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对诗歌艺术特征的一个重要认识便是“诗言志”。即所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这之中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表达意志,一是表达感情。“志”是由外物所引起的意和情的有机结合。丁鹤年的大半生都是在流浪漂泊的生活中度过的,亲眼目睹了改朝换代的大动荡中的一幕幕活剧,体味了战争给广大下层劳动群众带来的痛苦、艰辛。政  相似文献   

2.
马开尧是云南当代诗坛上一位较有特色的回族乡土诗人。他的诗以其丰富的情感、哲理思想和特有的艺术风格而独具魅力,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因而赢得了省内外广大读者的喜爱。有些作品被翻译到国外,对国外读者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他是元代少数民族杰出的诗词作家,700多年来备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受到史学家和文学家的关注,深受我国古典文学研究者的重视,还“因为萨都拉(即萨都剌)是一位少数民族写汉诗的诗人,所以他的成就更加值得注目”(《雁门集前  相似文献   

4.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她的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各民族紧密合作,融合共处,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大团结的凯歌。元末武昌回回诗人丁鹤年的诗作,就是一颗用回汉两族人民心血浇灌出来的硕果,一支壮丽的民族大团结的颂歌。据元末戴良的《高士传》和明初乌斯道的《丁孝子传》记载:丁鹤年生于元末,死于明初。《高士传》云:“鹤年西域人也。”《丁孝子传》说:“丁孝子名鹤年,字鹤年,西域人。”《明史·文苑传》又说:“丁鹤年者,回回人。”前者指地区而言,后者指族别而说。“西域”历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西  相似文献   

5.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她的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各民族紧密合作,融合共处,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大团结的凯歌。元末武昌回回诗人丁鹤年的诗作,就是一颗用回汉两族人民心血浇灌出来的硕果,一支壮丽的民族大团结的颂歌。据元末戴良的《高士传》和明初乌斯道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导夫新著<丁鹤年诗歌研究>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元末明初回族诗人丁鹤年研究的专门著作,有其独特的学术价值.著者对丁鹤年诗歌有着透彻的理解,其独特的审视目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历史的坐标系中确定诗人及其诗歌的位置;二是在美学和艺术的领域确定诗歌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清代回族诗人马世焘的诗歌主要以描绘兰州的地理风光、表现兰州的节日礼俗、花卉民俗及反映兰州的农林业特色等为创作主题,而呈现出了浓郁的西北地域文化风情.西北地域文化对马世焘的文化性格和审美心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其作品洋溢着雄浑壮丽与朴实无华相交融的美学风貌,同时也说明了文学与地域文化间是一种互动辩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清代乾嘉之际,在云南西部点苍山下,洱海之畔的大理县太和村,出了一个回族诗人沙琛。他与昆明的钱南图、晋宁的刘寄庵、赵州的师荔扉,洱源的王乐山诸人齐名,被人们统誉为“滇中人才”。 沙琛,字献如,号雪湖,“少负异才,长益刻苦自励”,性格耿介。他以名进士的身份在安徽做官,勤政爱民,秉公执法,深得百姓拥戴。他忠于职守,曾冒雨视察,抚恤受灾百姓。他组织居民,训练义勇保卫城镇安全的事迹,被传为美谈。他所历任的怀远、怀宁、建  相似文献   

9.
韩愈诗歌情感结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愈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人,唐以后的文章祖师爷。对他的评价,历来聚讼纷纭,各擅胜场。就他的诗歌而言,考据家用“以史证诗”的显微镜,把那些包孕着诗人丰富情感的诗句变成了朝政兴衰的直接投影。沦为枯燥无味的文献资料;而在当代现实主义诗评家的眼中,它们又成了民生疾苦、社会政治、宗教斗争的简单翻版。自古以来,我们民族有一种明于论世道而昧于知人心的传统,它不承认也不愿承认每一个人有其独特的、生机勃勃的精神世界。由于不能从深处省察韩愈的心灵与情感活动,因而这些评论即使触及到韩愈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学发展史上,诗歌的创作,在清代初期曾经呈现出一个生动活泼、繁荣昌盛的新局面。其诗人之多,成就之大,虽不及唐宋,却也远远超过了明代。此期间,在群星争辉的诗坛上,回族诗人丁澎不愧为一颗灿烂的明星。他毕生致力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丰富了我们祖国的文学宝库。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廿周年。在我国历史上,回族富有革命传统和创造精神,对祖国经济、文化诸方面做出过卓越贡献,曾产生了许多有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元代的萨都刺就是其中一位负有胜名的诗人。萨都刺(约出生于十三世纪末),字天锡。号直斋,本属回族的答失蛮氏,其祖父因功留镇代郡,遂为雁门(山西代县)人。泰定四年进土,官至河北廉访经历,晚年曾投人民起义军方国珍幕下。著有《雁门集》、《萨天锡诗前后集》等书。萨都刺的诗词创作造诣很高。他的诗篇,大多是歌颂祖国的锦绣河山和描写塞外风光,也有不少关怀民间疾苦之作。例如,《过居庸关》《题画马图》等诗,揭露了掠夺战争的残酷,表现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鬻女谣》和《早发黄河即事》等诗,用贫富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谴责了剥削阶级的骄奢淫逸,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相似文献   

