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庄子>是苏轼博大人格和深厚思想的重要渊源.苏轼对生命自身本质的追寻深受庄子影响,他对生死祸福有超凡脱俗的透彻领悟.他推崇的理想人格任性逍遥,随缘放旷,摆脱名缰利锁,追求心灵自由.庄子思想指引苏轼在被贬生涯的恶劣的社会环境和生存环境中,超越苦难,寻找自我生命的新的价值,他的人生境界产生了质的飞跃.他摆脱了外在的功名利禄,祸福得失,追求心灵的丰富体验和精神的自由.同时他以新的审美眼光发现大自然,打破物我的界限,开启了山水诗词的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庄子认为,人具有先天美好的“道性”,而人性是对“道性”的衍化,因而人性是可塑的。庄子的人格理论,既具有朴素学习论观点,又具有神秘的色彩。同时,本文还从庄子的大道理论下的理想人格、真人人格以及庄子的实际人格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说明庄子的实际人格极其复杂。庄子的实际人格不全是他的大道理论下理想人格的实践,这就是庄子人格困境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庄子的“真人”形象是承继老子的“婴儿”意象而来,但庄子已赋予了他更多的意义。“真人”带有“天性”、“真心” 与?‘真诚”的丰富内涵,可以说更多的是庄子所创造的一个具有“天人合一 ”色彩的理想人格形象。庄子“真人”形象对培养开阔 心灵构建理想人格仍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作者以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反复阐述生命重于轩冕利禄,生命至上主义的主张.这一主张是<庄子>的作者对现实的深沉忧患而产生的.为此可推断出<庄子>的作者萌发了生存论意义上的"人"的觉醒,他渴望一种能消除使他与自然、同伴、自身分裂的和谐.即消除异化的思想.并由此生发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从而获得逍遥自然的自由精神,最终达到对生死的超越与解脱.  相似文献   

5.
《大鹏赋》是李白超越有限的精神图腾,他在大鹏的现象中寄寓了自己的自由理想。这篇赋受庄子《逍遥游》的影响明显。但二者又有很大的不同:一为哲学论文,一为文学作品;大鹏不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为李白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清高、睿智与真切这样三个方面,分析评述了庄子形象的突出特点.作为艺术形象的庄子,虽然他表现出旷达超远、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范,但实际上更为真实的内心世界则是那洁身自好的道德操守;他是一个把高洁视为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智者、哲人.他的纵横潇洒、愤世嫉俗,甚至于落拓不羁,都与他的清高互为表里,并且还完整地体现为卓然独立的个性人格.庄子的艺术形象,以其高洁的道德品质作为最基本的特性风格,成为智慧与飘逸的一种象征.  相似文献   

7.
从庄子理想人格的根本入手,以探讨其理想人格在文学创作中的延展为基础,将庄子与西方哲学家尼采及萨特推崇的理想人格进行了深入比较,得出:"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是庄子人生追求的重要部分,历经"圣人"、"神人"、"真人"、"至人"的不同层次,最终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人则是庄子理想人格中的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是庄子哲学的归宿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庄子》理想人格的超越性、真实性与自然性、自由性和审美性三个方面阐述了其特点 ,并指出达到《庄子》理想人格的途径是“忘”、“守”。在此基础上 ,对《庄子》理想人格做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庄子》中自然生态美的诗性化主要表现为跳跃性、形象性和象征性;其成因就在于庄子人格的诗性特质和他独特而又丰富的情感体验;《庄子》中自然生态的诗性美具有极其重要的艺术价值,其价值在于开创了物我合一的崭新境界和引发了空灵虚静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0.
庄子以文学形式描绘其矢志不渝的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历经“圣人”、“神人”、“真人”、“至人”等层次,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是庄子哲学的出发点,针对庄子的理想人格进行深入分析和阐发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庄子>中的"真人"和"畸人"分别体现了庄子人格理想的两个层面."真人"是游于方之外的人,是庄子在黑暗现实中幻想出来的泯物我、同死生、齐是非、一荣辱的绝对自由的人格,是一种虚幻的心灵安慰."畸人"则是游于方之内的人,是庄子用以解决现世的人生痛苦,以全生、保命,求得有限自由的体现,是庄子处世哲学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12.
对于人格理想,庄子主张顺应自然、反对束缚的至真人格和淡然无极、不离于真的至美人格。庄子的人格理想对于审美人格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它开拓了至真至美的最高境界,确立了独特的处世思路,提供了人的本质异化的解决路径。庄子对真善美的追求使得其人格理想对新时代大学生审美人格的培育有着深刻的启示,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树立以真为贵的自然审美观,追求合理限制的精神自由,实现人的自然本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13.
庄子的人格理论与现代中国人格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庄子在人性批判基础上建立的理想人格,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庄子理想人格的建构,指出庄子理想人格对中国现代人格建构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作者主张消除其消极影响,重新改造和阐释其积极方面,赋予其现代意义,使之成为现代人格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庄子的哲理表述呈现出疏离自我、拒绝成就、限制愿望、担造理想化自我等人格特征,这与心理学家霍妮所述的“放弃型”人格特点十分相似。庄子可能具有放弃型人格倾向,所幸,庄子通过文学创作将内心焦虑宣泄、升华。  相似文献   

