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前夕,川陕交通处在由古代驿站交通向现代公路交通的过渡阶段。秦岭南北的川陕地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特别是1932年,国民政府作出了以西安为西京、以重庆为陪都的决议后,川陕交通举国关注。在此背景下,何庆云、李文一、吉尔门、林散之四位风华正茂的中外学人,从1932年至1935年,通过秦蜀古道畅游川陕,记录了古蜀道最后的辉煌,全方位展示了古代栈道向现代公路过渡时期的川陕交通面貌。何庆云在1932年9月12日到9月20日,从汉中到宝鸡,用八天时间。此时川陕公路还未动工。李文一的汉中至宝鸡之旅,从1935年的6月8日至6月15日,前后用了8天时间。美国记者吉尔门由成都到汉中大约用了九天时间,由汉中到凤翔大约用了六天左右的时间。书画家林散之自汉中至成都,一千四百余里,用了十九天。李文一与林散之都看到正在建设的川陕公路,但他们经行的仍然是“连云栈道”。连云栈道仍然是川陕交通的官驿大道,在1937年之后川陕公路完全取代了沿续千年的古栈道。  相似文献   

2.
战后美台投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与中国台湾的投资关系,表现为从美国对台湾单向的间接投资开始,发展至双向的直接投资,且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美台投资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现了台湾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依附和从属关系。这种依附关系并不因台湾经济的发展而弱化,反而在不断加深之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近年来备受关注,投资总量持续增长,但在美国全部外国直接投资中的相对规模仍较小。在中国对美直接投资总额中,私营投资的比例增加较快,投资产业范围更广,同时中国企业在美并购仍受制于"国家安全"因素考量。美国政界、商界和公众等对中国投资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异,联邦政府对涉及"国家安全"的并购审核审慎,州和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中国投资增长以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增长。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内在需求和国家政策的外在推动,加上美国投资环境等有利因素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加速流向美国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4.
对于投资国来说,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对投资收益和潜在收益有较大影响。为了研究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对中国产业的影响,本文基于比较优势,构建发展中国家OFDI决策模型,通过构造评价指标以及构建回归模型,并利用2005-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出口数据、行业相关数据对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作为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两个重点产业,第二、第三产业可以为提高本国对应产业的比较优势提供支撑;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美国自身的产业比较优势、其他国家对中国直接投资、中国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各行业从业人员数均有助于提高中国产业比较优势;由于中国内部约束和外部约束的原因,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对提升中国产业比较优势的作用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罗汝敬在宣德六年(1431)年至正统三年(1438)年曾四次入陕督理屯田、河渠等事。因在陕为政果敢,遭人诬陷而两次获罪下狱。可以说,罗汝敬的个人命运与西北屯田开发关系密切,仔细梳理罗汝敬在陕期间的所作所为,发现其罪状有诸多被冤枉的成分。由于罗汝敬在陕西军屯的恢复和水利设施的管理方面多有建制,使宣德中期陕西军屯与永乐后期相比有较大恢复。随着罗汝敬离陕,明代西北的军屯从此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6.
乡土神、福禄财神和行业神是社旗山陕会馆中供奉的三种主要神灵,乡土神占主体地位,但这三类神界限并不明显,人们把它们并置在会馆中共同敬奉以求平安富贵.儒、道、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影响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山陕会馆的建筑装饰中就可看出儒、道、佛思想的无所不在.山陕会馆处处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宽厚的和谐境界.山陕会馆以其丰厚的政治、经济、艺术等内涵成为我们看取明清社会的一面镜子,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多元融合之美.  相似文献   

