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亥革命后关于国民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民性改造问题,是辛亥革命后人们热烈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从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层上,反映了文化主体意识的崛起,和中国民族在痛苦的反思中深沉的觉醒。在近代中国,国民性问题的最初提出,虽是肇端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严一 复与梁启超,但其时应者寥寥,远未引起时人的关注。辛亥革命后,国民性问题已成了社会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的课题,“国民性”、“国民心理”、“国民  相似文献   

2.
(一)在改革、开放强有力的带动下,一个以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反思、推进社会主义文化新发展的所谓“文化热”,出现在内地已有好几年了。从去年以来,我们新疆维吾尔文、汉文、哈萨克文、蒙古文的报刊上,也陆续发表了各民族作者写的许多有关文化反思的文章,各民族文化、思想、理论、学术界的一些同志曾数次聚集一堂,研讨文化与民族进步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有深度的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有所担当;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对历史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有理性的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有所包容和借鉴。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与自强,首先表现在文化上。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就要树立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基础的理念,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同时,推动与世界不同文化的广泛融合。  相似文献   

4.
面临挑战的文化建设──文化问题纵横谈吴富恒,狄其骢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以其规模、速度和气势,震惊全世界。“睡狮的觉醒”引来众目睽睽,众口交议,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有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拭目以待。中国既已“觉醒”,走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5.
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在其形态学上,在其特征的抽象概括上,在其社会功能的描述上,一个多世纪来可以说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毫无疑问,这是中华民族自觉意识增强的结果,是民族觉醒的有力杠杆,是八十年代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起点。然而,历史的演进不是一条封闭的曲线,随着中华民族在八十年代进入空前的民族反省阶段,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在方法论上应当酝酿着新的突破。八十年代“文化热”的兴起,本来是中华民族历史反思的结果,但世界范围内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6.
历史进入80年代以后,无论是早已进入现代化的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东方国家,都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使得人们对支撑其社会运行的某些深层文化观念发生了怀疑,于是反思传统文化热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提炼传统文化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反思与改造,同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里我们从科学文化角度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  相似文献   

7.
近期国内文化哲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人求 《学术界》2001,(3):260-267
文化哲学是二十世纪初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 ,自 1910年文德尔班提出这一概念到八十年代 ,文化哲学逐渐成为当代世界哲学关注的焦点。在我国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文化热”潮 ,九十年代的“人文精神”、“市场经济与文化建设”大讨论 ,无不凸现出文化哲学的时代主题。八十年代以来 ,中国文化哲学的研究以其对中国社会实践的理性关注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层反思 ,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对近期国内文化哲学思潮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作一历史性回顾 ,对于中国文化哲学理论的深化和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文化哲学的…  相似文献   

8.
<正> 在“文化热”这场事关民族兴衰的大讨论中,笔者想对五十年来在中国文化建设中有过重大影响的一个论断提出质疑,求得真解.这个论断就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我们要建设的新文化的性质应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文化,是个有着多种含义的概念.世界上对文化的定义多达几百种.我们在这里不必去探讨文化的定义,但必须对本文讨论的“文化”的具体内涵有个明确的界定,以避免歧解与由此而引起的无谓争辩.我们先着毛泽东本人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文化的论述.他再三强调:“一定的文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五年夏秋之际,中国文学界出现了一股“寻根”的热潮。在这场讨论中,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以及作为它的一种具体体现的各别的地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尊、崇,被赋予为中国文学提供扎根土壤的光荣职能。曾对传统文化进行过激烈批判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却被斥为“借助西方文化”,“从此切断民族文化传统”的“文化断裂带”。以彻底地反帝反封建赢得了自己独特的历史价值的五四运动,同显然具有封建特点的“文化大革命”等量齐观地被视为切断文化传统的两个文化断裂层。在这场讨论中,鲁迅也遭到一些人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和全球化双重变奏下的中国文化发展逻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交织与重合,是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转型的钥匙。改革时期发生在中国的这场文化讨论,实质上是中华民族对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一种文化反应,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和全球化条件下发生转型的逻辑结果。从洋务运动开始,贯穿于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中化”与“西化”、“传统”与“现代”、“中体”与“西用”等文化话语,在知识界的影响力正在日益淡化,开始让位于其他重要话语,如“全球化”与“本土化”、“全球性”与“民族性”、“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等。从五四运动开始的中国文化转型过程已经接近完成,一种新型的中国主流文化正在形成之中。这种新型的主流文化,既不是传统文化的复兴,也不是西方文化的移植。它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之中,同时充分地吸收了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11.
全球文化与本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期“全球化与中国文化”问题笔谈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张祥龙教授、李宗桂教授、龚群教授、李翔海教授和耿开君教授参与。文化讨论是贯穿 2 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热门话题之一。 2 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的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 ,中国文化在当代有着怎样的存在境遇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怎样处理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特别是作为人类现代文化之主流的西方文化的关系 ?在全球化的视野之下 ,中国文化有着怎样的未来走向 ?这些都是备受学界关注的问题。围绕“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这一论题 ,本期刊发了这一组的笔谈文章 ,希望能够对促进有关讨论的进一步深入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文亿自觉特指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在当下对文化的觉悟与觉醒.通过对文化自觉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三个维度的分析可以看出,当代中国文化自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思想解放,更将是一场深刻、全新、伟大的思想解放与精神再造.  相似文献   

