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问题日益增加,市场机制对此无能为力,单纯依靠政府力量已不能解决众多的社会问题,非营利组织的地位就此凸显出来。非营利组织的业务范围涵盖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最为突出,这严重制约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功能发挥。因此,本文从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理论出发,阐述我国非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筹资渠道、预算和收支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非营利组织角色功能的不断加强,非营利组织治理问题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除了非营利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外部环境对非营利组织的嵌入式影响更是举足轻重,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是影响非营利组织外部环境的关键变量。资源依赖理论关注组织间资源占有及权力分配关系,对现代社会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关系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区非营利组织具有区别于政府组织、经济组织和其他非营利组织的特征。社区非营利组织作为社区发展的主要力量,在社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现代社区的发展过程中,社区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服务、社会参与、社会民主、社会控制和社会稳定的功能正在日渐显现。  相似文献   

4.
非营利组织是与营利纽织和政治纽织并立的一种组织类型。围绕“全球结社革命”、非营利组织的功能、非营利组织的模式、非营利组织的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以及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等问题,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分析和评价。可以发现,非营利组织研究存在三种取向:规范取向、事实取向和行动取向。这三种取向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但内部以及相互之间存在着范式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使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成为必然,而在和谐社会的理念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简要分析了当前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不强,社会影响力不够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非营利组织应该建立问责机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引入顾客导向的营销理念以及处理好与社会其他组织的关系,以增强其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论非营利组织活动的伦理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营利组织特别是公益型非营利组织,以追求社会正义为理想目标,通过组织化的形式,把志愿者的志愿精神凝聚成一股改造社会的强大力量。在非营利组织内部是一种善心的凝聚、交流与激发,对社会来说则是社会自组织的一种有效的道德倡导、感召与示范。总之,它是现代社会道德实践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使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成为必然,而在和谐社会的理念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尤其表现在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方面.当前,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不强,社会影响力不足.建立问责机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引入顾客导向的营销理念,并处理好与社会其他组织的关系,是增强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大连儿童村“自我造血”案例初步显示了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社会企业化新方向,即运用商业化的手段实现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益目的。文章基于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现状,论证了非营利组织进行社会企业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非营利组织营销价值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市场营销并非营利企业的专利,营销思想同样适用于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营销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观念更新、资金筹措、满足需求、寻求社会多方支持与合作、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以及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国内外环境、社会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国社会非营利组织的现状,阐述了在中国非营利组织管理创新的必要性,论述了非营利组织可实现管理创新的几个方面:在目标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人本管理;利用现代技术实施信息化管理;预算与考核结合管理;与营利组织建立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益组织作为传播正能量的社会团体,是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公益性的连结点。政府需要公益组织连接社会成员需求,获得社会认可;公益组织也希望得到政府的鼓励,获得公益影响。政府与公益组织良性互动的原因在于政府权威与社会自由之间的平衡。通过研究河南省J志愿者协会的发展现状,阐释了政府与公益组织良性发展的原因是政府职能边界的模糊性、公益组织的目标与政府具有一致性和公益组织必须适应环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国家体系和市场体系配置资源分别有其效率缺乏和公平缺失的先天不足,一种新的资源配置体制非营利组织能有力地弥补前两者的缺陷。然而,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却在政府规制和市场挤压下困难重重。以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对于改革进程的规制为视角,从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三方的关系出发,讨论相互配合的复合式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规范性均衡和实证性均衡。比较两类均衡的性质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才能实现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三方在公共物品提供的最优均衡。  相似文献   

13.
当今对企业等营利组织中的激励问题已有许多探索和成就,而非营利组织中的激励问题尚未得到同样的重视。非营利组织作为政府和企业组织的重要补充,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有必要对其激励问题进行专门的探讨。本文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结合不同需求阶段的激励要求和人生心理发展周期理论,建立了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本的动态激励模型,并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4.
非营利组织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与其他社会生态系统互利、互惠、合作共存。基于共生的理念 ,探讨了非营利部门如何与政府、企业、个人建立良性互动、共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非营利组织与项目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角度,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非营利组织对项目性活动的管理。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经验实证和个案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应用项目管理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生存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对其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就项目管理在非营利组织的系统应用,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希望能更好地发挥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发展,引发的是非营利组织职能的变化。这些理论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带来的是政府职能的转换和逐渐将部分公共职能放权于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性等特征及其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凸现,势必使其成为多元行政主体中的一员。目前在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由没有得到法律法规授权的非营利组织行使公权力而引起的诸多问题得不到应有的解决。文章认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其在政府职能转换中作用的发挥需要我国扩大行政主体的范围,非营利组织的自治性特征决定其应该具有自治性行政主体的地位。确立非营利组织的地位,有利于我国行政法的完善和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前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一五”计划时期、“大跃进”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三个历史阶段,对新中国前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演变作以历史回顾,分析了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发生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即对资本主义价值的直观否定取代了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的理性价值判断;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简单认同取代了对中国社会主义面貌和特征的科学探讨和精心勾画;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左”倾。并总结了其中的经验教训:正确认识所有制关系之于社会主义的目的手段定位,是党制定正确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关键;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反对“左”的错误;政治上的民主化,特别是党内生活的民主化是党制定正确的非公有制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浅论非营利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和束缚,这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密切相关。这种体制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管理体制,致使非营利组织只能作为政府的附庸,严重阻碍了其社会服务职能的正常发挥。因此,政府应改革旧有的管理体制及管理方式,非营利组织自身也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独立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19.
日本信息公开法实施与民间主导的行政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日本政府信息公开比美国滞后30年以上,在国际社会中也处于一个相对滞后的水平.2001年4月1日,日本信息公开法实施,尽管从理论上确立了公众对行政事务的了解权,然而,离实现IT时代民间主导的行政目标仍有相当距离.作为原因,首先,政府缺乏一个从信息垄断中退出的公开、透明的机制;其次,信息公开法的结构失衡.非营利组织(NPO)是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角色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从产权视角分析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信力是非营利组织的生命线,然而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中却普遍存在着公信力缺失的现象。究其原因,有个人道德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组织自身因素等等。笔者认为,产权不明确、所有权缺位、剩余收益权主体不确定导致的监督与激励机制的缺乏是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应建立和完善监督和激励机制来弥补其产权缺陷,从而提高组织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