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易数简论     
数是易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数与象一起构成了易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数的观念对中国古人影响很大。从象数易学的角度,论述数与象、数与术的关系,可以揭示数在易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郑玄的易学研究,在中国象数易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自宋代发展出图书易学后,汉代的象数易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域.随着清代汉学的全面繁荣,郑玄的象数易学被再度唤起.清人对其易学的辑录与考索、对其易学方法的解读、对其易学研究特色的肯定,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汉代象数易学在清代的复兴,而且给今人总结中国传统象数易学以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乾嘉年间象数易的极盛时代,以象数易研究丰硕成果享誉学界的张惠言,以极大的理论勇气,超出门户陋见,按义理派的解经路线写出《虞氏易言》一书.该书不用象数学的一例一言,却吸收、运用了它的成果,深刻阐释卦爻辞中蕴含的政治智慧与人生哲理.它并不否定象数学,实则与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张氏以此书倡导兼综并蓄的易学新方向,对于清代后期易学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南宋时代,朱熹曾经把象数、义理两派理论融为一体,大大推动了易学的进步.数百年后,张氏沿着他的路线,将易学主潮从象数易再度拉向融合之路,在易学史上同样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朱清 《南都学坛》2005,25(6):62-66
南朝刘勰的不朽之作《文心雕龙》是深受汉代象数易学影响的。刘勰对汉易象数之学中一些重要解易体例的吸取主要是通过承袭马融、郑玄两家《易》注中本于京氏易的解易体例而实现的;但又以古文经学的治学理念为尺标,对今文经学的象数易学加以取舍,从而扬弃了象数易学中繁琐的解易套路,也抛弃了今天经学中论阴阳灾异的神秘主义内容。《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是:就易学史而言,《文心雕龙》的易学基础是汉代象数之学,而不依取魏晋王弼派易学;就经学史而言,属古文经学系统。总之,《文心雕龙》归属于儒家经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太极”是易学的基本概念,有“本原”和“无形”两种基本内涵。汉代以“浑沦”解释,侧重本原涵义;魏晋以“无”解释,侧重无形涵义;唐代兼综汉魏之说,为本原与无形的内在契合,阐明象数依据;宋代则分化出“无极”概念,独立表达无形涵义。太极概念在历代诠释中始终保持两种内涵的统一。太极概念具有深刻的时间哲学意蕴,本原和无形分别表示时间发生的可能和无时间的永恒境域,并统一为时间之源。  相似文献   

6.
作为东汉三国时期的易学大家,虞翻承于荀爽的传统,以卦变说解《易》,其中蕴含着阴阳变易的辩证思想,而且取代了京房、《易纬》的阴阳灾异之说。除卦变说外,之正说、旁通说、互体说、半象说、卦气说、纳甲说、反对说、成既济定说等共同构成了虞翻易学的象数易学体系。这个体系是在吸收以往成果基础上的集大成总结和发展,对后世易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虞翻易学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象数形式与义理内容的矛盾更加激化,将象数易学引向了极其复杂的道路,但在其体系中又可见以道家思想解《易》的基本走势,并在客观上启发了王弼易学。  相似文献   

7.
作为东汉三国时期的易学大家,虞翻承于荀爽的传统,以卦变说解《易》,其中蕴含着阴阳变易的辩证思想,而且取代了京房、《易纬》的阴阳灾异之说。除卦变说外,之正说、旁通说、互体说、半象说、卦气说、纳甲说、反对说、成既济定说等共同构成了虞翻易学的象数易学体系。这个体系是在吸收以往成果基础上的集大成总结和发展,对后世易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虞翻易学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象数形式与义理内容的矛盾更加激化,将象数易学引向了极其复杂的道路,但在其体系中又可见以道家思想解《易》的基本走势,并在客观上启发了王弼易学。  相似文献   

8.
荀爽易学在汉代易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易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荀爽在对《周易》和易学基本理论进行全新阐释的基础上,创立了著名的乾升坤降(阳升阴降)说,并构成其易学理论的核心内容。荀爽通过对《周易》思想的深入开掘和充分发挥,形成了较为系统、完整的卦变说。另外,卦气说等传统的易学体例也在荀爽那里得到创造性运用。荀爽易学虽然在总体上属于象数易学的范围,但他的易学体例主要是用于解释经文,继承、贯彻的是古文费氏易学的传统,而且其中的人文主义因素更趋明显和浓重,并与荀爽个人以中和理想为指归的社会政治思想相映成辉。这一切又使汉代易学中象数形式和义理内涵的矛盾、冲突进一步激化,使象数易学走进死胡同,终于引发了扫落象数的王弼玄学派易学的兴起  相似文献   

