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 陆澹安先生《小说词语汇释》(以下简称《汇释》)再版以来,先后有白维国《〈小说词语汇释〉误释举例》(载《中国语文》1981年第6期)。张鹤泉《小说词语释义辨误》(载《中国语文》1985年第5期)等文指出了其中一些失误。此外,证之以云南方言或小说中的其他用例,尚有若干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本又补收拙著《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3月出版,下简称《汇释》)未收前词语二十余条。主要是方言、口语语辞。释词体例一如前书,词条亦按笔画顺次排列。有些词语,他书虽已著录,然释义如未尽妥当或缺少例证者,则依旧收入。本文所引《金瓶梅》例  相似文献   

3.
本文评述《金瓶梅词典》二种及《金瓶梅大辞典》、《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对《金瓶梅》一书词语释义的失误之处。  相似文献   

4.
一我们对东北方言词语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历时四年,共得五千条,定名为《东北方言词语汇释》。它汇集的是主要通行于吉、黑、辽三省的方言词,而基本上把分属于各省的次方言成分剔除掉,这是为了让它显示出东北话的普遍特点。《汇释》中的词语,绝大多数散见于具有浓厚东北地方情趣  相似文献   

5.
以《福安方言班华字典》、《英厦辞典》(简称《班华字典》)中的词汇为基本材料,尝试对19世纪的闽东、闽南方言进行语言年代学考察。  相似文献   

6.
《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所收录的某些词语存在义项脱漏的现象,本文从中选择明清小说中使用的词语18条,对《大词典》漏释的意义试作补充。  相似文献   

7.
一、字典、辞典的概念 字典、辞典(或词典)是一种汇释单字和词语,并按一定的次序加以编排的工具书。但由于汉语中的字和词的概念不同,故近代才有了字典和辞典的区别。一般地说,字典着重解释字的形、音、义及其用法,辞典则以解释复词及其意义为主。但是,随着语言和文字的发展,二者的关系便逾来逾密切了。字典已不止解释单字,还要对一些  相似文献   

8.
本文继笔者《〈三国志〉所见辞书未收词语考释》、《〈三国志〉所见辞书未收词语续释》之后,再续释《三国志》词语45个。同样,这些词语绝大多数既未被《辞海》、《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等普通大、中型语文辞书所收录,也不见于张舜徽主编的《三国志辞典》。只有个别词语已被《汉语大词典》立为条目,不过,或者其书证远后于《三国志》,或者在《三国志》中的意义为《汉语大词典》义项所无。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方言中的某些语言成分,正是昨天古代汉语中所固有的成分;利用方言材料印证古语词是训释古代词语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对古代汉语词语的训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考释涟源方言(白马片)中的部分动词古语词,希望能对古汉语的训释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续释《史记》词语28个,这些词语绝大多数既未被《辞海》、《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等普通大、中型语文辞书所收录,也不见于仓修良主编的《史记辞典》。只有个别词语虽被《汉语大词典》或《史记辞典》立为条目,不过,不是因为二书误释,就是因为义项为二书所漏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华学诚等的《扬雄方言校释汇证》进行评介,指出此书有四大优点,是继钱绎《方言笺疏》和周祖谟《方言校笺》之后既能全面反映历代《方言》研究成果又能代表当代学术水平的一个新校注本。立足于“语言”来校释《方言》也是《汇证》的一大特色,这是全书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文章从五个方面对这一特色进行了举例分析。除其他学者已经指出的之外,《汇证》还有两个不足。最后提出了笔者读《方言》和《汇证》时的四点疑问。  相似文献   

12.
董遵章同志的《元明清白话著作中山东方言例释》(下称《例释》,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是一部有特色的方言学著作。《例释》收集元明清白话著作中的山东方言词(其中包括俗语)共2622条,分别举例并解释,有许多地方还以现代山东方言作对照,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方色彩。这部书不仅是山东方言研究的重要收获,也是我国方言学上的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13.
利用唐《律》所提供的语言材料 ,并参校中国古代其他法律文献 ,通过排比归纳的训诂方法 ,解释了唐《律》中的九条法律术语。所释词语均是现行辞书 (如《汉语大词典》)、专书 (如《中国古代法学辞典》)等所未收录和解释的 ,可补辞书之不足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卷本《红楼梦》以及依据此本进一步编写的《红楼梦辞典》中,有些词语的注释,特别是对一些方言口语的注释,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甚至是欠妥的:一是释词时有些词语没有语言意义,只有言语意义;二是忽略了方言记音的特点,释词时望字生义;三是把一个统一完整的方言词语拆开来解释;四是未对词语的使用地域作全面老察,简单地划定词语的地域归属,确定方言词语;五是释义时用词不准确,意义含糊、片面。  相似文献   

