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普列汉诺夫是世界著名的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独立地研究文艺问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普列汉诺夫的文艺理论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现代文艺发展史上产生过广泛的影响。第一个把普列汉诺夫文艺思想介绍到中国来的人是任国桢。他翻译了瓦勒夫松写的一篇题为《蒲力汗诺夫与艺术问题》的文章,简要地介绍了普列汉诺夫运用唯物史观研究  相似文献   

2.
房玫 《江淮论坛》2011,(2):58-6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理论形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哲学界对唯物史观的理解逐步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这就是"唯物史观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和"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的发展的学说"。这两种理解都是合理的,都抓住了唯物史观超越以往历史观的特质,且都有充分的文本依据。但各持一端,用以界定唯物史观,却是片面的。唯物史观是认识维度与价值维度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自19世纪40年代起为创立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贡献了毕生精力,是第一个终于发现了唯物史观的人的话;那末可以说,列宁为捍卫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他是第一个运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人.  相似文献   

4.
李小树 《中州学刊》2001,(1):153-157
20世纪初期,李大钊在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同时,以开放的态度借鉴近代西方史学思想,介绍、吸收和发展了其中进步论的历史观、非神学的历史观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观等合理因素,从而形成了他的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核心,涵盖近代众多优秀史学思想的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内涵的史学理论体系,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和中国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第一次把唯物史观运用于道德哲学领域,深刻而具体地阐发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原理的,则推普列汉诺夫。然而普列汉诺夫理论遗产的独到价值尚未被充分发掘,本文拟对他的道德与利益问题的思想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伦理学研究在普列汉诺夫整个哲学研究中所占的比重,同美学、哲学史、科学社会主义、宗教等领域(更不用说唯物史观了)比较起来,显然小得多。然而,普列汉诺夫的道德学说确有其独到、“新颖”之处(参看罗国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8页)。恰金指出:“在马克思的那些论述道德的学生和继承者中间,最深刻地和全面地分析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道德问题的功绩属于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一般社会学理论的分析》,1977年俄文版,第123页。这里指的是直接受教于马克思恩格斯的那些门生)。他“具体化了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的某些方面”(《普列汉诺夫及其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作用》,1963年俄文版,第106页)。那么,普列汉诺夫的道德学说中有哪些独到、新颖的内容,在哪些问题上具体化了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7.
山东社会科学院孟庆仁所著的《一个新历史观的足迹》,已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系统地描述唯物史观历史发展的专著.与国内同类著作相比,该书在描述唯物史观发展的每个阶段时,是着重从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进行研究介绍的.这是该书的显著特点.把描述历史发展与阐述基本原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有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的好形式,也是科学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正确途径.过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和研究,"注经  相似文献   

8.
普列汉诺夫的文艺批评 ,最早是从对民粹派小说及其文论的批评开始的。从对民粹派的文艺批评中可以看出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 ,成为普列汉诺夫开展文艺批评坚实的理论基础。因而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社会学文艺批评 ,就成为普列汉诺夫初期文艺批评的显著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把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辩证统一起来 ,反映出马克思主义主义的价值观与历史观的辩证统一。这样一种辩证统一的历史分析方法 ,正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性所在 ,也是与其他一切分析方法相区别的主要特征 ,它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辩证发展本性的自觉把握。如果说邓小平理论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统一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一次伟大回归 ,那么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则是在全球化的现实背景下 ,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辩证统一的价值观和历史观的具体运用和重大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0.
除了马恩和列宁,普列汉诺夫恐怕要算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家了。他在开拓和发展科学的哲学史这一事业中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认真研究他的哲学史论著至今仍然是我们哲学工作者、特别是哲学史工作者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由于个人爱好和种种历史原因,普列汉诺夫对西欧和俄国哲学史(包括社会思想史)进行了将近四十年辛勤的研究,写出了大量很有价值的哲学史著作。他关于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黑格尔、关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一系列鸿篇巨著,是哲学史研究的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至于他对唯物史观的历史发展所作的内容渊博、形式新颖、而且脉络分明的剖析,更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的坚实成果。不仅  相似文献   

