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的演变发展,是涉及历史全局性的大问题.我们应当寻求其发展的规律性,探讨不同时期各个地主集团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有些史学家认为,清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晚期,这时的地主阶级已经很腐朽,社会发展更加迟缓,生产水平没有什么提高,完全处于反动的地位.对于这些看法,我认为似乎还有商讨的必要.这时,就整个地主阶级的地位来讲,已是日趋没落,特别是贵族、官僚、缙绅地主更是如此.但是就组成地主阶级的一  相似文献   

2.
清代前期天津商品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初年,清政府采取了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措施,如列商人为四民之一,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提出“恤商”,制止官吏对商人随意苛取勒索,废止匠籍制度,松弛手工业生产者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增加商品货物的生产与流通,允许一定数量的私盐煎煮与运销,允许运粮漕船揽载商人货物,统一台湾后又开放“海禁”,发展海上贸易。这使早在明代中叶即已兴起的天津商业恢复了生机,漕运的兴盛,特别是取消海禁带来的海上运输业的活跃,给因河、海运输而发达的天津商业注入了活力,不断获得新的发展。至清中叶,天津的商业有了进一步的繁荣,天津成为沟通南北方、沿海各埠与内地经济联系的重要商业中心城市,在促进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保定,在明清时期素有“三辅之长城”、“京师之股肱”的称号,是京南人文荟萃的重要城市。市内有著名的“上谷八景”。在八景之中,诗情画意融合的最好的,还得说是“莲漪清艳”。莲漪清艳即是现在的保定古莲池。它座落在保定市中心,全园占地130余亩,虽然规模不大,可是却有山水之胜,林壑之美。 保定古莲池的黄金时代是在乾隆时期,这是它成为宫廷园林的历史转折。但是它的创建历史可以说是很古老的 古代的保定,市区内多水,一亩泉和鸡距泉水贯串纵横,弥漫澄泓。金末元初时期,市区之内十分之四是水,元好问在《顺天府营建记》中,曾说保定“当夏伏之交,荷芰如绣,禽容与内,飞鸣上下,若有与游人共乐而不能去。舟行其中投网可得鱼,风雨鞍马间令人渺焉,有吴儿洲渚之想……。”可见保定在当时是具有江南水乡风光的地方。元代学者郝经写的《横翠楼记》中,也说保定有“江湖之色”。 唐代是诗人、画家辈出,艺术独放异彩的时代,与诗画息息相关的园林艺术也甚为发达,所以泉流纵横的保定,就成了“腴家鼎族”修建离苑别馆的理想地方。据现有资料看,莲池的主要建筑临漪亭,就是在唐代上元年修建的,并独擅佳胜,以至名留千秋。  相似文献   

4.
中国封建社会的地租形态,是史学界十分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大量题本,对清代地租形态的发展变化作一初步探讨。一、清代实物分成租的特点自秦汉以來,实物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的地租形态。有分成租和定额租两种形式。所谓分成租,是地主和佃农按照契约议定的比例分收佃农生产的粮食和其他作物。清代实物分成租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佃农经济条件的好坏,决定了不同的地租率。如果佃农不能自备耕牛、农具  相似文献   

5.
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先导。探讨古代桂林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其规律,对我们今天开发、利用桂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建设这座新型的旅游城市,或许会有一些有益的帮助和启示。学校的建立,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唐代以前,桂林有无学校,史书无明确记载。汉时,曾“令天下郡县皆立学校官”,“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乡曰庠,聚曰序,序庠置孝经师一人。”但桂林是否建学,不得而知。南朝刘宋时,著名文学家颜延之任始安郡太守,驻今桂林。在公余之暇,于独秀峰下一石室读书,对开拓  相似文献   

6.
<正> 明清时期是广东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鼎盛阶段,珠江三角洲的全面开发使广东经济走向全国的先进行列,在农业繁荣发展的基础之上,广东手工业也出现了新的勃兴.在清前期,广东手工业生产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它对广东近代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研究这一时期的广东手工业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徽州商人在明清两代的商业中,占据很大势力,其经商范围遍布全国,“滇、黔、闽、粤、秦、燕、晋、豫,贸迂无不至焉,淮、浙、楚、汉又其迩焉者矣,沿江区域向有‘无徽不成镇’之谚”。①徽商所经营的项目,主要是茶、木、质铺和盐,“茶叶(徽州)六县皆产,木则婺源为盛,质铺几遍郡国,而盐商咸萃于淮浙。”②其中盐业为其大宗,主要以两淮地区为基地,以扬州为经营中心。在徽州,外出经商“就食他郡者常什九”③而在外长年行盐的“大半家于扬州,”④入清之后,扬州竟“土著较流寓  相似文献   

8.
清代前期的云南对外贸易吴兴南清代云南对外贸易以越南、老挝、缅甸等邻国为主要对象。这一时期,云南边疆社会趋于稳定、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物质财富日渐丰富,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与此同时,缅、老、越等邻国的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就总体水平而言都...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由满族建立的清王朝,历时近三百年,它在我国历史上所起的统一作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八旗组织,是清朝统一全国的一根强有力支柱;而佐领,則是该组织的基本单位,又是这一单位首领的名称。它还先于旗制的建立而早已存在,经发展而导致八旗制的形成。探讨有关佐领的诸问题,对于加深八旗制度的认识,对于进一步研究清代政治,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拟着重阐明旗分佐领兴起和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征和演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清代前期海南在国内外贸易中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霞 《广西社会科学》2004,(10):137-139
~~清代前期海南在国内外贸易中的发展@汉霞$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0~~~~~~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最有势力的商人是徽商和晋商,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商业资本,是当时资财最富有者。因此,探讨有关徽商、晋商的问题,对开展我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是必要的。本文拟对晋商及其商业活动作一简单评介。  相似文献   