15.
《古今小说》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梁尚宾听说,心中不忿,又见价钱相因,有些出息,放他不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许政扬校注本释云:“相因:相当。”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相因”条说解介同:相当。”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相因”条解说亦同。又《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刘四妈道:‘此言甚妙,卖了他一个,就讨得五六个。若凑巧撞得着相应的,十来个也讨得的。这等便宜事,如何不做?’”此例中的“相应”《小说词语汇释》也释为“相当”。以上两家对这个词的解释,可能是这样推导出来的:相因=相应=相当。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16.
(一)壩 睢景臣《高祖还乡》套数有“拽壩”(简化字作“坝”)一词,对其中的“壩”字,历来的解释很不落实。就所见到的几个高等院校交流教材选注本来看,一般释“壩”作“一种碎土、平整土地的工具。”有的进一步注明,“壩:耙的借字。耙是打碎土块的工具”。我查了几种古今通用工具书,如《说文解字》、《尔雅》、《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海》、《辞源》以及《元剧俗语方言例释》、《小说辞语汇释》和《诗词曲语辞汇释》等,对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写实小说,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别崇高的地位,而且由于它是用明代地方口语写成的,使用了大量的俚言俗语,所以在汉语史上也有着它独特的价值,倍受语言学家瞩目。早在本世纪30年代,姚灵犀就做过《金瓶梅》词语的考释工作;后来陆澹安撰《小说词语汇释》,也对该书的部分词语进行了解释。最近几年,又先后有张远芬《<金瓶梅>词语选释》,魏子云《金瓶梅词话注释》等论著问世;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用古白话写成的。当初活在人民口头的方言俗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的变迁,而今有些已鲜为人知了,尤其是青年读者。这就影响了人们对于《红楼梦》思想内容的理解。本文仅就已经出版的《红楼梦》注本以及专门性的《红楼梦词典》所漏收的词语或虽有注释,但明显有误的;或虽有义项,但无例证的,例释如下: (挤发)读如“起发”。《小说词语汇释》释之为“哄骗”,不妥。其它辞书典籍,未见录释。《红楼梦》中的“挤发”,绝非哄骗之意。试看《红楼梦·第八十回》:“我不怕人笑话!你的老婆治我害我,我倒怕人笑话了!……嫌我不好,谁叫你们瞎了眼,三求四告的跑了我们家作什么去了!这会子人也来了,金的银的也赔了,略有个眼睛鼻子的也霸占去  相似文献   

19.
王虎教授的《辽宁方言词语例释》一书于2019年9月出版面世,此书主要对辽宁方言中的古语词进行考释。全书在研究方法、语料选择和研究态度上不乏值得称道之处。同时,在考释过程中做到了历时与共时的结合,对研究对象穷源竟委,并与普通话或其他方言的相关词语进行比较,从而有了一些新的发现,获得了一些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就古典小说发展速度问题,笔者曾在几年前提出过一些看法(参见拙文《关于古典小说发展问题的思考》,载《文史哲》86年6期,以下简称《思考》),试图探索古典小说较古典诗歌成熟、繁荣迟缓的原因。后来,有的同志撰文商榷(见《文史哲》88年6期李镇川《也谈古典小说的发展速度》,以下简称《也谈》),促使笔者重新审视原作,进行必要的解释,也可算作是对前文的补充。 (一)关于“小说比诗歌更复杂”的问题《也谈》认为:“我国古典小说比诗歌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因为小说比诗歌更为复杂。”为了证明其合理性,又上升到哲理的高度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总是简单的出现在前,复杂的出现在后;低级的在前,高级的在后”。因此,“诗歌和小说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