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英国著名女作家安吉拉·卡特在其代表作《马戏团之夜》中融合了多种叙事技巧。从叙事学中有关叙事声音和叙事聚焦的相关理论出发,分析安吉拉·卡特如何通过叙事者声音和聚焦分离与重合这两种情况来书写女性主义主题。《马戏团之夜》表达了女性因父权压迫而承受痛苦,女性意识亟待唤醒并需要联合女性间的姐妹情谊来反抗父权压迫,从而获得公平的生存机遇。  相似文献   

2.
《马氏文通·正名卷》专章解释其全书所用之“名”(术语),这在汉语学术专著的书写史上值得特别关注.其术语解释体现出互文性特征.表现为:对象语言之间的比照;元语言之间的参互;元语言和对象语言之间的牵连.由《马氏文通·正名卷》术语解释的互文性可推知:其摹仿印欧语系语法之嫌疑,在一定意义上实为其“互文性”的某种体现.《马氏文通》表述之互文性有其局限,吕叔湘、王海□编订之《〈马氏文通〉读本》使原著成为可读之本,富于修辞创新.  相似文献   

3.
在《马戏团之夜》中,安吉拉·卡特有意识地把她的小说设置在封闭的空间内,以映射现代人逼仄的表现空间。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事件及其空间关系,把人的残忍和一本正经糅合在一起,把梦幻、荒诞和现实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虚虚实实、可笑又可悲的世界。书中充满了讥讽和嘲弄,揭露了人性的丑陋、残暴、无奈与迷失,从而对西方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批判。文章从空间体验的表征、权力空间的解构和空间叙事的并置关系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阐释《马戏团之夜》带来的省思。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部内涵丰厚、文法高超的英雄传奇小说经典,《水浒传》之“互文性” 大致可分三个层面:与其前文本所发生的上行“互文性”,与其大略同期的文本所发生的并行“互文性”,以及与其后文本所发生的下行“互文性”。就上行“互文性” 的情况来看, 《水浒传》的文本来源主要有二:除了对《史记》经典细节的化用,还有对杂剧章法的借用。与《金瓶梅》所发生的并行“互文性”的情况也并非仅仅限于“借树开花”、“借鸡生蛋”,而是二者通过互相点化或戏拟某些经典故事来反讽社会现实。由《水浒传》对《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小说派生的力度与强度,我们更感受到它“之所以成为经典” 的文本魅力。从《水浒传》这一经典文本的沿承与传播状态推演开来,可以说一部小说的“互文性” 之强足以成就其“经典性” 之高,或者说一部经典作品的“互文性”与“经典性”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5.
论《与狼为伴》的互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互文性批评的角度阅读卡特的《与狼为伴》,分析故事中的两个文本,指出卡特的现代童话反映了女性主义思想,打破了传统童话中的性禁忌。  相似文献   

6.
托妮·莫里森的《宠儿》(Beloved)与哈里叶特·比彻.斯陀的《汤姆大伯的小屋》(UncleTom’s Cabin)之间有着明显的互文性关系,主要表现在故事的起步、核心、关键、线索等四个层面上。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女性作家共同的文化基因使然。莫里森与斯陀夫人笔下的文本关系,为互文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视野。  相似文献   

7.
凌叔华和师陀同为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绣枕》和《桃红》分别是其短篇名作,比照之下可以看出,两篇小说在主题追求、人物形象塑造及诗学策略诸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互文性。通过互文性的角度进行解读,为作品的重新理解和阐释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莎乐美》——反戏剧式意象叙述的始作俑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尔德唯美主义的重要代表作《莎乐美》作为反戏剧式意象叙述的始作俑者,代表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戏剧的学术分界。主要依据在于:一、《莎乐美》的写作和演出时间都早于象征主义戏剧的重要代表作品《沉钟》和《青鸟》。二、《莎乐美》充分地具备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戏剧的基本叙述方式——反戏剧式意象叙述的两个基本特征:反叙事结构和分裂性意象。三、毕希纳的《沃伊采克》不能看作反戏剧式意象叙述的开端。  相似文献   

9.
当代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继承并发扬了英国现代小说叙事的互文性传统,他的小说《星期六》在叙事结构和主题上分别与《达洛维夫人》和《赫索格》形成互文,共同构建了不同时代文本间的对话关系,彰显了当代英国小说的实验性特征。文章以互文性理论为切入点,探讨《星期六》的互文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互文性理论是当今世界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新概念,也是当今文学评论界对作家小说批评阐释的重要手段.英国女作家J.K.罗琳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运用了大量的互文性手法,使故事的叙述具有开放性、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通过文本细读,从小说的英雄成长历险主题和作品以戏拟的形式影射现实世界的缺陷两个方面分析该系列小说的互文手法,揭示小说的互文性特色.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互文性理论,从人物、场景、情节、结构、主题这五个方面探析《德伯家的苔丝》与《圣经》的互文性对照,通过对比,分析造成苔丝的悲惨际遇的深层原因,揭示资产阶级道德和宗教的虚伪,控诉了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腐朽。  相似文献   

