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华 《家庭科技》2008,(2):44-44
人们渴望幸福,往往又缺乏幸福感,这是为什么呢?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心理学教授尼科·弗里达日前提出“幸福不对称论”。他认为,即便引起愉快感觉的环境一直存在,这种感觉也很容易消散。然而,消极的情绪却会伴随着环境而持续存在。就是说,人类很容易适应快乐,却永远不能习惯悲哀。  相似文献   

2.
幸福新解     
正幸福究竟是什么呢?窃以为,幸福是一种美好的心灵感觉。这与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言"幸福是人类灵魂的一种香味"的观点很相似。哲学家叔本华说:"幸福即痛苦的避免。所谓痛苦是实在的,而幸福则是根本不存在的。痛苦不存在时之状态,无以名之,名之曰幸福,是故人生之目标,不在幸福之追求,而在痛苦之避免。人生即一串痛苦所构成,能避免一分的痛苦,即一分的幸福。"  相似文献   

3.
侯桂华 《理论界》2012,(10):93-94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却很少能感受到幸福。社会调查的结果显示:居民的幸福指数很低。这促使人们思考:为什么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经济的繁荣,却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不到幸福?如何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用什么样的生活理念能够唤起人们心中久违了的幸福感?本文通过介绍苏格拉底的幸福观,告诉人们什么是幸福?如何理解幸福、创造幸福?以此为生活在繁荣社会中却感觉不到幸福的人们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当代国人幸福感塑造与大众媒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目标.幸福是人的主观感受,却与客观世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物质基础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幸福感受,却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因此,钱越多人会越幸福是个伪命题.本文从当下社会人们收入增加、幸福感缺失的现实出发,试图从媒介功能和影响力的角度,分析其对当下社会国人幸福感的影响,进而推导出幸福哲学的基本观点即"自爱"与"他爱",及大众媒介应当秉承的八大功能.  相似文献   

5.
从摩罗这里可以看出中国的文化人、艺术家正在从对立和对抗当中破掉自己,从忧怨和愤怒之中解放自己,而面对未来了,面对具有爱、具有希望的心灵的未来。心灵的未来,只能是更加的包容和博大。摩罗在《因幸福而哭泣》中为自己没有幸福的感觉而羞愧。为什么摩罗以前没有这种幸福的感觉呢?说他很敏感,但他以前为什么会对幸福如此麻木?我想因为一直在怨,在向外投射的时候,没有用这颗眼睛和心力去发觉这种幸福与美。当他经历过种种挣扎之后,发现爱和幸福成了他最有前景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在关于being的讨论中,人们往往愿意从翻译的角度来谈论问题,并且会提出一些翻译原则.如果提出的翻译原则是正确的,就应该坚持并贯彻始终.但是语境论做不到这一点.除此之外,人们谈论翻译时常常忽略对译的问题.把being翻译为“存在”容易,而把“存在”翻译为being难.但是,从being到“是”再到being的翻译却很容易.而且,“一是到底”论不仅符合而且可以坚持人们提出的那些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7.
汪婷 《南方论刊》2021,(2):前插19-前插20
环境好不好,百姓说了算.某次活动现场上,有位深圳市光明区的居民说:"曾经茅洲河边污染较为严重,现在满眼都是清澈的河水,一到傍晚,就能在茅洲河沿岸绿道上看到小孩、老人在游玩散步,大家对现在的环境特别满意,不仅看得见美丽,还闻得到清新,感觉更幸福了.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那些较重大的事件(如丧偶、离婚、退休、更换工作、搬家、人际矛盾、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却常忽视"小麻烦"对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少仔细地考虑该怎么正确对待这些小事情.其实,日常生活中给人们带来困扰的琐事很多,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火烧身".  相似文献   

9.
晚上,我躺在床上.妈妈点亮床头灯,走过来坐在我身旁,拉着我的手说:"快睡觉,妈妈陪你!"爸爸也走过来,拉起我的另一只手,说:"嘻嘻,老爸也陪!"我闭上眼睛,感觉很幸福,很温暖. 左边,妈妈的手,细细软软的,就像妈妈平时的细心照顾.每天早上,都是她起得最早,为我做好早餐,做好上学的准备.只要妈妈在家,家里就会很舒服.每次生病,妈妈都仔细向医生询问我的病情和注意事项.跟她在一起,我感到温暖和安全.  相似文献   