9.
"时"是易学的重要范畴,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根本理念。荀爽将对"时"的探讨置于阴阳大义的易学主题中。荀爽在象数易学中阐述"时"的思想,不仅针对"时"对主体的限制,运用象数方式描述"时",更能顺应时代与学术的需求,透过象数方法凸显主体在"时"中的价值自觉,从而将其乾坤升降象数学说内涵的易学天人之学思想意蕴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10.
论郑玄易学     
张涛 《南都学坛》2000,20(1):7-11
郑玄是汉代易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一方面,他推出爻辰说、五行说及九宫数说、爻体说等,使汉代象数易学发展到了又一高峰。尤其是独具特色的爻辰说,更成为他“多参天象”而与其后“全释人事”的王弼易学不同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他继承古文费氏易学的传统,倾心于对经文进行义理性的诠释,倾心于揭示和把握由各种卦爻象体现出来的天地变化之道,从而使象数易学烦琐、虚妄的弊端暴露无遗,并将其引入绝境。郑玄在易学白象数易学向玄学派易学转型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激发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珠玉词》为研究基点,结合宋初的政局变化与文化思潮,通过对晏殊细腻心理描写之词的探究,考察晏殊在典丽圆融词风下,抒发诸如相思怨别等人生常态情感之时,所传达出的理性情思和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揭示晏殊作为一个宰相词人,深情感伤的内心世界,以及这种情感世界与人生价值取向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2.
王弼是易学史上著名的义理派学者,虽然也不弃象,但理论上存在着欠缺。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在释大衍义和诠释乾坤二元方面对王弼进行了提升,并对王弼以无为本的本体论进行了改造,弥补了王弼忽视象数的偏向,对宋代象数派和义理派的融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史记》“八书”中集中体现了司马迁的宇宙思想,全面阐述了天、地、人、阴、阳、五行等原始的宇宙发生因素,“八书”构成了早期的天人宇宙论图式。同时还在《律书》和《历书》中通过阴阳五行八正之气,探究了宇宙由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在《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和《平准书》中阐释了“天地人”的作用和关系,在《礼书》和《乐书》中阐述宇宙的和谐之道。  相似文献   

14.
气禁术是东汉后期出现的流传于吴越地区的一种独特巫术.在六朝时期,气禁术经历了深刻的转型,由地区性的少数民族巫术,逐渐传入汉族社会,经过葛洪的整理,变为传统行气法的一种,被纳入道教和医学双重范畴,开始广泛传播.隋唐时期,气禁术正式为官方医学所承认,由此而成为我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汉字演变到楷书日趋方正工整,为求字形的严谨清晰,组字部件会发生变形,如左部件的横变提、竖弯钩变竖提、捺变点、竖变撇,上部件的竖钩变竖、点变横、捺变点,下部件的撇变竖、捺变点,内部件的捺变点,这些变形都是为了避让另一个部件,以达到整字的方正严谨。汉字出于构形和美学的变形,本应该相同部件变形一致,但《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部分字形与变形规则仍存在不一致现象。在对《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避让变形进行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上,对部件变形的普遍规则予以归纳总结,对特殊字例逐字录出说明,以期为汉字教学和汉字信息化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梁建国 《南都学坛》2008,28(2):26-30
唐贞观九年设置的乡长、乡佐,贞观十五年就废罢了。但乡仍是县以下的一级区划,其功能即是通过"里正"来体现。从唐中后期开始,里正的职责范围不断缩小,不仅治安事务由耆长来负责,财税方面的事务虽然和唐代大体一致,但也增配了户长和乡书手来共同完成。在北宋前期里正的职责经历了一个转移的过程,由最初在乡村承担催税和圈派差役等事务,转而被派往州县承担衙前,直到至和年间被彻底废罢。  相似文献   

17.
在关于土家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中,人们通常将古神话中的廪君和民间祭祀的向王合二而一,作为土家族始祖。本文对此说再次提出异议,从新搜求的资料中,归纳出廪君之外的向王和向王天子另有其历史原型与文化内涵,不应混同。并就廪君与盐水神女的爱情纠葛,从巫文化视角作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汉书》时间词组的考察,从位置和语义指向分析其与动词的关系,分析了时间词组的前后归属问题,从而解释了杨树达先生《古书句读释例》中指出的一类句读错误现象。  相似文献   

19.
唐修《晋书》既赋有史料的翔实,又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晋书》捃拾《世说新语》诸条目,乃不亏实录,有考而采,并且不自觉地遵循了塑造人物形象这一原则,对于《世说新语》的材料加以均衡、辨析和取舍,并非“忽正典而从小说”,乃是“弃小说而从正典”。作为史传文学的一分子,《晋书》择取与吸收了《世说新语》在人物外在形象、人物个性化描写及人物品藻等方面的特点,不群于以往诸史,也超越了诸旧《晋书》,正因其体制完备、史料详洽、文笔典饬、形象生动等优长,才是唐修《晋书》成书后,诸旧《晋书》逐渐消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