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原油价格的变化与资本市场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基于VAR模型和多元GARCH模型,从均值与波动率两个角度出发,可以看出:WTI原油价格对上证指数的均值溢出效应较微弱,波动溢出效应不显著;大庆原油价格对上证指数并没有显著的均值溢出效应,并且波动溢出效应也较弱。  相似文献   

2.
以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现货价格(WTI)、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Brent)、中东迪拜原油现货价格(Dubai)和中国大庆原油现货价格(Daq)为代表性的研究对象,运用耦合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CDFA)对国内外原油市场之间耦合关系的多重分形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原油市场之间的耦合关系具有明显的多重分形特征;厚尾分布和长记忆性是产生多重分形特征的主要原因;无论就长记忆性而言,还是就厚尾分布而言,WTI对原油市场耦合关系多重分形特征的影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会危及我国能源安全。运用GSADF方法对2000年1月—2022年7月WTI原油期货合约的周度数据进行价格泡沫检验,结果显示:国际原油价格中存在多次不同程度的泡沫,在金融危机、美国页岩革命和新冠肺炎疫情等事件的冲击下,原油价格泡沫的存续期间较长且强度较大,稳健性检验也支持这一结论。进一步展开成因分析可知,供需因素和金融因素是推动油价泡沫产生的主要原因。为防范能源风险,我国应增强原油储备能力、拓宽原油供给渠道,健全国际原油监测、预警机制并推动新能源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国际石油市场的复杂性,本文不仅考虑油价时间序列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且在模型中加入油价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小波分析与多元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原油价格预测模型。并且对WTI(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月度价格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运用Census X12方法和H-P滤波对2004-2016年福建省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和2003-2015年福建省农产品零售价格指数进行分解,获取原序列的季节成分、趋势成分和周期成分。实证结果表明:福建省农产品生产价格和零售价格都存在季节性波动特征,生产价格的季节性波动幅度大于零售价格;生产价格和零售价格的趋势特征相似;生产价格的周期波动幅度大于零售价格。波动结果说明,农产品生产者承受的市场风险远大于零售商。进而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农产品价格传导机制。结果显示,福建省农产品生产价格受预期零售价格的影响,农产品零售价格也受预期生产价格的影响。最后用黑色预警方法构建福建省农产品生产价格预警模型,提出了提高农业合作社质量、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和区域性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预警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B-P滤波对1999-2012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指数进行处理,观测到我国农产品价格呈现出4个波动性周期,并且表现出明显的不可重复性和非对称性;再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与非对称GARCH族实证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检验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具有稳健性特征,并且EGARCH模型描述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更为有效。最后绘制EGARCH模型的市场信息冲击曲线,进一步验证结论。  相似文献   

7.
采用B-P滤波对1999-2012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指数进行处理,观测到我国农产品价格呈现出4个波动性周期,并且表现出明显的不可重复性和非对称性;再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与非对称GARCH族实证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检验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具有稳健性特征,并且EGARCH模型描述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更为有效。最后绘制EGARCH模型的市场信息冲击曲线,进一步验证结论。  相似文献   

8.
基于ARCH类模型的国际粮价波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价的波动最终会给一国的粮食安全带来巨大风险。了解国际粮价的波动特征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措施稳定粮价,避免粮价波动的国际传导对国内粮食市场进而对粮食安全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建立ARCH类模型,分析各类粮食国际价格的波动规律。得出的主要结论有:国际粮价波动存在明显的集族性;外部冲击对国际粮价波动具有持久性影响;国际粮食市场不存在高风险高粮价的特征;国际粮价波动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而且粮价上涨的信息引发的粮价波动要大于粮价下降的信息引发的波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际农产品特别是大米、小麦、大豆、玉米等大宗农产品的价格先后在2006年和2010年急剧上涨。金融化因素逐渐影响农产品市场结构,传统的供求状况难以全面反映农产品价格波动,而原油价格、期货价格、货币供应量与美元汇率的变化大大推动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首先,通过对国际农产品价格及其影响因素建立时间序列模型,着重分析美元汇率、原油价格对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后,农产品金融化趋势明显增强,国际农产品价格与美元汇率和原油价格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其次,分析了农产品金融化对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并提出应对农产品金融化趋势的对策建议,指出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农产品"走出去"战略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应对农产品金融化趋势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我国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内在机理,首先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成因、价格波动与影响因素之间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多Agent技术,构建了农产品价格波动动态模型,并对多因素间的协作过程与工作原理进行了设计;在多Agent模型下,以小麦市场价格趋势数据为对象,借助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ARCH)对价格波动规律及强度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对ARCH模型进行变换形成TRCH模型,进行了模型的检验与估计。通过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农产品价格波动动态模型能有效的反应价格波动的内在机理,有利于实现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事先预警。  相似文献   

11.
基于GARCH模型的WTI和Brent原油价格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国际原油市场对我国经济的重大影响,对美国WTI原油现货市场和欧洲Brent原油现货市场的油价波动做了基于GARCH模型的价格风险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扰动项分布的假设中GED分布在99%置信水平下的失败率偏小,能够较好地刻画石油市场收益率分布的厚尾性,正态分布也能够准确地度量国际原油市场价格风险,但较GED分布容易导致风险的低估,而t分布的测度过于保守,仅适合于石油市场剧烈振荡的时期;WTI市场收益率的条件异方差性比Brent市场更为显著,考察期内平均和最大的VaR值大于Brent市场,发生极端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大于Brent市场,而Brent市场在95%置信水平下的失败率显著高于WTI市场,发生风险事件的频率高于WTI市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16年国际油价的演变历程以及Brent与WTI价差进行回顾,分析全球石油市场供需情况,发现2016年供需形势已有好转。并结合非基本面因素的变化以及对2017年各经济体经济发展的预期,据此对2017年国际油价作出预测: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2017年Brent、WTI两市明显价差减小,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加剧,呈小幅上扬的态势。预计Brent、WTI原油平均价格为60美元/桶和62美元/桶,价格波动区间为55~65美元/桶。  相似文献   

