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论农业规模化经营及其国际经验和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历史趋势。国外在农业规模化经营方面的成功经验,包括:鼓励土地相对集中、鼓励劳动力转移、扶持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发展共同经营和委托经营以及财政信贷、价格和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必须从土地流转入手,加大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逐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强农业竞争实力才能实现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我国土地集中经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土地集中经营面临如下问题:农民对于土地集中经营后的补偿、监督和制约机制缺乏信任;农民对于土地集中经营后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存在后顾之忧;农民对两极分化存在担忧;目前的社会大系统还不能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为: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提高其对土地集中经营的认识;加强对农民从事其他产业生产劳动的能力培训;加强政府的支持、监督和控制力度;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土地集中方式;做好城乡统筹规划;在土地集中经营过程中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采取多种形式,造就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制度的四次重大改革与启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以来,从优化土地和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经济资源配置,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出发,我国农村的土地制度,进行了四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是,把封建所有制土地制度改革为农民私有制土地制度。它是通过没收、征收地主、富农、公尝、宗教等封建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和农村劳动者而实现的。它的特点是,土地所有权和经营、使用权高度统一,农民生产积极性泽高。以农户家庭为经营单位,生产规模细小,适应当时农村低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发展要求,土地产权可以流动,允许买卖、出租、典当、赠与等交换活动,有利于土地等资源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和农村的长期发展,需要在创新的基础,形成一种具有合力作用的组合制度。家庭联产承包制、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民主政治是这种组合制度中三个最基本的单元制度。家庭联产承包制实现了土地所有权的公有和土地经营权私有的有效结合,从而一方面防止了土地的兼并和集中,另一方面保证了“耕者有其田”这基本原则的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克服了家庭联产承包制条件下,农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实现了农业制度的再创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落实和巩固联产承包制、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政治上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5.
若将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史进行分割,90年代以前主要集中在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制度创新上,而在90年代以来,则注重农业经济产业化经营的制度创新,这种创新行为同样发端于农民自身,继而为理论界所关注和决策层所认可。一种发展模式的质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潜藏在农民中间的生产热情曾迅猛激发出来,也可认看作是迄今为止农村改革最成功的一步。然而,由于受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约束(土地的不可流转性)和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大量的农村经济依然是农户经济,这种制度安排下的农村经济要想跳出低效率、低收益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一条路…  相似文献   

6.
从上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到80年代的联产承包,符合合伙的要件,从形式上来说也没有剥夺农民的土地所有权,这为从合伙法律制度上解决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提供了可能。本文设想,以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回归为基础,建立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新的实现形式,即农民以属于自己的土地作为资本,设立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实现土地的集中经营,进而实现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践证明,这种以户为核算单位,以人口为依据平均承包土地分散经营的办法,突破了过去集中、僵硬、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把农民为主体的劳动者与土地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更直接、更密切的结合起来,保证了广大劳动者的经营自主权、消除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绝大部分村社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一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经济基础比较厚实的乡镇开始由温饱向小康水平过渡。  相似文献   

8.
要解决重庆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关键在于着力推进重庆的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进程,而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又是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的核心,是改善农村落后面貌的重要举措。因此加快土地流转以此引导农村土地集中、兼并成为解决当前重庆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重要战略。本文在分析了重庆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特点的同时,针对目前流转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永州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550万人口有85%在农村。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一项带全局性的战略任务。去年以来,我们认真总结我市10多年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实践,借鉴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提出了“稳步推进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工业向小区集中,人口向小城镇集中”的发展思路。推进“三个集中”是为了从更高层次谋划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一、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必须控索新的路子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突破了单纯的粮…  相似文献   

10.
“三权”分置思想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农地权利的市场化又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关键。在“三权”分置之下,市场主体取得的经营农村土地的权利在法律上体现为土地经营权,为反映丰富多彩的市场交易形式,宜将土地经营权定性为债权。但为使市场主体取得稳定的经营预期,法律上应赋予土地经营权以登记能力,明确未经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均可作为农地担保融资的标的,基于担保权设定后权利人仍然行使经营土地权利的事实,在体系定位上应属抵押权范畴,并采登记生效主义。  相似文献   