10.
论孔子德性幸福的三种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颜之乐"是儒家幸福的典范,但却不是孔子德性幸福的唯一形式.孔子的德性幸福观涵盖纯粹德性幸福、抽象德性幸福、现实德性幸福三种形态,始终坚持了德性至上的原则,纯粹德性幸福摒弃功利幸福,抽象德性幸福超越功利幸福,现实德性幸福把功利幸福作为德性完善的副产品.三种形态德性幸福的统一体就是孔子完整形态的德性幸福,既有作为理想追求的幸福境界,也有现实可及的幸福生活,从而奠定了儒家德性幸福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自诞生之始就肩负了幸福的使命,幸福既是经济学的终极目标,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幸福理论既是经济学存在的前提,又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对幸福存在不同的理解.经济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存在不同的经济伦理思想.对幸福的理解也不相同.当主观幸福感成为经济学理解的幸福时,经济学新的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12.
炎热的夏季,孩子很容易厌食,许多家长焦虑万分,却又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3.
和谐是幸福的一种强烈感觉。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倡行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人的解放"的意义,她必将引领广大人民不断超越低级需要,健步走向"意义生活",提升人的"意义世界",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幸福作为人生最终目的,是所有价值的基本依据,也是所有制度设计的基本准则。自由、平等、人权也概莫能外,最终也须由人的幸福来说明。道德是幸福的先决条件,善是幸福的存在方式。达致幸福的关键在于变化气质,剥除身上的浊气,使善性光亮起来。  相似文献   

14.
所谓“扁的感觉”,是指借助于衣着,打破身体原有客观尺寸,突出、夸张某些部位,使身体的立体感变得模糊,使身体的平面感变得鲜明。 女孩子,除了脸部的美丽以外,身段体型的美也是十分重要的。从远处看,要留给人一个“扁”的印象,从近处看又要在腿、在胸等部位造成“圆”的效果。这样,体型就很好看,也很耐看。相对而言,“圆”的形象依赖先天较多,比较难以塑造出来,而“扁”的形象却容易创  相似文献   

15.
从心理学角度看工作幸福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员工的工作幸福指数是人力资源管理关注的重要基点.企业在吸引、使用人才的同时,必须关注员工的工作幸福指数.然而,我国企业员工的工作幸福指数现状并不乐观.从我国员工的工作幸福指数现状和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通过提高员工满意感、价值感、快乐感,从而提高幸福感,提高工作幸福指数,对最终实现员工和企业双赢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驱动着人类在外在幸福欲求和内在终极追求的悖论中,选择了生活幸福.片面的效率与发展成为我们追求幸福的生活准则,它诱发着消费生活的扩张,使产品的社会价值背离或扭曲其自然价值.相对于社会价值的周期缩短而言,产品的自然价值被环境分解的周期却相对地在增加;当产品社会价值的周期不断缩短,超过环境分解自然价值周期的极限时,生态危机便不可避免.所以,生态问题其哲学根据就是人类生存所必须面对的"心态问题";解决生态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人类生存的"心态问题".  相似文献   

17.
1 儒家思想以道德为主导,但不忽视幸福.自实然之存在说,若忽略幸福,人生不免于偏枯.自当然之理性说,人作为理性的存有,即能使幸福与道德相联系.因为道德属于理性之事,而为一切价值判断标准.此为人之所以高出于万物的所在.因此,人的实际存在以及属于存在的幸福虽然重要,但必须以道德为本.  相似文献   

18.
关系主义力图避免本质主义对某些概念横跨历史的永恒合理性.关系主义在相互的差异之中彰显彼此的存在.关系的多元存在很容易让人误解为是许多碎片的拼贴.  相似文献   

19.
福是由快乐、价值和自由三大元素组成的.应该从幸福的自我意识和幸福的社会化两个方面去提升人们把握和感受幸福的能力.幸福的时态特征提醒人们要把目光放在关注"当下"上,这样才能获得幸福的自我意识.一个人的幸福感还和他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每个人应当心存善念,帮助他人获得幸福,以增加自己的正向幸福.  相似文献   

20.
以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马可瓦多》为对象,通过对马可瓦多等人物形象的分析,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存在与幸福的关系的问题。认为现代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却造成了人的存在与幸福的疏离,形成了一种越努力离幸福越远的悖论。从而指出卡尔维诺理想中改善这种关系的有效途径——回归自然。但是由于现代工业文明的对人类生存的桎梏,这条路又显得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