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维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斯大林首先提出和论述的。总结几十年社会主义的实践,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历史条件出发,需要有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内涵的再认识。一斯大林定义的客观历史条件一九五二年,斯大林把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统一概括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提了出来。毋庸置疑,这是他的伟大历史功绩。某一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应该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在该社会最基本最集中的表现,只有如此,它才能成为既决定该社会生产实质又决定该社会生产发展方向的基本经济规律。某一社会生产目的主要是由该社会生产关系决定,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主要由该社会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兆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87,(2)
认识和利用社会主义的主要经济规律,尤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对于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顺经济,改革一切与经济规律不相适应的制度和观念,促进四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戴文标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88,(1)
作为基本经济规律,已广为人们接受的是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中有一个基本经济规律。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等。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斯大林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概念和内容,表述为“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从这里我们看到,基本经济规律从内容讲是社会生产目的与生产手段的统一。斯大林在表述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时,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的。但是,只要我们追问一下基本经济规律的“基本性”究竟是什么?那么,对于这一与特定社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4.
张之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又指出,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能够“在全社会的规模上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这些论断,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中共中央以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理论为出发点,规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方针政策。同时,也为我们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依据,重新研 相似文献
5.
怎样更新观念,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失时机地掌握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做好教学工作,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它既是一个理论认识问题,又是教育改革过程中实际操作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特别是在新技术革命的条件下,一系列新的科 相似文献
6.
来信《中华魂》编辑部:贵刊的“忘年交书简”栏目为我们年轻人释疑解难,我很爱读。最近我们一些年轻人聚在一起,常常议论一个问题,这就是怎样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问题。例如,一位据称曾是毛泽东的秘书、以毛泽东研究权威自诩的人,前些时候接受德国之声新闻网采访,就径直断言“:我们有三个垄断,一个政治的垄断,一个经济的垄断,一个思想的垄断。”我们虽然读书不多,但某些常识多少还是涉猎过的,例如,所谓“三个垄断”的提法便是民主社会主义拿来攻击科学社会主义的。这个人在访谈中还说“:我们这种社会主义叫什么社会主义呀?讲得难听一点叫做专…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键性问题。阐明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它的活动和运用机制,在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范畴和规律体系方面占着中心地位。党的经济战略最高目标是在经济过渡到集约发展道路的基础上最充分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更合理地运用国家的生产潜力,全力节约各种物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理论对实现这一 相似文献
8.
王怀超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40-45
社会主义本质,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最深层次的概念,它回答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明确使用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但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做过论述。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首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并做出界定,为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以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探讨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根据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本质可以做如下概括: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其本质特征是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以人民为主体,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达到共同富裕,不断实现社会公正,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三十二年来,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认识和尊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切实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明确地指出了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决议》中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基本结论,反映我们全党对客观经济规律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同时,《决议》提出的基本结论和方法,又是我们 相似文献
10.
三十二年来,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认识和尊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切实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明确地指出了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我 相似文献
11.
邵鸿烈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3)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应该是客观物质规律。生产目的是基本经济规律内容的主体,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体现在生产目的的客观性上。大多数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客观的,这是完全正确的。但生产目的之所以是客观的,首先和根本在于这个目的有它的确定的客观物质内容。人们进行社会生产所追求的是物质资料,所以特定的生产目的应该是对特定形态的社会物质资料的概括。如果我们所说的生产目的没有指明这种物质资料,那就很难证明这个 相似文献
12.
郑黔玉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3):10-14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体系 ,是其社会主义观的理论基石。毛泽东的这一体系对科学社会主义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又存在严重的缺失。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3.
肖松柏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9):45-5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阐述所存在的历史局限,使传统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迷失成为偶然中的必然。邓小平同志以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所包含的共同富裕规律完成了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世界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后 ,东欧发生剧变 ,苏联解体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重大挫折 ,陷于低潮 ,而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历史的复杂性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测。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和新变化 ,总结苏东社会主义剧变的经验教训 ,展望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前景 ,是摆在马克思主义者面前的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5.
办好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决策。特区的经济是在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中外合资和台作经营企业、外资独资经营企业为主的综合体。特区的经济条件不同于内地,因此必然存在特区的经济规律。探讨特区经济规律的作用以及它与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同甫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2)
五十年代初期,随着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问世,大讲了一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后来,一股左倾思潮逐渐泛滥,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讲得就少了,甚至吹毛求疵,横加指责。到了林彪、“四人帮”横行年代,更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斥为福利主义、修正主义,一棍子打入冷宫。粉碎“四人帮”以来,重申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先后开展了按劳分配规律、价值规律的讨论,拨乱反正,效果较好。现在深入到讨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仝金龙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4)
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的讨论,从五十年代中期至今,几起几伏,在诸多方面进行了较充分的探讨。这些讨论只是着眼于质的分析和范畴的探讨,还没有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进行数量上的进一步的研究。而没有后一方面的研究,就难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作用、及其作用的实现程度。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量化问题作一初步分析,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8.
陈志中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2)
要加快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许多规律中,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一个居于主导地位的规律,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生产的本质和发展方向,起着制约其他经济规律的作用。因此,这个规律应该是我们一切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制订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但是,长期来对于这个规律,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加以解决。这里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存在的客观性、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全面认识和掌握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三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要受主客体各种条件的制约。恩格斯认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如此,邓小平最近这样说:“搞社会主义,一定要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应坚持社会主义,但要进一步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困的社会主义。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现在我们正向这个路上走。”这个论断说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规定了当前和今后的工作重心,发展的阶段,以及和假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为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奠定了基础。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前提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从理论角度看,社会主义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理想、精神、道德"四个层面"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性质和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德基础,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