12.
斯蒂芬妮·梅尔书写的小说《暮光之城》系列,自问世以来连续创下了出版佳绩,并赢得评论界及读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如: 女性主义、读者反应、主题研究和原型批评等。此外,也有学者从互文性的角度讲将《暮光之城》系列与《呼啸山庄》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前者充分参考并引用了后者,从而使《暮》系列与《呼啸山庄》跨越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多视角,多视觉的互文性。但是《暮》系列与中国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也存在着互文性。两部作品都是通过鬼怪传奇直击人心,代表社会、人性的反射。因此,文章通过文本细读,深入挖掘《暮》系列小说与《聊斋志异》之间的互文性,进而了解中西鬼魂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3.
斯蒂芬妮·梅尔书写的小说《暮光之城》系列,自问世以来连续创下了出版佳绩,并赢得评论界及读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如:女性主义、读者反应、主题研究和原型批评等。此外,也有学者从互文性的角度讲将《暮光之城》系列与《呼啸山庄》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前者充分参考并引用了后者,从而使《暮》系列与《呼啸山庄》跨越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多视角,多视觉的互文性。但是《暮》系列与中国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也存在着互文性。两部作品都是通过鬼怪传奇直击人心,代表社会、人性的反射。因此,文章通过文本细读,深入挖掘《暮》系列小说与《聊斋志异》之间的互文性,进而了解中西鬼魂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4.
从互文性视角对《太阳照常升起》和《家园》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具有鲜明的互文性:主人公从战场归来后遭受着信仰崩溃和双重意识的折磨,在自我迷失中怅然若失,却最终勇敢地踏上自我重构的精神旅途,寻找人生的意义。总结归纳为战争之殇的互文、双重意识的互文和自我重构的互文。通过互文阅读,透视人类在战争后经历的精神危机,并解读伤痛文化中超越族群与肤色的人类自我身份认同的矛盾与艰难,借以探寻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与归宿。  相似文献   

15.
《染血之室》是安吉拉·卡特重述童话的巅峰之作.论文从细读文本入手,分析了《染血之室》的改写艺术——奇谲的比喻以及与传统经典童话的互文效果,从而阐释卡特对传统童话的颠覆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蕾 《南都学坛》2013,33(1):71-74
互文性理论强调文本与文本间互为阐释、相互影响,消解了文本的原创性和作者的权威性,同时,同西方形式主义文论中的文本观一样,互文性理论也强调文本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实体,重视从文本自身的内部关系来阐释文本。从互文性的角度看,《文心雕龙.隐秀》等表达了与西方互文性理论相似的观点,不仅如此,它与中国传统文论文本以及其自身的其他篇目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17.
越剧莎士比亚《马龙将军》实现了越剧与莎剧之间的互文性。这种互文性和改写表现在莎剧《麦克白》的人文主义精神的主题在得到表现的基础上,实现了形式的替换与重构。从而将现代意识灌注于越剧《马龙将军》之中,在"情与理"戏剧观念的转换与音舞对叙事的改写中,形成了内容与形式、演出方式、戏剧观念等新的对话与互文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的解读,认为文本弥漫着强烈的互文意识,以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为基础,通过互文性意义上的拼接,揉合了大量中西文本,从而揭示了华裔美国人的归属困惑;《孙行者》一书如实地表现了华裔美国人面临的身份转换和困惑,倡导美籍华人不应一味试图摆脱中华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迎合所谓美国主流文化未博取身份认同感,而是应该建立两种文化的对话,由对立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9.
针对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和《慈悲》之间极大的相似性,以互文性理论为指导,对两部小说的背景、情节、人物、主题和叙事策略的互文关系进行梳理,挖掘这两部小说的内涵,揭示莫里森对历史和现实的思索,了解莫里森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技巧,为理解莫里森的作品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别名格雷斯》采用了多声部的叙事方式、互文性艺术,以及情节安排上的虚构性和不确定性等后现代主义历史书写手法,以讲故事的方式建构了19世纪中期加拿大女性的生活经历和受压迫的社会现实,使得被边缘化的女性获得了有效的话语权.作家试图在小说文本中还原个体经历中的历史真实,修正被主流历史改写和边缘化的女性群体的生存状态.小说的后现代主义历史书写策略体现了作家对于官方历史真实性的质疑,以及对于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历史真实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