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怀旧电影特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上海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影片。与20世纪30年代电影中的上海形象相比,怀旧电影中的老上海淡化了政治色彩,被赋予国际化、消费化和世俗化特征。怀旧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媒介,为当代上海形成国际化的目标身份和日常消费文化,制造出一种上海想像,与上海的文化建设构成互动共谋的关系,影响了当下上海的文化走向。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掀起一场怀旧热潮,许多作家在对三十年代上海风花雪月的描述中陷入了前世今生的怀念中,她们的怀旧是一种随意的情感流露,而王安忆的<长恨歌>从都市历史角度入手,把这种怀旧现象作为文本内容,以主人公怀旧的失败解构当代上海文坛的怀旧热潮,对遗留在新时期的旧上海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反思与重新的定位,并且以这种生活方式的死亡来反射新上海的成就与生命力,把殖民上海的繁荣与新时期上海的复兴进行了明显的区分,从而使<长恨歌>的怀旧区别于一般的怀旧作品,有着独特的品位与境界.  相似文献   

3.
王安忆有着对旧上海的怀旧情结,她的作品定位于民间立场,通过回忆、想象和虚构试图将旧上海拉回到人们的视野中,表现出对旧上海的物质存在和精致细腻生活情趣的眷恋。她的怀旧是刻意的,有自己对旧上海弄堂的怀旧,也有作品中人物对老上海的怀旧,通过对上海这个城市的追忆藉此突出它的沧桑感,以此来增加自己应对未来的定力。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城市文学中,上海的文化怀旧是一个独特的典型,体现出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一种文化个性。上海怀旧情结从根本上来说,实际上体现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物质文明背景下,城市居民的文化精神的缺失和迷茫。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为我们描述了昔日的"上海小姐"王琦瑶漫游在城市与时代边缘的故事。王安忆之所以要写作这个故事是为了寻找上海的历史。而"寻找上海"的动因则是来自20世纪90年代上海城市中高涨的"市民自信心"和涌动的"怀旧热潮"。王安忆这种利用"流言"去构筑上海历史的方式无疑是对张爱玲式的醉心日常生活书写的延续。但这种构筑上海史的方式却存在着"去本真性"的问题,导致作为"社会主义城市"的上海遭到忽视与掩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上海都市题材的创作主要形成了怀旧想象与青春物语两种取向,反映了不同的创作心态与不同的文化倾向:在物欲膨胀社会中的功利与粗俗中,在怀旧里寄寓内心的不安与不满,在虚拟的怀旧想象中将旧上海理想化了、简单化了,在贵族气息中失落了现在;在后现代文化的语境中,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物欲的追求,在追求随心所欲极度自由中颠覆了传统.  相似文献   

7.
不少香港导演借异地故事构作香港寓言,其中徐克尤其值得重视。根据詹姆逊的看法,怀旧电影借助非历史地拼凑各种有关过去的形象,创造出一种新的过去,传达一种非关历史的“过去性”。在这种定义下的怀旧电影中,徐克的怀旧电影是一个例外,其中的上海想像包含各种来自不同文本的元素,体现了后现代怀旧电影拼凑的特点。徐克着重言志的风格,使他关于上海的怀旧电影,呈现出某种独特的双向性———在追寻过去的同时,指向现在与未来;在虚饰、拼凑的历史性中,产生历史反思。正是这种在后现代主义里追寻历史的坚持,使徐克关于上海的怀旧电影,在同类的电影中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维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乡土文学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文学现象。它曾追随思想启蒙而对乡土文化展开过猛烈的批判,也曾因创作主体在现代都市中的生存困境,而表现出“思乡”与“想家”的怀旧情绪。由“批判”到“怀乡”再到精神“返乡”,它反映的是新文学作家对于“西化”现代性的重新认识,对于几千年来乡土中国文化传统的重新理解。故“怀乡病”并不是一种“怀旧情绪”,而是一种自觉去守望精神家园的使命意识。它以文化遗传因素为连接纽带,集中体现着新文学作家的文化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王安忆和程乃珊的“上海故事”小说中分别出现的弄堂、“蓝屋”等空间进行分析,挖掘两内在的化意蕴及上海人生活趣味及差异,突出上海故事怀旧的主题,体现了上海人对生活趣味、明时尚的迷恋。程乃珊的怀旧是展示上海过去的摩登繁华景象,昭示上海现代性的经验;王安忆通过书写上海人日常生活细节和情趣,突出城市的历史沧桑感。  相似文献   

