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5 毫秒
1.
弗里德里克·詹姆逊既是一位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也是一位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论战的背景下,詹姆逊的后现代空间理论应运而生.他认为,现代社会是由时间体验主导的,后现代社会是由空间范畴主导的,特定的空间转换可以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区分开来.进而言之,现代主义是时间性的,而后现代主义则是空间性的.由此,在研究后现代主义的过程中,詹姆逊对空间尤为关注,形成了其后现代空间理论.詹姆逊的后现代空间理论强调空间优位,有其自身的形态和特征,能够以"认知图绘"加以把握,为我们研究后现代社会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方法论内在于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借助于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对西方传统的个人主义方法论进行了系统批判,建构了以社会个人为出发点的政治哲学;他把生产形式作为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强调特定社会形态下政治哲学范畴的历史性规定;他提倡的从抽象到具体的经济学方法论,否定了从直观的现实出发落脚到抽象理论体系建构的政治哲学思维进路,也否定了黑格尔式的思维或绝对精神的观念逻辑任意组装社会政治现实的辩证方法.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所运用的方法论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在政治哲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实现了政治哲学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理想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一书中,从后现代的立场出发,对马克思建构的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解决人类生存自由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范式做了明确的批判.第一,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提出了质疑,但并没有给出充分的逻缉依据;第二,对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即《资本论》中关于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提出了质疑,并试图做出颠倒,然而,这一颠倒是无效的;第三,在后现代的立场上提出了“象征交换”的概念,试图为克服政治经济学的解释范式提供建设性对策,但这与马克思的本意是不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站在当代全球化背景的立场来重新认识“后现代”概念 ,指出 ,应从与现代主义相比较的角度来界定后现代的特征 ,进而对处于后语境与信息社会中的中国电视文化作了剖析 ,认为 ,在后语境中前现代的、现代的和后现代的现象是互渗的 ,而且 ,对于“本土化”和“精品意识”的理解 ,也应既体现民族性又体现开放性。  相似文献   

5.
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视野中,资本是为了获利而积蓄起来的“物质资财”,所以资本仅被理解为自然的、永恒的和非历史的“可感觉物”.对此,马克思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只看到了资本的“物质”方面,却忽视了使资本成为资本的“形式规定”.马克思的《资本论》对资本本质的理解,正是通过抓住这—“形式规定”,运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抽象力”,揭开了资本物化现象背后的“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社会关系”本质,从而使资本这一“隐形者显形”,最终破解了资本之谜.可以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现象学”相结合的意义上,马克思的《资本论》实现了哲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6.
在有关“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争论的大力推动下,历史与文化的特性问题最近又回到了社会学讨论的前沿。在本文中我要考察的是,我们周围发生的真正的、戏剧性的文化变迁究竟有多少背离了先前的文化变迁趋势,也就是指背离的程度,文化变迁是不是社会变革的一部分,这一社会变革是使现代性已经死亡或正在伤亡这一论点得以成立的充足基础。总体而言,我反对后现代  相似文献   

7.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理之一。马克思在《资本论》(特别是第四卷)及其手稿中留下了大量的有关论述。但是长期以来,各国的许多马克思主义或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并未对此给予应有的充分研究和足够重视。在西方,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艾·亨特所指出的:“大多数经济学家不考虑古典经济学家和马克思著作中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概念”,甚至把它“看作是毫无意义的谬误”①。而在苏联和  相似文献   

8.
最近,笔者为商务印书馆翻译了《通俗政治经济学》一书。该书作者托马斯·霍吉斯金是19世纪西方著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他的著作充满了对劳动者悲惨状况的同情和对不公正的社会制度的猛烈抨击,有不少发人深省的论述,对我们今天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许有所裨益。他以《通俗政治经济学》(1827年出版)、《保护劳初反对资本的要求》(1825年出版》及《财产的自然权利和人为权利的比较》(1832年出版)这3本代表作而赢得了19世纪主要的反资本主义作家之一的名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不仅多次引用霍吉斯金的著作,还赞誉他是一位“出色著作的作者”①。  相似文献   

