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危害茎杆、叶鞘和叶片,削弱根部吸收能力,降低结实率,一般减产10-40%,严重田块可高达70%以上,一、发病规律。纹枯病发生发展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水稻拔节孕穗以前,病害呈横向发展,即增加发病丛数和发病株数,这一阶段,病情发展较慢,危害较轻。第二阶段水稻进入孕穗期以后,特别是孕穗期和抽穗期间,田间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纹枯病已经上升为水稻最主要病害,防治好水稻纹枯病是夺取粮食高产的关键。在防治策略上须严把四关:(一)打捞菌核关纹枯病主要靠菌核在稻田里越冬,越冬的菌核一般有60%—70%能发芽引发病害。清除菌核,能减少初次侵染的菌源,有效地减轻水稻前期发病率。方法是在田面耙平以后,适当加深水层,菌核比水轻,能随水漂浮,可用畚箕等工具把浮在下风的田边和田  相似文献   

3.
小麦纹枯病俗称花杆病,是小麦的一种重要病害,是由一种担子菌引起的。土壤中的菌核、病残体是病害的初次浸染源,同时小麦、水稻,玉米纹枯病菌能相互浸染,所以发病十分普遍,危害也日趋严重。其综合防治技术是: (一)农业防治。(1)选用良种。选用抗病相对较好的品种,如豫麦18、豫麦21、宿农8802等。(2)适期播种。播种不宜偏早,一般在霜降前后,并控制  相似文献   

4.
程鹏 《小康生活》1995,(3):15-17
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播种面积占整个粮食作物的25—30%,而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的40—45%。目前限制水稻产量除了施肥不科学,品种退化外,还受到病虫害因素的制约,它的病虫害种类很多,如: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稻曲病、恶苗病及螟虫、稻氏虱、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等几十种。这里对其中三大病害的防治做些介绍。  相似文献   

5.
水稻病害和虫害,虽有多种综合防治措施,但以农药来防病治虫,仍是当前防治病虫的主要办法。现将水稻一些病、虫危害症状及有教药防措施介绍如下:(一)白叶枯病:属细菌性病害。此病病菌一般在病稻草、病田谷种内越冬度寒,来年随流水传播到秧田或大田进危繁衍危害。秧苗期,移栽后生长期均可发病。发病始期,叶尖、叶缘呈暗绿色、水渍状,并很快变褐色,沿叶脉两侧扩大,最后发枯变白。病  相似文献   

6.
赤枯病是水稻生产上一种生理性病害,俗称“红僵苗”或“铁锈病”。近几年来此病在各地普遍发生,且呈逐年扩大、加重的态势。受害田一般减产1-2成,严重田块损失5成以上,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水稻白叶枯病又称白叶瘟、茅草瘟、地穴烧等。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全国各稻区几乎都有发生。在我们安徽省内普遍发生,尤其是江淮丘陵和沿江江南稻区受害最重,主要为害水稻叶片,造成叶枯,使叶片失去光合作用,严重影响育机物的合成。对产量影响很大。如果在抽穗前发病,顶叶(功能叶)枯死,一般减产3—5成:灌浆后发病损失较小,一般减产1—3成。如病害大流行时往往造成颗粒无收。(一)主要症状。病菌主要为害叶片。通常是苗期传染,中、后期暴发。秧苗期虽有  相似文献   

8.
纹枯病是早稻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危害茎杆叶鞘和叶片,削弱根部吸收能力,影响养分的合成、运输和积累,降低结实率,增加空秕率,一般可减产3—4成。应采取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措施进行控制。(一)农业防治:农业防治主要是加强肥水管理,提高秧苗抗病能力。偏迟、偏多施用氮肥,长期灌深水都易造成秧苗茎叶柔软嫩绿,郁闭严重,加重  相似文献   

9.
葡萄白腐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并多在梅雨季节发生:若防治不及时,对其产量及品质有严重影响。葡萄果桧染病在桧轴上出现水渍状浅褐色病斑并染及果粒,病粒初呈水渍状浅褐色,病粒表层有许多灰白色小点、病粒易落、严重时落满一地,未落病粒萎缩成猪肝色僵果,叶片染病初有水渍状病斑,扩展后有同心轮纹、病叶逐渐枯死。  相似文献   