11.
朱文强 《河北学刊》2006,26(5):148-152
本文以无锡、保定农村经济调查资料为例,说明农业土地经营小型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人民公社对土地曾实行了大规模经营,由于诸多弊端,导致了农业生产的低效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中国农村重新回到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方式,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近年来,在无锡、保定地区,随着农民大规模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并将土地转包给种田大户、村集体或工商企业,从而出现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业向现代化发展的喜人现象。但是,这种较高成本的农业现代化只能是少数经济发达地区才能做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土地股份合作制作为农业经营模式和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机制的创新探索,进一步优化了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推动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胶州市在实践中,形成了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自愿、有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序流转、规模经营的原则及政府推动、把关定向,实现土地流转规范化;特色带动,创新模式,实现土地流转规模化;转移促动、集中资源,实现土地流转社会化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正在进行着深刻的产业革命。“家家划地、户户种田”这种“小而全”的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的经济模式,伴随着农村温饱问题的解决以及分工分业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崛起而逐步走向解体。与此相应,越来越多的农户脱离或亟待脱离土地而走向农村经济的高层次——农村工商业开拓,而闲置出来的土地则不断向种田能手集中。这样,我国广大农村客观上必然会出现一个土地与劳动力“重新组合”和逐步集中的经济过程。如何在理论上把握土地集中这个在农村深化改革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呢?笔者拟就土地集中的客观必然性、加速土地集中的措施以及理论上有待研讨的课题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一、全省目前土地经营规模现状 根据1986年我们对12个县(市)的调查和各地送来的材料综合研究分析,总的情况是我省目前土地经营规模比较小,耕地集中的程度较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土地经营规模很小,地块分散零碎。1986年末,全省农村共有耕地9512.4万亩,户均经营耕地4.41亩,劳均负担2.15亩。全省15个农村固定观察点为790户观察户,1986年共经营耕地3609.5亩,地块共11084块,户均14.03块,亩均3.07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土地合理流转实现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农地经营模式单一,农业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势。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户承包地经营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土地流转明显加快。我们要以土地流转为契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农村改革伊始率先选择了土地使用制度的变革。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的确立,标志着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为核心的第一步改革的伟大成功。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实现,使农业微观经营组织得以再造,从而使农村劳动者财产权利的主体地位得到不同程度的确认。因此,农村第一步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村劳动者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然而,农村初步改革虽在土地集体使用制度上取得突破,但却发生了阻滞,致使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这一农村土地制度巨大成功的背后隐含着明显的制度缺陷和政策不足,在相当程度上对农业经济特别是粮食生产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自天山南北广大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以来,新疆出现了连续12年获得农业丰收的好成绩,这就显示了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完全适合新疆农村的特点、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各族农民的意愿。当前,深化新疆农村改革的基本任务,当然仍是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但是,我们同时还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在发展规模经营、统一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代名词。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核心是农村土地制度。经过改革,“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土地经营制度被打破,也就是说,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在土地经营上,取而代之的是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标志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30多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变迁,主要是围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展开。可以说,中国农村改革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土地制度改革都是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围绕经营权而展开的。可以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发展、完善是农村工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家庭承包经营机制的建立和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举世公认的。但是,由于运行中的偏差和本身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示它与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现代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一些矛盾。这样,就在客观上提出我国农用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模式必须进一步完善与再转换的新课题。中央提出的,“鼓励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的思想,为我们研究土地经营模式的再转换以及目标模式的构想提供了一条路子。  相似文献   

20.
试论近代中国的土地占有关系及其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整个近代中国农村土地占有关系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处于统治和支配的地位,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近代中国土地占有关系变化的新特点是:部分地权由地主向新兴的军阀官僚手中转移,土地占有关系中出现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的变动,土地占有者向城市移居逐渐增多,南方水耕地区比北方旱耕地区土地占有更集中,从抗日战争开始,土地占有关系总趋势是趋向分散,而不是越来越集中。近代中国土地占有相对集中,这并不是土地自由买卖的结果,而是土地占有者以借债和租地为诱饵,乘人之危压价收买,讹诈骗取,依仗权势等巧取豪夺的恶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