9.
黄敏 《国外社会科学》2022,(1):177-190+201
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城市政治生态学由英国学者埃里克·斯温格杜首次提出后,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政治生态学的重要分支和剖析城市问题、推动城市社会—生态转型的重要理论之一。城市政治生态学第二代理论家超越了第一代“都市马克思主义者”的城市主义方法论,在社会—自然、城市—乡村的辩证视角下将城市视为社会—自然杂合体,并通过城市新陈代谢、城市足迹、自然资本化等概念阐释城市化的生态基础及其对自然的建构作用,打破了传统城市分析的方法论领土主义和二元对立的倾向。城市政治生态学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空间论两种阐释路径下,与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种族平等、环境正义、酷儿生态学、文化马克思主义等理论相结合,呈现出后现代转向的发展趋势。作为一种“红绿”生态文化理论,城市政治生态学有着不同于“浅绿”和“深绿”理论的绿色变革潜能。中国语境下的城市政治生态学研究方兴未艾,必将经历“引进”和“本土化”两个阶段,为全球视野下的城市研究贡献东方城市生态文明和社会—生态转型的独特案例和理论话语。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文化角度分析了现代和后现代问题。通过历史描述,作者认为,现代主义是追求自律的唯美主义,而这一时期的先锋派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则反其道而行之。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先锋派也被体制化了。随着先锋性的丧失,现代主义所刻意强调的物质现实和艺术之间的界限也消失了。  相似文献   

11.
包燕 《浙江学刊》2007,(6):117-122
本文以"文化身份"的视角,聚焦中国的新生代导演及其都市情绪电影。作者认为:对于新生代而言,其以"未完成的怀旧"为母题、以"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为隐性结构的都市电影,因其面向现代的质疑姿势,呈现出某种程度的现代主义文化立场和主体身份建构冲动。但这种文化上的"现代性"拷问通向的是"后现代性"的发现和主体身份的弥散。而这种弥散进一步体现在:由于影像中都市和都市个体的被符号化和情绪化叙述,这批以文化反思为隐性诉求的现代主义文本事实上落入了后现代的平面化叙事陷阱,从而参与建构关于现代都市的平面想象和文化消费。  相似文献   

12.
有关“政治文明”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文明”与“文明政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文明”的两分法与三分法各有其合理性 ,但将“政治文明”从“精神文明”中独立出来 ,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是“文明”背后的动力。强调“政治文明”建设 ,适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需要 ;“政治文明”的结构包含纵向两大“板块”、横向四个“层次”(“要素”) ;“政治文明”是“特适性”与“普适性”的统一。对于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 ,我们应坚持“不照搬”与“可借鉴”。为此 ,似有必要对西方政治文明重新进行一次理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瑞铭同志: 接到来信,得知您和胜昌等同志正在编辑国内经济学界关于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体系各种看法的文集。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工作。承嘱要我也写一篇,这倒叫我有些为难,因为我认为现在编写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主客观条件都还没有成熟,很难谈到什么体系。所以,在目前,我是对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体系的研究的“取消派”,我强调当前首先和重点应放在专题研究上。我也没有拜读各家关于“体系”的论战的大著。因此,应该说,我的发言权是很小的。您提到我曾经参加《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材》(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1964年再版。简称“上海本教材”)的编写工作,那倒是对的。当时参加“上海本教材”的有姚耐、雍文远、蒋学模等同志。我自从调到北京来以后,没有再从事编写教材的工作。他们确实作了更深入的研究,雍、蒋二位同志是各有“体系”的了。提起六十年代初编写政治经济学教材,首先我要自我批判。“文化大革命”前,我即使写了一些不象样的东西,独立思考也非常之差,离现在被称作“思考的一代”的青年相差甚远。写的东西往往是政策解  相似文献   

