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民生思想。民生是"现实的个人"、"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他们的活动"三个要素的统一。民生思想的逻辑起点是人的需要,贯穿主线是人的实践,目标旨归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理想民生的基本道路是:占有生产力总和,建立合理的生产关系,从事真正自由的劳动。全面准确地探究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对于解决民生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探究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和谐思想的提出,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初步探索阶段、全面推进阶段、规律总结阶段。从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和谐社会思想的论述,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冲突"走向"和谐"的过程;二是人类社会发展是由片面走向全面的过程;三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厘清马克思恩格斯这一思想的发展历程,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从中做出规律性总结,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基本内涵出发,坚持科学性、逻辑性和建构性的基本原则,通过深人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经典文献,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逻辑性,指出其逻辑起点是人的需要,逻辑主线是人的实践,逻辑终点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准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逻辑性,不仅有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而且有利于推进民生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人文精神是人们处理政治、经济、文化和各种生活问题中所体现出来的以强调人的发展和对人的尊重、关心和爱护为内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陕西地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精神内涵极为丰富。着力弘扬"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炎黄文化精神;"崇德尚义,贵法重功"的周秦文化精神;"开放包容,大气磅礴"的汉唐文化精神;"勤学深思,继往开来"的关学文化精神;"艰苦奋斗,务实创业"的延安革命文化精神,对重塑陕西人的精神风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及当代价值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构想中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笔者在重温马克思恩格斯一系列重要著作基础上,认真解读其和谐社会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剖析邓小平生产力观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内在逻辑,在分析邓小平生产力观形成背景的基础上,诠释了邓小平生产力观的科学体系,论证了邓小平生产力观与科学发展观的逻辑关系:"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出发点和归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时代主题和要求;"共同富裕"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目标指南;"适度增长"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指导;"可持续发展"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7.
"可爱文化"是具有"纯真、简单、自然、小巧、依恋、轻松、幽默、愉快"等特征的一种文化形态;"可爱文化"在当代社会日益流行,"可爱文化"产业是当代社会的一个新兴产业;"可爱文化"的流行既满足了大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反映了当代人日益严重的"儿童化"心理倾向以及试图逃避社会压力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其逻辑起点是人的需要,贯穿主线是实践,逻辑终点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准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民生观的逻辑结构,是构筑马克思恩格斯民生观的前提,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连云港市中医院在推进中医院文化建设中的有益尝试和探索,认为"形象、文体、品牌"三大工程促进中医院文化"形"的构建;"名医、德育、关爱"三大战略提升了中医院文化"神"的塑造;"形神兼备"的中医药文化促进了医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清末到民国年间,华北乡村中的"好汉"群体成员主要包括"精英型"、好赖型与"无赖型",总体特征是凭借"强力"在乡村社会占有一席之地。他们或因有一定的文化休养,热心于公益事业,在乡民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乡民的信赖;或因其身怀绝技,但从不欺压普通百姓,属于"红道""黑道"的两路人,被乡民称为"好赖人";或因其横行乡里,对民众利益构成严重的威胁,为民众所不齿。他们的行为对乡村社会产生着不同寻常的影响,"精英型"抑制"劣绅"不法行为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动员村民参与村政建设;"好赖型"既有维护乡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积极作用,也因其不良嗜好,对乡村社会的稳定产生负面影响;"无赖型"是乡村社会的破坏力量,一旦攫取了乡村权力,就成为一种典型的"横暴"权力。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人与自然一体共存、和谐共生,自然规律是人与自然间物质变换的尺度,而科学技术则对调控人与自然关系具有积极作用。这一思想对当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最终解决生态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非公有制经济的勃兴不是对马恩“消灭私有制”思想的否定 ,而是马恩“消灭私有制”思想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展现和发展 ,它的发展也遵循着马恩论述“消灭私有制”同样的逻辑。考察非公有制经济的这一历史进程 ,对我们今天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合作经济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作经济思想源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为建立理想的“和谐制度”社会而提出的。马克思、恩格斯是以“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他们认为合作经济是实现向未来社会过渡的重要形式。世界各国合作社的发展也表明,它是保持社会和谐的有效经济形式。继承和发展合作经济思想,对当前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一致、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核心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坚持了其思想体系的一贯精神特质,即历史的、人道的、实践的唯物主义思想。这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宝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含丰富的个人理论:"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个人理论的前提;"社会中的个人"是马克思个人问题研究的方法论;个体主体性的高扬是马克思个人理论的核心;个人生存的悖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条件下个体人的生存矛盾的揭示;"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个人理论的价值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准确把握马克思个人理论对于深入理解、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人、自然、社会以及三者之间辩证关系的研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生态思想。深入挖掘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对于美丽中国梦的践行及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科学转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及独特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理论特色是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整体性、以实践为中介的能动性、尊重自然的唯物主义和变革社会的辩证性。这一生态文明观对我们的启迪是: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系统把握世界的普遍联系;以能动的实践为动力;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也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在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中要抓住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8.
精神生产是唯物史观和社会全面生产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科学的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精神生产概念的含义及其科学内涵,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精神生产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从人、自然和社会三者关系的角度论证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基本矛盾的角度论证两个必然的补充。马克思恩格斯首先论述了人与自然二者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自然和社会三者关系的论述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正在向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向转变,对此,我们运用马恩生态思想为指导来建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生态伦理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麦克斯.施蒂纳哲学的唯心主义基础,由这种唯心主义必然导致的唯心史观及这种唯心史观必然催生的抽象的人三个环节对"唯一者"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科学地论证了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现实人不会永远驻留于抽象人的利己主义,利己主义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反映了"狭隘的德国小资产阶级生存状态",但集体主义才代表现实人的真正未来。集体主义的生成不是一种善良的愿望,而是一种客观的实践进程。文本研究的结论是:相信利己主义万古长存与相信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通过说教就能够全面消除利己主义而建构真实的而不是威权的集体主义,同样是违背唯物史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