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赞诺夫近年电影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扬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1):51-55
在俄罗斯电影蓬勃复兴的潮流中,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导演牵动着人们的目光。他就是艾利达尔·梁赞诺夫,他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仍然活跃在俄罗斯电影第一线的老导演。他的电影创作连接了两个时代,对考察俄罗斯电影的变化和发展具有不可多得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试析奥凯西的悲喜剧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敏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97,(4)
奥凯西是二十世纪爱尔兰民族戏剧运动中重要的剧作家,他创作的《枪手的影子》、《朱诺和孔雀》、《犁和星》共同构成了都柏林三部曲。他的戏剧极大地丰富了爱尔兰的民族戏剧,开创了剧坛新风。奥凯西创造性地将传统的悲剧与传统的喜剧叠影重塑成了全新的悲喜剧,即以喜剧的手法表现悲剧的实质,这是萧伯纳“矛盾修饰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奥凯西创作悲喜剧的原因大致有二:一为其辩证的生活态度,他一向认为有失方有得,“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二为社会对戏剧的要求和需要,观众渴望热烈的场面和诙谐的戏剧语言,对当时舞台上的中产阶级生活已感厌烦。 相似文献
3.
袁平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63-66
本文主要研究萧伯纳的悲喜剧特征。萧伯纳擅长于创作反映社会各层面的悲喜剧 ,他的创作不但表现了对国家社会的命运和前途的关注 ,而且在文学、艺术风格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袁平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3,2(1)
本文主要研究萧伯纳的悲喜剧特征.萧伯纳擅长于创作反映社会各层面的悲喜剧,他的创作不但表现了对国家社会的命运和前途的关注,而且在文学、艺术风格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董妍娜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6)
《鼻子》是芥川龙之介的成名之作。在1916年一经发表就受到了文学大师夏目漱石的大力赞赏,借此芥川顺利登上文坛。《鼻子》取材于中世纪故事,利用内供这个悲喜剧演员,将作者内心的苦恼幽默诙谐地表现了出来。可以说《鼻子》是在现实生活中顽固拒绝表白心意的芥川将现实生活中地苦恼表白出来的作品。文章即从现实生活中芥川的亲身经历入手,去探讨《鼻子》中所包含的芥川的苦恼。 相似文献
6.
赵康太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1)
悲喜剧是一种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的“第三态”戏剧,也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思维方式。但是,悲喜剧的地位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除了传统的审美思维的缺陷和历史地位的勿晰性外,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理论上缺乏对它赖以存在的哲学基础和审美思维特性的理解。亦此亦彼的“中介”性质,使悲喜剧成为悲剧的掌握方式与喜剧的掌握方式的携手并进.产生于“中介”之上的模糊思椎,也使悲喜剧在悲剧和喜剧之间划出了清晰的界线. 相似文献
7.
8.
田本相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1)
本文认为赵康太的《悲喜剧引论》不仅把悲喜剧作为一个审美范畴来研究,而且从理论高度上寻找到悲喜剧的美学本质,由此而打通了过去含糊不清、模梭两可以及掩盖于纷繁现象中的理论内涵,使得环绕着悲喜剧的一系列问题都得到阐释和澄清。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这部博士学位论文发现了悲喜剧理论的一片新天地,从而成为一部在戏剧美学研究上具有开拓性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9.
刘秀玉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5):121-123
贝克特戏剧兼具悲剧和喜剧的特点,但又绝不是将二者进行简单叠加,相反,他将二者巧妙融合,使其戏剧具有了明显的悲喜剧意蕴。贝克特戏剧作品产生的悲喜剧张力产生于失调、错位、矛盾的对抗之中,他采用喜剧的形式与手法表现悲剧性的世界,具有反讽意义的悲喜剧成为他传达心声的最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蒋道文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4):33-38
阿Q形象的美学形态到底是什么?是悲剧,还是喜剧?恐怕不能轻易作出判定。根据鲁迅对悲剧和喜剧所下的定义,透视阿Q形象,我们分明看到阿Q身上既有可贵的东西也有可耻的东西,也即是明显存在着有价值和无价值这样两种东西。据此我们有理由说,阿Q具有悲喜剧交融的美学形态,阿Q是一个典型的悲喜剧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11.
张兵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悲剧小说的巅峰之作,主人公苔丝悲惨多舛的命运以及她对命运的英勇抗争展现出震撼人心的悲剧美。对苔丝悲剧命运的描绘,集中反映了哈代对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丁畅松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4):67-70
宋惠莲是穷苦人家出身的女子。她机敏能干,美丽聪明, 也轻佻虚荣。她被迫自杀, 一方面是由于不堪忍受西门庆对她丈夫来旺儿的迫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自身性格的缺陷。她生活作风有些放浪, 但她不是坏女人。在与西门庆的生死斗争中,她始终与来旺儿站在一起, 履行着妻子的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13.
王鸣剑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4(4)
本文通过对郭沫若的恋爱观、艺术观及作品本身的分析,认为《瓶》并非是“纯粹的爱情诗集”、“感情的实录”和“苦闷的象征”,而是一曲有感于青春易逝的挽歌,是中年男人面对妙龄少女的爱情所生发的沉重、无奈与悲哀的复杂感喟。 相似文献
14.
程绍雨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3):57-59
《北京人》到底是悲剧还是喜剧 ,文坛上一直都在争论 ,虽然剧中确有一些喜剧因素 ,但笔者认为它的艺术风格是以悲剧为主调的现代悲喜剧 ,理由是它反映了一个悲剧的时代 ,有悲剧性的主人公 ,悲剧性的冲突和悲剧结构 相似文献
15.
新批评的批评理论不仅被运用于对诗歌的解读,也可被用来对小说进行剖析。通过细读,运用新批评的象征意义、神话原型、反讽以及张力等批评范畴来对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进行赏析,透过缺失的玫瑰来看福克纳对美国南方爱恨交织的复杂感情。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从历史继承、主体个性、人物塑造和时代价值等主要因素方面述及《百合花》的成功,揭示通过创作风格体现出来的创新意识、艺术剪裁,特别是在人物性格发展的深层挖掘等方面所形成的与时不同的审美特点和时代审美价值,挖掘出茹志娟十七年时期短篇小说创作对当时规范化创作的成功突破、对当代文学创作和评价的启示性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建勋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钢琴,是欧洲音乐文化的一个优秀成果。我国是具有消化、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无尽能力的国家。中国钢琴曲对西方钢琴音乐而言,是一种新的钢琴音乐;对于中国传统音乐而言,又是一种新的中国音乐。20世纪中国音乐的发展,提出了对多声思维的客观要求。中国钢琴曲创作成果,是中国现代音乐多声思维创造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国钢琴曲的创作历程说明伟大的中华民族善于吸收并创造自己新的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今年3月12日,是蜚声中外的我国优秀作家和乡土文学家刘绍棠逝世10周年纪念日。作为他的挚友和同乡,我谨以此文记述他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和乡土文学建设的卓越贡献,以示对他 相似文献
19.
20.
所有爱情诗的题材是一样的,但在爱情的表达方式上却不尽相同。《一朵红红的玫瑰》中诗人不落痕迹地运用时空传达对爱人永恒不变的爱情,起到很传神的作用。本文试从时空观的角度来赏析《一朵红红的玫瑰》,感受这首经典爱情诗中的穿越时空的爱恋,并管窥传统时空观对于传统诗歌建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