14.
自觉资本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表面上看 ,这是两个互不相干的运动。别一种后现代主义指的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 ,它是一种思维方式 ,主要发生在学界 ;别一种资本主义指的是自觉的资本主义 ,它是一种新的管理经营模式 ,主要发生在商界。别一种后现代主义偏重于思 ,别一种资本主义偏重于做。但做进一步的考察就会发现 ,在倡导一种“整体性的世界观” ,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性”以及拒绝“分离性思维”或“碎化性思维”等核心哲学理念上 ,二者却有着惊人的一致。在一定意义上无疑可以将后现代思潮看作别一种资本主义的一个思想来源。建设性后现代…  相似文献   

15.
孙浩进 《学术交流》2023,(6):95-104
从建构一种成熟理论形态的标准来考量,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还未完全概括出通用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仍存在理论研究中“标签化”、政策研究中“边缘化”、研究范式的“虚化”等问题。唯有建构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体系,才能够增强对经济实践的理论解释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不是单一或零散的若干原则,而是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的体系,具体可归纳出生产关系维度上“致用”的方法论、生产力维度上“实用”的方法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互动演化维度上“适用”的方法论等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6.
吴娱玉 《阅江学刊》2014,(1):105-110
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以瓦解的思路开启了后现代主义的滥觞,其“内在批判”的否定策略和“星丛”理论与德里达釜底抽薪的“自毁原则”、“延异”理论殊途同归,然而,阿多诺浓厚的现代主义情怀使两者的否定观有本质区别,阿多诺否定之后依然“有”而德里达解构之后走向“无”;对于未来理想的建构,阿多诺认为,艺术是现实的反题,“星丛”是理想化的乌托邦,而德里达的建构则是深度批判、无限开放、走向未来的弥赛亚式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学术界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的讨论中,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派的根本区别,认清后者的要害所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在拙作《也谈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学说》(载《经济研究》81年第10期)中,针对一些同志批评生产劳动的“宽派”论者实际上是在重复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论调的观点,写了“资产阶级庸俗学派的要害何在?”一节,指出: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在生产劳动问题上炮制种种谬论的用心,并不……在于混淆物质生产的和非物质生产的界限,而在于混淆劳动者与剥削者的界限,以便掩盖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和阶级对立,为这个罪恶制度辩护。”但限于篇幅未能展开分析。本文从政治经济学史角度,对上述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经济学不仅是政治经济学领域中的伟大革命,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看,它还是现代系统研究的先声,它预告了现代科学学科之一——系统论的出现。系统论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崛起的一门新兴的横断科学理论。一般认为,系统沦(系统方法)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把事物当作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对其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从宇宙观到认识论的各种思维方式到老百姓日常生活各方面自在和潜在的指导原则,就是传统。传统包含两个层次:“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中国的古籍就是中国文化的遗存,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积累下来的解读和研究构成了中国“文化传统”的不断增长的谱系。这个“过程”因不同主体对不同时代的典籍和事物的不同解读和诠释而各异。这个“过程”所形成的传统也就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跨文化对话中的传统特别是“建构性”后现代思潮的兴起,强调“有机整体的系统观念”,抵制全球文化的单极性和同质性,为不同文化的平等共生提供理论根据,争取多元文化在全球的胜利。在世界进入多元多变的时代,研究传统的变异性和持续性,研究传统在跨文化对话中的发展,将使传统成为一种积极力量,推动人类精神世界的创新,推动人类走向更合理、更美好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意境”的用法在中国现代文论的发展与建构当中不断调整:王国维用“意境”概念强调文艺应该注重真情实感,而不是辞藻、形式;宗白华则把意境泛化为与功利境界、伦理境界、政治境界、学术境界、宗教境界相异的“审美境界”;李泽厚把意境理解为形象与情感在更高层面上的统一,是“最高度的和谐”的美.20世纪80年代以后,“民族性”成为意境理论建构中的一面旗帜,但实际上却使“意境”的内涵不断膨胀.放弃“意境”理论的宏大建构,回归“意境”一词在文学批评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