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徐霞客考察旅游中的生态旅游特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霞客是中国古代优秀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游记》的记录详实可靠、准确具体,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生态旅游以自然为基础、教育性或学习性成分、可持续性三条判断标准。从地点的原始性和自然性、目的的求知性、行为的生态保护意识三个角度对徐霞客的考察旅游进行了探讨,发现徐霞客的考察旅游已带有原始的生态旅游特征。  相似文献   

2.
徐霞客把旅行与学习、交流、陶冶情操等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旅游的实质意义。在徐霞客身上,可以看到一种爱国、爱生活、爱科学的国民素质,这也正是当代中国人所缺乏的一种素质。如今,很多旅游者不懂礼仪、触犯禁忌,旅游文化内涵与国民旅游素质相对欠缺,今天通过研究徐霞客,最重要的是让徐霞客成为一个载体,可以学习徐霞客在旅游中的科学、实践、创新和坚韧精神,这对提高国民的素养有深远意义,从而可以推进国民旅游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三个有代表性的徐霞客年谱中有关徐霞客家史、徐霞客交游、生平的十余个史实,进行考订,纠正了年谱中的一些错误.它们是徐元献之师张亨父的籍贯,徐经、唐寅中举时间,徐屺、徐亮工死事,文震孟等题跋黄道周赠徐霞客七言古诗的时间和地点,徐霞客"西陵"访仲昭事等.  相似文献   

4.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探险家和游记文学家,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堪称我国明代后期的一部百科全书。《徐霞客游记》所记旅途见闻及佛僧言行举止,对理解当时佛教的生态文化及相关习俗与制度有重要作用,据此也呈现出当时佛教生态文化的若干特点,也对它们对徐霞客生态思想及行为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徐霞客游记》不仅是部地理著作,而且真实地展示了我国明朝末年的社会结构、阶级关系、人口流动状况及社会的病态,为我们研究明末社会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徐霞客在社会考察中同情民众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的品质,仍值得今人在社会史研究中学习。  相似文献   

6.
江阴徐霞客家族有着颇具个性的文化传统,主要表现为富于藏书、文子文孙、学风标新、重视立言等特点。这些家族文化特点为明末科学伟人徐霞客学风的形成提供了丰富养分,对其科学考察事业及其成就的取得产生了重要作用。这些都是我们在研究徐霞客时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7.
浅谈徐霞客游记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的视角对《徐霞客游记》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解读了《徐霞客游记》中所主要涉及的山水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在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柏邦妮 《社区》2012,(20):18-18
四十岁的徐霞客说,他的一生中有八回心醉神迷。一回是梦。一回是记忆,还有一回是一幅画:那幅画描绘在冷庙的破壁上.有一个像他的人,还有一个像她的人。徐霞客举着火,他们同在一幅画上,却隔着山隔着水。  相似文献   

9.
《徐霞客游记》的旅游文化融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文化融合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与当地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不断吸收、融合的过程,世界旅游大潮中,这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势不可当的。徐霞客旅游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以文化为内涵,他在其30多年的旅行考察中较好地与当地文化进行了交流与融合。《徐霞客游记》中体现的文化融合符合了当今这一潮流。今天如何在徐霞客旅游文化视角下看待出境旅游中外文化的冲突、交流和融合对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旅游形象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霞客游记》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而且具有一定的民俗学价值。徐霞客把地理研究与人文精神的探索融为一体,在考察中深入民间、不耻下问、抓住典型,根据亲身经历,于书中留下了大量古代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的记载,为研究明代这一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史提供了宝贵资料。该书的民俗记载,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生产、风情旅游,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1613年和1632年徐霞客三次到天台山旅游,写下两篇《游天台山日记》。其中对天台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分别作了详细的描述和记录,不仅在科学上有超时代的真知灼见,在旅游路线的选择方面也别树一帜,如总是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穿插、相互交融,使每类不同的景物相互衬托、相映成趣,以期达到多方面的旅游目的;在旅途中又常常把惊险和悠闲、庄严和随便等不同场面有机结合起来,以利于长期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取得理想的旅游效果,等等。因此,本文认为徐霞客天台之行所选择的旅游路线至今仍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可作为天台山旅游路线设计的重要依据,也为其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导游路线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徐霞客与鸡足山的关系,讨论了云南地区明清时期的若干历史背景,即实学思潮对云南的影响及晚明士风等问题,具有地方文化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徐霞客之游历探奇,毫无任何功利色彩,完全是为了满足知识学之求知兴趣,为中国实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游为性灵之游,性情之游,出尘之游,求真之游,生命之游。《徐霞客游记》字里行间,皆有天然之真性真情凝敛其中。而霞客一生精力均在用世,本质上仍为一儒生,对明末清初学风之影响,亦可说有导夫先路之作用。他的包括贵州在内的西南之行,中州士人向来均认为是从未有过的创辟之举。《游记》历来受到学界的重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填补了时人对西南史地认知的空缺。  相似文献   

14.
静闻禅师和徐霞客同行赴云南鸡足山 ,在衡阳湘江被强盗打劫 ,静闻被创伤 ,但仍继续旅行 ,在将离开桂林时生病 ,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 ,拖着病体到达南宁 ,终于不治。明代学者有“静闻被创死”之说 ,本文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5.
作为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王士性与徐霞客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长期而广泛的旅行和游历,但他们的旅行情况不尽相同.宦游与私游这两种不同的旅行方式使两人在出游时间、旅行路线、交通工具及饮食、住宿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这些旅行上的差异又对他们的著述和成就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两人著述对后世的影响和社会对他们的评价大不相同,这与中国重经验轻理论的文化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徐霞客游记》形象塑造的独创性进行探讨。阐述了其主要表现为:集中塑造了中国古代非仕非隐而充满了科学探索精神和开拓人生新途的社会实践者形象,塑造了既逼真而又充满灵性的自然客体的奇特形象,在细节的逼真性和总体形象完整性的统一中,又塑造了科学价值与审美价值交融统一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是由 50多个兄弟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千百年来形成了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优良传统。徐霞客出身于江苏江阴名门雅士之宅 ,在其漫长的 30余年的游历过程中 ,遍访兄弟民族 ,采撷各民族的风情习俗 ,同各民族友好交流与相处 ,并在其“游记”中留下了许多生动的记载。表明他在民族关系上作出了宝贵贡献。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徐霞客游记》作为日记体游记散文,虽然是一篇篇、一节节、一段段分列成文,但它既不是散文选集或汇编,也不是单篇分类编集,而是一部完整记述游踪、游历、游观、游感及其科学发现的专著。其结构的完整性、条理性、层次性都充分显示了极具特色的结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9.
许学夷明诗辨体批评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明代诗歌的价值,明清以来有诸多纷争。许学夷对明诗总体成就的认识及对明代诸名家诗的辨体批评实践,对于我们更为客观地评价明诗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许学夷认为,明诗总体成就虽无法与前代相比,但这并非等于明人没有创作出直追唐人的好诗。明诗成就最高的两种体裁是歌行与七律。明初高启、杨士奇等人擅长五言古诗,明中后期诗人无法企及;歌行体各个时期均有大家,以李梦阳、高启成就为最高;七律在明中后期较为纯熟,何景明为明朝七律第一,至嘉靖诸子虽气象宏大而实少变化,日益趋于雷同。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世家大族,苏州瓜泾徐氏有其深厚的家族精神传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忠孝节义,一为经世务实。瓜泾徐氏的家族精神传承在文学创作中得到具体而微的彰显,而在明末清初这样的特殊时代表现得尤为突出,徐汧父子的诗文创作则又是其中之典范,显示出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