期(1945年8月——1945年9月)。后来,济南军区大百科全书送审稿中将山东抗日根据地分为三个时期,1939年——1940年为初创和发展时期,1941——1942年为最困难时期,1943年至抗战胜利为恢复和冉发展时期。《山东党史通讯》1985年第7期刊登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将山东抗日根据地史  相似文献   

5.
西晋八王事行系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晋八王之乱,照旧史家的说法,自惠帝水平(元康)元年以迄光熙元年(291~306),首尾凡16年;按其实际发生,则主要集中在永康二年至光熙元年(301~306),凡6年.这个事变的酝酿和爆发,对西晋政局影响至深且巨.追溯其事之何以发生,学界几乎言人人殊.但归根结底,总是与宗王掌握并争夺中央和地方的军政大权密切相关.为便通览,本文以八王  相似文献   

6.
前言诸葛亮(公元一八一——二三四年)字孔明,徐州琅邪郡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法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军阀割据混战,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人民群众迫切要求统一,处在这一时代的诸葛亮对当时分裂混战的局面,十分不满。他积极主张实现国家统一,并为此斗争了二十多年。  相似文献   

7.
刘秀(公元前6—57年),即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公元25年至57年在位.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新莽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他与兄刘(纟寅)于公元22年聚众起兵,加入绿林起义军.公元23年(更始元年),更始帝命刘秀行大司马事,徇行河北.此举成为光武帝自河北定天下的契机.公元24年,受封肃王.期间以恢复汉家制度为号召,联合贵族势力,击败铜马、招降赤眉等起义军.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称帝于(高阝)南,定都洛阳.本文仅就刘秀称帝之后,即建武元年至建武八年期间,为讨伐公孙述、隗嚣割据势力,统一全国而御驾高平(固原)亲征前后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8.
曹操诗二首【作者介绍】曹操(公元一五五——二二○年),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法家政治路线的积极推行者。他二十多岁开始担任地方官吏,后因平定北方割据势力,官至大将军及丞相,封魏王。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魏武帝。东汉末,豪强地主大搞分裂割据,形成长期军阀混战的局面。曹操在政治上主张统一,反对分裂;坚持革新,反对倒退。为了实践法家的政治路线,他首先加强法治,对豪强地主势力采取限制、压抑的政策;并实行屯田,奖励耕战,使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他“唯才是举”,尽量网罗有用的人才。这些措施,使他得以先后消灭吕  相似文献   

9.
<正> 东汉(公元25—220年)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人才管理制度,注重培养人才,精心选拨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用。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其流弊也很多,考察东汉人才管理制度的内容及得失,不仅有助于了解东汉政治历史情况,而且在今天也不乏借鉴意义。 东汉通过教育培养适合于本阶级需要的各方面人才。京师太学设十四博士,除学今文经外,还开放了古文经,到东汉顺帝时,太学有240房,16850室,至质帝时学员达三万人,这可以算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才培训学校。到灵帝光和元年(178年)设  相似文献   

10.
荀悦(公元148—209年),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是东汉末年进步的政治思想家和重要的历史学家.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荀悦始辟镇东将军曹操府,旋迁汉庭黄门侍郎,和荀彧、孔融等“侍讲禁中,旦夕谈论”,积极为东汉王朝的“中兴”出谋画策.他于这期间(建安元年—二年)写成的《申鉴》五篇,即是这“旦夕谈论”的集结.建安三—五年,他任秘书监、给事中.时献帝雅好典籍,“常以班固《汉书》文繁难省,乃令悦依《左氏传》体以为《汉纪》三十篇”(《后汉书·荀悦传》).书成奏上.迁为待中.  相似文献   