10.
怀旧电影:符号化的个人影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末,中国社会正处在急遽变革的时代,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往事的怀念滋长了人们的怀旧情绪,怀旧电影毫无疑问是释放怀旧情绪最合适的载体。怀旧电影既是个人化的,又是符号化的。它以各种视觉符号试图还原一个历史记忆中的世界,它的产生与创作者的个体经验血肉相连,带着个人的烙印。没有记忆就没有自我,没有历史就无所谓未来,怀旧电影为每一个喜欢怀旧的人提供了一次重返记忆的心灵旅程,给身处都市丛林中的现代人以精神的安慰。  相似文献   

11.
自称海派文化的上海,推崇的是一种非常自我的小资意识,整个城市运转在一条充满小资情调的轨道上。曾经旧上海的繁华,如今大都市的奢靡,那举手投足间散发的魅力,吸引着各色人群前来体验这最怀旧也最时尚的风情万种,狠狠In一回!  相似文献   

12.
<正>从21世纪起,我国开始加大力度建设城市空间的文化属性,诸多城市打造出了兼具历史属性和创意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例如上海的新天地和田子坊、北京的南锣鼓巷、苏州的平江路。通过改造历史建筑或历史街区,这些公共空间呈现出了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怀旧话语表达方式,从而创造了特定的时空氛围,吸引人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参与消费。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把王安忆的《长恨歌》看作是关于上海城市空间的人类学的民族志,并以该假设为出发点进行探讨。笔者的依据如下;首先,王安忆在上海生活已久却以"移民"自居,这种态度与参与观察者的姿态相符。其次,对《长恨歌》的背景——上海怀旧热,虽然作家持有否定的态度,然而却又表现出"有意提供怀旧资料"的创作动机。她这样的创作态度,即与其一味地接受某些现象,不如把关于上海的众多读物(1)作为创作基础,通过彻底认真的事先准备进行验证,这超越了人文学的方法论,更接近于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最后,作者的辩证书写或者两面书写方式,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文本的厚度。  相似文献   

14.
上海旧日繁华梦是一个后革命时代的大众文化成就的乌托邦梦幻。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想象在前革命时代的上海以及后革命时代的上海之间获得了符合历史的目的性。但是,革命作为一个潜意识是这个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的今与昔,甚至包括未知的未来都不可能是一个未受革命影响的空间。作为"共和国之女"的王安忆,其小说中的上海怀旧,凸现了革命对于上海和中国的影响,并在文本中建立了一种社会主义的布尔乔亚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都市文学与文化是近年来学界时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期学报的“都市文学研究”专栏就这一热点问题又刊发了一组学者的探索文章,希望能引起读者的关注。《怀旧想象与青春物语———近年来上海都市题材创作之文化透视》,通过对2 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都市题材创作的分析论述与反思,提出了“怀旧想象”与“青春物语”的观点,指出“怀旧想象之创作在于构想虚拟的精致神话,构成一种现代人精神寄托与价值的判断,而“青春物语”则倾向于宣泄青春欲望狂欢,凸现自我,形成一种人类精神的断裂与价值的反判,前者在贵族气息中失落了现在,后者在小资情…  相似文献   

16.
怀念老儿歌     
马卫 《社区》2011,(22)
城市里每天都发生着变化,新鲜元素不断涌现。而那逝去的事物构成了记忆中的过去。这些过去的逝去,有时却让我们生出无穷的感伤。本期居易茶座的一组怀旧小稿,也许会让读者回想起更多美好的过去。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以来,随着城市的急剧发展,在西方,作为理论话语的城市,也愈为世人所关注.毛姆是20世纪在读者中享有盛誉却备受争议的作家之一,城市是他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主要背景,因此,他无疑归属于城市作家的行列.纵观毛姆的作品,他笔下的城市呈现出3种姿态孤独的城市、狂欢的城市和怀旧的城市.透过毛姆独特的都市体验,我们看到了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人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毛姆笔下的城市就具备了现代性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8.
香港与上海因其在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的紧密联系进入学术批评视野。李碧华、黄碧云与王安忆等沪港两地作家的小说作品中所透露出的文化信息,清晰地表达了两座城市在文本中“镜像”式的互涉关系。近年文化界兴起的“老上海”风尚,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香港制造”。出产于香港的“上海怀旧”以“精神还乡”的形式,体现出更为复杂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十多年前,在风靡上海的"东广"王牌栏目《相伴到黎明》里,我们第一次听到了淳子的声音。一句简单的问候、一首怀旧的老歌、一段动人的故事,让生活在喧闹都市中的人们逐渐熟悉了淳子。这些年,淳子的身份有了变化,电台主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文化与文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标志性的文学品牌。由于文学是一种个人性的精神活动,在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特功能,也决定了它在当代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但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标志性文学品牌,并不是作家的创作本身,而是帮助作家的创作在城市文化建构中广泛流布,真正沟通文学创作与城市文化之间的中介性的平台,具体地说,是文学期刊和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