15.
论庄子人格心理对他的文学创作的影响──《庄子人格论》之三陈松青(娄底师专中文系)虽然在先秦,文学多用于政教人伦,读诗是修身之始,可以事君事父,还可以赋诗言志,应对诸侯;文学活动大抵通过抒情言志,起到美、刺的作用,表现出某种自觉的意识,但文学家大抵还没...  相似文献   

16.
庄子与尼采二人的学说有很多相似之处,然而,二人学说的思想内容又迥然不同.从理想道德人格的角度来比较,他们思想的异同主要体现在理想道德人格的基础、理想道德人格的特征、理想道德人格的修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庄子认为,女性伦理美应该体现"道"的自然无为的本性,表现为一种返朴归真的自然美.对于女性的外表,庄子主张"大朴不雕";对于女性的心灵和人格,庄子主张去"迹"返"真". 虽然庄子以"全德全形"为女性伦理美的最高境界,但在女性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庄子认为女性的内在美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庄子》一书对苏轼的散文创作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人格境界上,苏轼接受了庄子齐一万物的相对主义哲学观,形成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在创作观上,苏轼受庄子"物化""忘我"思想境界的影响,形成"虚静""忘我"的创作观。在审美追求上,苏轼接受庄子无待、天游的和与自然同一的思想,他的散文创作表现出对平淡自然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9.
自由是贯穿庄子哲学的一条主线,庄子对自由探讨的立足点是人生的种种困境,其哲学是一种人生哲学.庄子所处的社会现实决定了他所追求的自由的飘摇无根和不可能实现,最终只能归结为一种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故庄子的自由是超越的.庄子认为,自由有有待自由和无待自由也即相对自由和绝对自由之分,他所追求的是后者.在人生困境及解决上庄子指出:(1)人的成心的存在造成了人与人、人与物的对立,这可由以"道"观物之法予以消除,其具体途径是"吾丧我"和"莫若以明";(2)命,气和与"道"为一是超越生死困境的三种途径,即把人的生死看作是命和时,把人的存在看成是气之聚散变化,最终通过与"道"为一超越生死;(3)人的绝对自由只能归于道德境界,唯有乘道德以浮游才能解决材和不材皆不可避祸的难题;(4)代表人类文明的智慧和仁义有种种弊端,不可能挽救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唯一出路在于回归自然.庄子在现实中保持了自己的自由人格.  相似文献   

20.
自由是贯穿庄子哲学的一条主线,庄子对自由探讨的立足点是人生的种种困境,其哲学是一种人生哲学.庄子所处的社会现实决定了他所追求的自由的飘摇无根和不可能实现,最终只能归结为一种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故庄子的自由是超越的.庄子认为,自由有有待自由和无待自由也即相对自由和绝对自由之分,他所追求的是后者.在人生困境及解决上庄子指出:(1)人的成心的存在造成了人与人、人与物的对立,这可由以"道"观物之法予以消除,其具体途径是"吾丧我"和"莫若以明";(2)命,气和与"道"为一是超越生死困境的三种途径,即把人的生死看作是命和时,把人的存在看成是气之聚散变化,最终通过与"道"为一超越生死;(3)人的绝对自由只能归于道德境界,唯有乘道德以浮游才能解决材和不材皆不可避祸的难题;(4)代表人类文明的智慧和仁义有种种弊端,不可能挽救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唯一出路在于回归自然.庄子在现实中保持了自己的自由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