13.
2019年国际原油价格在以小幅增长开局后,受供过于求基本面影响冲高回落,于中低位持续震荡。展望2020年,从基本面和非基本面着手,分析全球经济、供需、美元、黄金、市场投机和地缘政治等因素未来动向,对2020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进行整体展望和预测。预计2020年Brent、WTI两市价差明显,国际原油全年均价将不会出现大幅增长,日常运行将延续震荡态势,对Brent、WTI原油均价预测结果为61~71美元/桶和53~63美元/桶。  相似文献   

14.
国际油价波动与中国成品油价格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扰动项为正态分布的GARCH模型研究了Brent、Dubai和Minas原油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以Kupiec的失败频率检验法检验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刻画考察期的原油收益率波动特征,也能较好地度量上述3个原油市场的价格风险。由于中国成品油定价过程中参照Brent、Dubai和Minas原油市场,文章对3个原油市场的历史数据拟合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通过组合波动最小原理得出3地市场的权重比为0.238 9∶0.575 9∶0.185 2时,中国成品油用油成本的波动率达到最小值。通过蒙特卡罗模拟验证了这一结果,实证表明在75美元/桶的国际油价水平下,置信水平取95%,使用最优权重能够减少用油成本波动0.16~0.17美元/桶。  相似文献   

15.
2018年,国际原油价格经历平稳开局后,减产协议、核制裁等多种因素交错影响原油供需,导致全年市场波动较大。展望2019年,从基本面和非基本面着手,分析全球经济、原油供应、库存、汇率、市场投机和地缘政治等因素的未来动向,对2019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进行整体展望和预测。综合考虑国际原油市场各影响因素,结合预测模型客观计算和专家的主观判断,2019年国际原油价格将出现阶段性较大幅度涨跌,但整体还将保持低位震荡态势,Brent、WTI两市价差不确定性增大。预计Brent、WTI原油均价将会达到57~72美元/桶和51~66美元/桶。  相似文献   

16.
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各种超预期因素引发原油供给担忧,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并剧烈波动。展望2023年,从基本面和非基本面着手,分析全球经济、供应、库存、美元、黄金、市场投机和地缘政治等因素未来动向,结合预测模型客观计算和专家的主观判断,对2023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进行整体展望和预测。预计2023年国际原油价格中枢回落,市场供需偏紧,地缘政治因素持续扰动,短期不确定性较大,Brent、WTI原油均价将在82~92美元/桶和77~87美元/桶。  相似文献   

17.
2021年全球经济恢复性反弹带动原油消费强劲增长,同时受制于原油供应偏紧,原油市场全年处于供不应求局面。国际原油价格整体走强,年均价较2020年大幅提高。展望2022年,全球经济将从恢复性反弹回归正常有序复苏,原油需求增速逐步放缓,受新冠疫情反复等因素冲击,或将出现阶段性大幅波动;OPEC+将延续稳健增产路线,美国原油产量增加,带动原油供应显著提高;美元保持相对强势、期货市场看空、金价反弹动力有限释放利空信号。美国和伊朗谈判僵持、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持续升级加大了原油市场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原油供应预期。综合分析,2022年国际原油市场需求恢复、供给不确定性增大,油价将持续高企,在新冠疫情、地缘政治等不稳定因素影响下,油价波动增强。预计Brent、WTI原油均价将在83~93美元/桶和78~88美元/桶范围。  相似文献   

18.
假设股票收益率序列服从具有厚尾特征的GED分布,利用多种非对称性模型描述和检验了沪市股票日收益率序列的波动性特征,发现股票价格波动具有条件异方差性,并通过对股票市场信息影响曲线的分析,刻画了沪市股票价格波动中的显著非对称性。这说明股市波动对于不同的政策干预和信息冲击具有不同程度的反应,且非对称性的方向与以往结论有所不同,说明我国股市风险变异特征和收益状况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利好消息"对股市的刺激作用需要其他市场干预的配合才能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9.
2020年,国际原油均价较2019年大幅降低,震荡幅度显著扩大。展望 2021 年,从基本面和非基本面着手,分析全球经济、供需、美元、期货、地缘政治和能源结构等因素未来动向,对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进行整体展望和预测。预计2021年国际原油市场供需呈现紧平衡态势,原油价格将震荡上行,但需警惕突发事件的短期冲击,Brent、WTI原油均价预测结果在44~54美元/桶和41~51美元/桶范围。  相似文献   

20.
2017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OPEC主导的限产协定效果的显现,下半年国际原油市场持续攀升。2018年的油价将延续2017年的走势。从全球经济形势、供需基本面因素、美元汇率和地缘政治风险等方面,对2018年油价走势进行了发展态势展望和预测分析。综合考虑影响油价涨跌正负效应,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国际原油供给和油价影响因素态势发展下,2018年油价将会相对稳定,全年或将出现阶段性大幅度涨跌,但是整体还将保持上升态势,预计Brent、WTI原油均价将会达到54~64美元/桶和52~62美元/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