11.
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与中古汉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汉语史的分期,多数学者认为可分为四段,即上古——先秦两汉(或以东汉为过渡时期而属下)、中古——魏晋南北南、近代——唐宋元明至清初、现代——清代中叶迄今。由于中古和近代是白话系统由萌芽而渐臻成熟的时期,所以近代汉语与中古汉语的关系尤其密切。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必须联系中古汉语,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露布文是中国古代的新闻文体之一.东汉至三国时期,露布文由特殊的制诏、奏章向军事捷报转变;南北朝时期,露布文采用骈文体制,体例成熟;至隋朝,露布文在宣露布礼上被宣读,是对其新闻传播功能的强化.唐宋以后,露布文被纳入科举考试,其创作逐步趋向了时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东汉初年和末年人口数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延胜 《南都学坛》2004,24(3):10-15
东汉初年和东汉末年的人口数量,史书没有记载,但这又是研究东汉人口史的重要问题。东汉初年和东汉末年,是社会剧烈动荡和人口锐减的时期。具体而言,造成东汉初年人口锐减的原因主要有战争死亡、严刑苛法死亡、灾荒和饥馑死亡、疾疫死亡等。东汉初年的人口数量只有西汉末年的约30%,即约有户367万、口1800万。东汉末年,人口再次大幅度减少,原因主要有黄巾大起义、董卓之乱、李郭汜之乱、军阀混战等战争因素引起的人口大量死亡,多次发生疾疫导致的人口大量减少。东汉末年的人口数量大约只有东汉永和五年的32%,即约有户310万、口1572万。  相似文献   

14.
东汉末年南阳郡的归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89年12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魏晋南北朝史教研室联合举办了“诸葛亮躬耕地”专题学术座谈会.《中国史研究动态》1990年第2期发表的《诸葛亮躬耕地专题学术座谈会简介》一文对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作了概述.与会学者论证“三顾茅庐只能在隆中”的论据之一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南阳先后在袁术、刘表、张绣、曹操之间几度易手.建安元年(196)南阳为张绣掌握.自建安四年(199)张绣降曹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佛经翻译始于东汉,于唐朝达到鼎盛。东汉至三国时期为早期的佛经翻译实践;两晋时期逐渐开始对以往译作的翻译批评;隋唐时期初步形成佛经翻译的理论思想体系。这些思想又指导译场的翻译实践,造就了一批不朽的经典译作。因此,佛经翻译时期的译论发展模式呈现出"由翻译实践到翻译批评,再由翻译批评到翻译理论,最终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的环形模式。  相似文献   

16.
论三国时期的交州争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时期,交州的战略地位凸显,备受关注.先有曹操、刘表将交州纳入势力范围;赤壁之战后,刘备、孙权的交州之争体现了双方既联系又斗争的关系,并形成三国最后的地理均势;最后,晋、吴对交州的争夺拉开了晋统一全国的序幕.交州之争大致反映了各派的战略意图,力量的消长,也昭示了三国的分裂、统一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三国人口考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三国时期的人口数字,论者皆引用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第38页所载的史料。就现存魏、蜀、吴几个人口数字而言,虽无争议,却存疑问。其一,人们往往用魏景元四年(263)魏、蜀人口数与吴末帝天纪四年(280)人口数合计七百六十七万余来说明东汉末至三国人口之减耗。魏是元四年并不是三国时期人口最少的年代,建安末年的人口要  相似文献   

18.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尊法反儒和尊儒及法两条路线斗争,十分纷纭复杂和激烈。这个时期的斗争主要表现在以曹操为代表的地主阶级革新派和以袁绍、孔融等世家大族守旧势力顽固派之间的斗争。斗争的实质是因循守旧还是大胆革新,是维护儒家名教还是废除儒家名教,是继续保持分裂割据还是实现国家的统一。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字孟德,出身宦官家庭,受到世家大地主集团的歧视。最初当过东汉的县尉和太守,黄巾起义后,他逐渐发展军事力量。“官渡之  相似文献   

19.
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许锦义王充,字仲任,生于公元27年即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死于公元100年即东汉和帝永元年间。他出身于破落的小贵族家庭,后逐渐沦入劳动人民的队伍。他一生做过几次小官,但从不对恶势力妥协,所以终生仕路不通。一王充有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20.
<正>汉末晋初之间,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割据时期,打乱了东汉王朝的正常统治秩序,造成了一百多年的人口迁移运动,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中平元年至建安初年的人口迁移 中平元年,爆发了全国范围的黄巾起义,参加起义的人数之多,动辄百万、几十万,所到之处,攻杀东汉官吏、破坏旧的统治机构,打击地主豪强。初平、兴平年间的董、李、郭之乱又加剧了局势的动荡。这一时期的人口移动呈现出影响面大、数量大,类型单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