10.
西瓜搭架栽培是一项新的增产措施,搭架西瓜可增加密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病害发生,比一般栽培的西瓜产量、产值均增加一倍左右。  相似文献   

11.
水稻烂秧是在秧苗期发生的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类。生理性烂秧主要是低温和秧田管理措施失误和不善所致;传染性烂秧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有稻绵腐病、稻腐败病和稻立枯病。传染性烂秧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制种田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 ,将制种稻田的病虫草害作为独立系统纳入质量管理体系综合治理 ,在大面积上取得了成功。具体阐述了调整制种水稻父、母本生育进程 ,从生理生态上避开、拮抗水稻螟虫、稻苞虫、稻瘟病、稻粒黑粉病的原理 ;详述了特殊的肥、水管理 ,以作物为本 ,实施健身栽培控制稻粒黑粉病、水稻纹枯病的系统理念和实施方法 ;给出了以效价比为标准 ,筛选新型农药 ,进行适当的化学防治作为整个管理系统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柑桔蒂腐病俗称“穿心烂”,是柑桔常见病害之一。蒂腐病最初由蒂部发生,随后蔓延至果实中心柱,引起中心柱腐烂。病果质差、难食,商品率低下。一、蒂腐病的类型及发病症状:(1)黑色蒂腐病:此病最初发生在果蒂或蒂部周围,色褐,后扩展至全果。发病初期.病菌由蒂部逐渐向脐部蔓延,在果面上形成不规则的条状病斑。病斑边缘呈波纹状,似水渍状,无光泽,后呈  相似文献   

14.
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穗头”、“红头瘴”,是苏皖两省小麦产区的主要病害,该病害主要发生在淮河以南及长江流域地区。近几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品种的更换,水浇地面积的增加,病区有所扩大。春夏之交,苏皖两  相似文献   

15.
玉堂 《小康生活》2005,(8):18-18
西瓜疫病又叫疫霉病,俗称“死秧”,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在西瓜幼苗及成株期均能发生,尤以西瓜生长后期、高温多雨条件下,发病迅速而严重。一般雨季来的早、降水时间长、雨量大的,发病早、病情重、损失大,田间发病高峰往往紧接在雨量高峰之后。叶片发病,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病,湿度大时腐烂或象开水烫过一样,干燥时病斑淡褐色,容易破裂。蔓基部发病,出现纺锤形水浸状暗绿色凹陷斑,包围茎部且腐烂,  相似文献   

16.
小麦叶枯病是一种常发病害。这种麦病在小麦出苗后至冬前便开始发病,不过不易明显出现症状。开春后,特别是小麦枝节后,此病才显出明显的症状,到小麦抽穗到扬花期,以至乳熟期,病害会大暴发,造成大量叶片枯黄死亡。叶枯病发病初期,病株叶片上出现渍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  相似文献   

17.
麦冬植苗前,淹灌土壤,犁耙后作成水稻秧田状,经澄实再进行植苗。其结果显示水耕植苗较旱地植苗单株分枝数高,分枝数与块根数之间至正相关关系;块根总量增加;年产量有一定提高,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8.
该品种利用航天育种技术培育成功,矮秆,株高80厘米左右,茎秆粗壮,叶片上冲宽长,深绿色,株型紧凑,分孽特强,高抗倒伏和小麦的三诱病,中抗纹枯病、白粉病。中羝品种后期落色好。穗型宝塔瓶状,穗粒数100—120粒,千  相似文献   

19.
枣疯病俗称“公枣树”,是枣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常能造成枣树的大量死亡导致毁园。一、症状识别:①枣疯病一般出现在开花以后。主要表现为花器退化、萌芽不正常,枝叶丛生,嫩叶出现明脉、黄化和卷曲成匙状。②病树叶先是  相似文献   

20.
一、人参果病害:(1)日灼病:又叫日烧病。因天气干旱、缺水.果实受烈日照射,而引起的灼伤。病状:主要危害果实,病部初呈似透明的皮革状,后变黄褐色斑块,干缩变硬后凹陷,果肉呈褐色快状。防治措施,增强土壤保水能力,夏季适当遮荫,减少阳光直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