7.
根据协整相关理论利用福建省1979-2004的年度经济数据,对外国直接投资、国内投资、就业人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上述四个变量之间以及 FDI 和国内投资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5—2014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州际面板数据,采用GMM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资源禀赋和技术创新能促进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且资源禀赋的影响力度高于技术创新,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目前仍处于以资源导向为主,以技术导向为辅的阶段;分区域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美国东部地区技术创新对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影响力度大于资源禀赋,而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对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影响力度更大。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华直接投资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发布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对美国在华直接投资现状、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受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偏低、企业生产技术落后、高素质人才缺乏、外商投资产业政策限制、企业并购困难、美国对华高技术出口限制等因素的制约,目前美国在华直接投资规模仍然较小,对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还较小。  相似文献   

10.
明代,陕晋商帮同时崛起并长期位居全国十大商帮前列,清代,晋商与徽商分执商界牛耳,形成"南徽北晋"格局,而陕商退居第三直至沦为商界末流角色。陕晋商帮的地位变更代表着他们实力的消长,立足于两大商帮的发展轨迹,分析出导致这种地位变迁的因素有四个方面:第一,晋商的合伙制为主经营管理模式优于陕商的家族经营管理模式。第二,晋商选拔培养人才环节胜过陕商,秦地重儒轻商与晋省重商经商不同社会风尚造成两地经商人才的落差。第三,陕商与官府关系疏远,晋商注重与官府的公关活动,晋商得以在不同时期保商权拓展商路。第四,陕晋商帮遭受的战乱破坏程度和时间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制度环境会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影响,但是不同的产业有着不同的制度密集型特征,制度环境对不同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是否一样,现有文献还没有就此进行过研究。本文基于美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制度环境对美国投资于海外金融、专业科学技术服务、食品和机械四类产业的影响。制度环境对金融、专业科学技术服务等高端服务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要远大于食品、机械等制造产业。根据研究结论,并结合我国正面临的由出口导向型的制造经济向内需驱动的服务经济转型现实,文章最后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红四方面军创建的一个重要根据地。学界对其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史料的搜集整理以及相关学术问题探讨方面,尚有许多不足。可以通过探讨问题、挖掘新史料、开拓视野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和推动川陕革命根据地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明清山陕商人在河南的经贸活动,论述了明清以来山陕商人在河南进行会馆建设的基本情况;并进一步评述了这种经贸活动和会馆建设对于推动明清河南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因素的增长、加强中西部区域经济文化交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明清陕西山陕会馆的特点及市场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明清陕西山陕会馆创建和分布的若干特点,探讨了这些特点形成的社会经济原因,并对陕西商人在陕西本土建设会馆的特殊现象进行了研究,论述了明清陕西山陕会馆所包含的市场化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大省陕西省为例。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陕西省15年来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科技投入经费等指标与陕西省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协整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以及动态影响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有益于航空航天制造业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外商直接投资视角的中美贸易不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美国对中国直接投资的角度,基于1983-2006年的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会扩大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而中国对美国的进口会促使美国资本进一步流入中国;虽然在短期内美国对中国直接投资对其出口具有替代效应,但是长期来看美国对中国直接投资对其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江苏沿海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资本国际化流动速度在不断加快。以江苏沿海地区1991—2008年GDP和FDI的数据为样本,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该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更好地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如何让外资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提出了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明清山陕商人在甘肃的经贸活动,论述了明清以来山陕商人在甘肃进行会馆建设的基本情况;并进一步评述了这种经贸活动和会馆建设对于推动明清甘肃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因素的增长、加强中西部区域经济文化交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商直接投资可以通过资本弥补效应、就业创造效应、技术扩散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四条途径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以四川省1993—2005的数据对该省的外商直接投资通过上述途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作实证分析,文章认为要增加外商直接投资的贡献度,就必须消除阻碍上述四条途径充分发挥作用的措施,并创造条件增加所吸引外资的数量、提高所吸引外资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川陕苏区作为全国第二大苏区,在开展对敌武装斗争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工作,这表现在宣传工作上就是出现了大量以苏区经济工作为中心的报道。本文通过梳理并解析苏区有关经济政策指导思想与实践活动的宣传报道,重新认识和估价有关川陕苏区的经济建设及经济报道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