13.
唐少杰 《河北学刊》2007,27(2):41-44
“哲学”与“文化”亲缘的最深厚根基,在于人类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实践要求。文化哲学就是从哲学的视角出发,透过文化对象对人的本质和主体性境遇、对人类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作总体性的价值审视和观念把握,以期达成人的文化自觉。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文化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文化热”催生了中国文化哲学兴起,近20余年来,中国的文化哲学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其深化的因素。面对当代人类的现实发展,文化哲学应当体现文化实践与哲学反思的双重自觉,即在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共同致力于文化哲学的深化。基于这种考虑,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衣俊卿教授的《发掘文化哲学的理论资源》一文,从学理层面提出了文化哲学的三重理论思想资源,即实证性的文化历史资源、范式性的思想理论资源、现实性的文化批判资源,认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新世纪期待文化哲学的理论突破与创新;笔者的论文《关注整体性文化哲学的重要问题》,认为全球化使世界文化正在发生着整体性变化,因此,应当从人类文化实践的整体性价值诉求出发深化对文化哲学的理解;唐少杰教授的论文《文化反思与社会记忆》,则考察了作为文化哲学研究视域的“文化记忆”问题,读来引人深思;王海洋博士的论文《虚拟交往反思延展文化哲学的时代维度》,则集中讨论了当代网络文化实践所引发的虚拟交往的文化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化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期“全球化与中国文化”问题笔谈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张祥龙教授、李宗桂教授、龚群教授、李翔海教授和耿开君教授参与。文化讨论是贯穿 2 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热门话题之一。 2 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的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 ,中国文化在当代有着怎样的存在境遇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怎样处理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特别是作为人类现代文化之主流的西方文化的关系 ?在全球化的视野之下 ,中国文化有着怎样的未来走向 ?这些都是备受学界关注的问题。围绕“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这一论题 ,本期刊发了这一组的笔谈文章 ,希望能够对促进有关讨论的进一步深入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从“青花瓷现象”看国人的文化回归与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花瓷"是中国陶瓷的一个典型代表系列,是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挚爱,它对全球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频频引发"文明冲突",在此背景下,文化危机、文化回归与文化认同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青花瓷现象"背后的驱动因素正是"文化危机"问题日趋严峻下的国人大反思、大讨论。国人开始"回头看",寻求自身文化的立足点——民族文化,寻找文化自我。  相似文献   

16.
与“中国威胁论”相应的是在近代中国曾经流行一时的“黄祸论”,其对中国未来的忧虑很深。历史的发展恰恰否定了“黄祸论”的结论;中国社会被拉进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从中国固有的“天下观”中所具有的世界主义精神来看,中国社会对此的最初反应是对“陈腐世界”的一种抗争;从传统的“天下观”和“朝贡”体制中挣脱出来,中国文化出现了新的觉醒和新的意识,这就是“文化民族主义”的意义,它是中国文化理解世界近代历史的开始,也是中国社会进入世界大家庭时的历史根据。  相似文献   

17.
“唐汉”:秦教授:请问你对现在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何看法?我的意思是说,从大学校园出来的莘莘学子很难一下子对企业适应。您认为,校园文化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同时,企业文化又该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秦晖:我们现在一般在“一民族不同于他民族的特点”这个意义上使用“文化”一词。所谓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文化,就是这个意思。因此,你讲的“文化”与本次讨论大多数人讲的含义不同。你上一个问题实际上是对如今我们教育制度的质疑,所谓学校毕业出来无法适应企业,应该就是这种问题。关于教育,我在《问题与主义》一书中有一篇文章《教…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选择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还是一种文化现象,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以实现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共同建设。可见,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加强文化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对中国文化现代化历程的回顾中国近现代的文化发展,虽历经坎坷,但却始终是在告别古典主义,增强现代意识,追赶世界潮流的逐渐现代化的道路上前进。在一个半世纪的文化交流中我们看到,如何克服民族文化危机,以建立新的社会文化发展规范,这一价值取向构成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讨论的核心内容。而且这一讨论自始自终存在着三种主张、三种选择。第一种选择和主张是…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当前进行的文化大讨论冷静地反思,就会发现,人们在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出路时,只注意到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很少注意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民族文化的比较研究,很少注意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是汉民族文化,但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取、融合周边少数民族文化,如吐蕃文化、穆斯林文化、女真文化等。这些少数民族文化也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研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民族文化的比较研究,从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上进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学文化,儒学在我国传播了两千多年,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对我国各族人民发生过重大影响。中国的朝鲜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之  相似文献   

20.
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直至今天,始终摆在中国人,乃至世界上对中国问题感兴趣的专家、学者面前的一个既旧又新的课题,是一个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过程中不可迥避的问题.1840年鸦片战争始,一个泱泱大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开始坠向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坚船利炮打得东方的古老帝国体无完肤.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为什么做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却被西方殖民主义者,带着用中国发明的火药制造的大炮,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导航的坚船敲开了中国的大门?这个问题困扰着中国的有识之士.这些志士仁人在苦闷彷徨后,从开始仿造外国的船炮到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引发了一场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论争,由此拉开了中国近、现代化中如何评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论争的序幕.在中国近代史上,“中”、“西”、“体”、“用”四个字的排列组合的争论不休: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还是“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就是这场文化论争的具体表现.进入本世纪,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进入现代社会的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