12.
清代前期回族的经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回族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当时全国经济发展总的格局。清代前期有将近二百年的相对安定的环境,由于停止圈地、鼓励垦荒、兴修水利、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等一系列政策的施行,中国的封建经济逐渐呈现出由明清之际的战乱破坏到恢复和较为明显的发展的局面。回族的经济发展与此是一致的,散布全国而又善于经营的回族人,通过由元到明数百年的适应环境和惨淡经营,在他们所居住的地区扎下根来,并开始显示出富庶的景象,显露出开拓进取的活力。清代前期,统治者凭藉武功加强了对蒙古地区、藏族地区以及新疆和西南等周  相似文献   

13.
八旗制度是清代的一种重要制度。本文着重分析了入关以后清代前期八旗制度的发展变化。指出了清帝为维持、改组、巩固和扩大八旗制度所采取的若干措施;揭示了该制度为清朝统治阶级服务、压迫八旗士卒的阶级属性;阐明了旗人的斗争和由此而引起的八旗制度的松驰;论述了该制度对清代政治、经济、军事、特别是对满族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肯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它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清代前期的图书事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前期上承明朝,下启近代,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它随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而带来了文化的兴盛。清代前期文化事业是中国封建文化中别具特色而有待于评述的。图书事业无疑地将是这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清代前期图书事业所包含的刊印、流通、典藏、整理与编纂诸环节考察,充分证实它所应占有的重要地位;但是,由于过去对这一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应有的研究与评估,致使这一领域较少为人涉及。因而,研究清代前期的图书事业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将对清代文化史,甚至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研究与总结都是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从清初到民国前期,河套地区的移民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移民的发轫时期,时间段为清初到乾嘉时期(1644———1820)。第二阶段为移民的快速发展时期,时间段为道光以迄清末(1821———1911)。第三阶段为移民的反复发展时期,时间段为民国元年(1912)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从清代到民国前期的200余年间,大量的内地人口源源不断地迁移到地处塞外的河套地区,对河套地区的开发与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首先,移民的与日俱增,土地的大量开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河套地区的气候条件。其次,移民在大规模开渠辟地,改变气候的同时,也使河套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16.
清代前期广西藏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维 《广西社会科学》2004,(12):107-109,119
入清以后 ,广西的藏书事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根据所见到的清代广西文人诗文集的材料及有关的方志材料 ,就清代前期广西的藏书情况 ,将其分为官府藏书、私家藏书和书院藏书等几个系统 ,对其作一简要介绍 ,并初步探讨这一时期广西藏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清代前期 ,巡抚已正式成为封疆大吏 ,其治绩优劣 ,实与一省之吏治民生、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自顺治至道光前期出任粤抚之人选进行了历史考察 ,并结合广东的实际情况 ,对他们在稳定社会秩序、振兴社会经济以及盐政、粮政、开放海禁、开发矿藏、加强海防、严禁鸦片、遏制民间械斗等领域之施政得失 ,作出详尽的考察与评述。其正反事例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清代前期,在云南地方政坛上先后出现过几位有作为的封疆大吏,其中最主要的是鄂尔泰和张允随。三省总督鄂尔泰在云南大力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对云南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政治方面的建树,早已家喻户晓。而云贵总督张允随长期督理云南地方政务,在经济方面,建树颇多,历来却鲜为人知。今天,我们根据有关史籍的记载,对张允随在发展云南地方经济方面的治绩进行总结和研究,给这位对云南历史发展起过一定推动作用的重要人物以应有的历史地位,是完全应该的,也是颇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9.
(一) 清代前期土地问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土地兼并。清统治者在入关之初,不但进行了残酷的杀戮,而且还通过圈田的手段使土地集中在少数清贵族手中。 清初的圈占,首先是推行于近畿,以后扩展到山东、河南等省。在京畿一带的圈田,以顺天、保定、河间、永平四府为最多。当时所圈占的土地,最高额达九十九万三千七百零七垧。如以一垧折合六亩计算,则为五百九十六万二千二百四十二亩。为数不为不大。圈占土地的方法大体如下:计量土地,以绳为准(单位)称丈地为“绳圈”。每绳42亩。“凡圈民地,请旨,户部遣满官同有司,率……员役,所至村庄,相度(由犬)亩,两骑前后率部颁绳索以记,周四围而总积之。每圈共得几百十垧,每壮丁分给五垧,垧六亩。”如果“圈内间有汙莱”,他们还要“更择他沃壤以偿。”  相似文献   

20.
(一) 元代在贵州实行土司制度,封建领主经济居于统治地位。明代随着“土流并存”①政策的推行,社会生产的发展,贵州才开始出现封建的地主经济。明末清初,李定国等人率领的大西军进入贵州,在领导西南各族人民进行反清斗争并限制地主剥削的同时,鼓励民间垦殖,开矿和贸易,给贵州封建领主经济以极大的冲击,为贵州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清王朝统一贵州后,黔省境内的土司、土目仍是本地区的土地所有者,这种土司土地所有制有如下表现和特点: 第一,由于土司职位世代沿袭,使他们比较稳定地占有辖区内的所有土地和山林。如黔西北的“(亻罗)倮族”(彝族),“其巨室尚拥数十百里之地,人民数万,田租万千石,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