12.
闽中回族诗人群中,萨玉衡是一位佼佼者。当时颇有影响,借生平事迹,失于记载。本文拟扼要论述之,以飨读者。 萨玉衡《清史稿》有传,但很简略。本传云: 萨玉衡字檀河,福建闽县人。 乾隆五十一年举人,官陕西洵阳知 县。值剧贼薄城火攻,救援不至。 玉衡与其长子宗甫,竭力守御,相  相似文献   

13.
木斧原名杨莆·曾用笔名牧羊、穆父、穆斯文、羊辛、洋漾、杨楠父、欧阳近土、诸葛灯、路露、心谱、默影等。一九三一年七月四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祖籍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地区固原县。 木斧幼年时曾随父母到康定居住,在康化小学读书,初小毕业(一九四一年)后,重返成都,读完小学后,进入西北中学。在康定的生活对他一生有较大影响,他曾说:“我的曲  相似文献   

14.
一蒲寿宬,号心泉,祖籍阿拉伯。在中外关系史及宋元交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蒲寿庚是他的弟弟。寿康的先世是居住在占城的阿拉伯人,明何乔远《闽书》卷152记载,他于南宋初徙居广州,因总理番客贸易,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富商。最早记述蒲寿庚事迹的郑思肖,在《心史》中亦说其家“富甲两广”。而在岳飞的孙子岳柯所著的《程史》中,对蒲家有着更为详细的记载,“居室侈靡逾禁。使者方务招徐,以阜国计,且以其非吾国人,不之问。故其宏丽奇伟,益张而大,富盛甲一时。”又说蒲家“好法。平居终日,相与膜拜祈福。有堂焉,以把名,如中国之…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当今回族诗坛上,年轻回族诗人贾羽数得上是一颗耀眼的星座了。他在播种了许多“北国草”之后,仿佛显得憔粹与苍老了许多,他的造诗的源泉正一点点地消失在广褒而迷人的北方。笔者想:诗人该怎样才能逾越他所构制出来的《北方》、《大草原》以及《远方旅行》此类较为成熟的诗作,而进一步向着诗的深处做艰难的跋涉……这似乎也成为贾羽苦思冥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萨都剌是我国元代著名的回族诗人。他工诗画,善楷书,为元代文坛艺苑名家多口赞誉。明、清以后,至近、现代,他的作品,一直为研究者所重视。 关于萨都剌的祖籍、族别、生平、仕履、作品以至姓氏由来,曾引起过种种争论。本文重点虽不在考据、考辨,但在综述、整理萨都剌传略的过程中,对歧疑较大、争议较多的问题,仍准备粗略涉及,或附以简注,使读者大体了解对萨氏研究的一般概况。  相似文献   

17.
评价、研究一个诗人、一个作家,不应背离他所处的那个历史时代,更不能忽视作家、诗人世界观和思想感情的多极性与复杂性及其复杂表现。 丁鹤年在元代生活了34个年头(1335—1368)。在他90年的生涯中,约有70年的创作实践活动,他和他的作品历经元、明、清而至近代,都享有较高的声誉而经久不衰。清代著名散文家全祖望在其《鲒琦亭集·外编》中称他为“文苑巨子”。因而,确凿地得出“萨都刺而后,回回教诗人首推丁鹤年”的论断是丝毫不为过分的。他的诗作的主体思想内容丰富而鲜明、辽远而深刻,冲破了元代诗坛中存在着的粗俗生硬之风的框架,发“幽忧愤闷、悲哀愉悦之情”,  相似文献   

18.
丁澎是清初诗坛上著名的回族诗人,为“西泠十子”和“燕台七子”之一,名重一时.丁澎在回族文学史以及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在诗学方面有着自己的一家之言,本文试对其诗学思想进行发微.  相似文献   

19.
丁澎是清初仁和(今杭州市)回族一位有成就的诗词作家,《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四期载丁生俊同志《清初的回族诗人丁澎》一文,对他的家庭、身世、生卒年和创作概况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清代社会,在鸦片战争前后,处在历史转折的关头。面对世界列强的挑战,固有的普天之下以我为尊的陈腐观念,以及闭塞眼睛的盲目自信,都受到了根本的动摇。在纷至沓来的内外矛盾面前,统治者左支右绌,疲于应付。中国的现状与未来,使许多具有清醒头脑的知识分子忧心忡忡。现实的困扰与压迫,激励着他们进行新的探索。作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魏源、龚自珍,正是这批具有远见的封建知识分子中的代表。追步其后者不乏,其中有人充满这样景仰之情写道;“文苑儒林合,生平服一龚……齐名有魏氏,可许我乘龙。”(《书龚定庵主政文集后并怀魏黔深舍人》)他,就是回族诗人学者蒋湘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