11.
赵跃先 《北方论丛》2012,(4):126-129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指出,社会主义是一种以唯物史观为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其思想主旨是把实现"无产阶级取得公共权力"作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体系。社会主义在制度安排上是一种现实的运动;社会主义发展是内含着一些根本原则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不是空想,而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科学理论营养的汲取、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方以启 《北方论丛》2011,(4):103-107
1845年前,马克思肯定"哲学",把哲学当做解释世界的总原则、总公式,站在哲学立场上分析研究各种问题。1845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否定"哲学",确立了研究问题的实证科学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反对"哲学"但是并不反对世界观理论。在把哲学理解为理论化世界观的含义上,我们仍然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有哲学,但是,要防止回到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反对过的研究问题的"哲学立场"上去。  相似文献   

13.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的深入,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的研究也有所加强。青年马克思思想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中占据重要一席。文章考察了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思想研究成果后认为,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从对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思想加以定位转向了深入探讨;在研究方法、主题和路径上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并取得一定的进度。梳理该领域的研究脉络,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丁尔纲 《阴山学刊》2010,23(2):106-111
《红太阳的陨落——千秋功罪毛泽东》一书用断章取义与曲解等手法,摘引马克思、恩格斯的片言只语,借以杜撰出许多谬说,旨在挖掘颠覆马克思主义的陷阱。针对所谓马、恩晚年"抛弃"了"共产主义伟大目标",皈依所谓民主社会主义之说,将其所摘全部马、恩文句,一一还原到原著之中显现其全貌及语境的本原内涵。引证马、恩论著中完整的论述,从而充分证明该书此举之伪、之谬。以恢复被歪曲了的马、恩形象,及其艰苦创立并为之奋斗终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共产主义理想之真谛。《陨落》歪曲马、恩颠覆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的是:推行所谓的"民主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奠基人和创立者,他们提出的世界历史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全球化的基础理论;列宁和毛泽东探索在世界历史条件下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从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邓小平和江泽民着重探讨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问题,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16.
孙亮 《北方论丛》2008,4(2):109-113
对自然辩证法的消解自卢卡奇肇始已近一个世纪,这种论调在国内哲学界同样有着较大的"市场"。他们的观点是,恩格斯的自然证法是从脱离人的自然界出发,因而是无视人的;马克思自然观的出发点是被人的目的性活动中介过的"人化的自然界";马克思从不赞成"自然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历史辩证法,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对立的。对此,重返文本与勘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清楚地认定,在承认自在自然的辩证法基础上,恩格斯理解辩证法绝非"无人的视野",马克思一直支持与赞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恩格斯与马克思正是面对着不同任务,来共同研究一部"完整"的辩证法即在实践的基础上自然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的辩证统一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异质性差距论"其实是变相的西方马克思学之"马恩对立论":"实践本体论"的"实践唯物主义"不过是一种"本体论的形而上学怪想"的产物,不能够作为判定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有"异质性差距"的标准;"异质性差距论"指导下的"虚会"法究竟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引向何方?"马克思恩格斯问题"作为一个"马克思恩格斯本身的问题"是由西方马克思学制造出来的"学术化问题",对中国学者来说目前是一个无由无据讨论的问题,而作为一个受其启发而产生的"我们的马克思恩格斯问题"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历史唯物主义是由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在这一过程中,恩格斯不仅以他独特的道路和方法对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发、推动作用,而且还独立探索并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部分重要原理。但不能因此否认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中的主导地位,广松涉的“恩格斯主导说”错误地理解了这一关系。“恩格斯主导说”提醒我们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恩格斯。  相似文献   

19.
"不断革命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并非意味着激进,而是代表一种彻底的革命精神和科学的革命态度。马克思、恩格斯并未否定过这个理论,其实际作用还在苏联和中国革命成功的历史事实中得到证明,当今中国改革发展也仍然需要这个理论。对"不断革命论"进行再认识,可以在方法论上提供启示:研究马克思主义既要注重从实际出发去理解,又要结合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去认识。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也是杰出的报刊活动家。报刊活动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报刊活动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他们在报刊活动中表现出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值得报刊工作者继承和发扬光大,也是做好报刊工作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