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翻译研究中对译者的心理研究一直是薄弱的环节。本文通过对译者主体性的进一步挖掘 ,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构建的认知语境决定其理解认知 ,并重点探讨了翻译的理解认知过程 ,及认知语境是如何构建的。它是翻译心理研究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
语境对于翻译的重要性已经成为语言学界的一种共识。传统语境理论研究的重心多集中于语境要素本身,虽可帮助译者对语篇进行正确地解读与翻译,但因其缺乏系统化与动态性,往往导致译作缺乏统一性与和谐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认知语境能够使译者在语言转换时保持语篇的和谐统一与语义的准确传递,为原语作者与译作读者之间建立起更为真实的沟通渠道。  相似文献   

3.
标记语可谓是语言中的小词或短语,但在话语中同样有隐含意义和预设意义,能起到对话语理解、构建语境的重要作用。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探讨标记语的语境功能以及标记语在话语中构建怎样的认知效果,以及话语标记的动态性功能和指别功能,为生成和理解语句提示语境坐标,创造话语交际的起伏性和多变性效果。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语境差异看文学作品中习语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的成功依赖于交际双方互相显映的认知语境。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具有异语读者认知语境中缺少的信息。翻译时,译者应充分考虑原作者与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差异,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帮助译文读者理解原作中习语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5.
翻译的过程主要为理解和表达的过程。要正确理解原文的含义或作者的意图, 就得依赖于译者的认知在原文语境中进行判断和推理;恰当表达原文作者的意图, 使译文达到与原文神似与形似的表达效果, 取决于译者对译入语读者的语言和世界知识结构认知程度,因此译者认知能力的培养在翻译实践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语篇理解不仅是一种言语交际活动,也是作者与读者之间复杂的心理交际过程。文章基于关联理论,阐述了认知语境的概念,探讨了认知语境与语篇理解的关系,揭示了语篇理解的过程是一种认知一推理、寻求最佳关联的动态交际过程。同时进一步分析了认知语境对语篇理解所起的制约、解释功能。进而说明言语交际双方认知语境的关联度对准确理解语篇的深层含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隐喻意义的理解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隐喻的理解有过阐述。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去解释隐喻的意义,都离不开语境的作用,尤其是认知语境的作用。本文在阐明隐喻的本质和及其语义特征的基础上,从字词、句子、文化和语篇的层面探讨认知语境对隐喻理解所发挥的功能,阐述了认知语境对隐喻理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翻译教学质量,以认知语境和语用预设理论为指导,探讨了预设触发语对翻译课堂质量的影响。通过翻译课堂实验,得出结论:提高翻译课堂质量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准确定位预设触发语,推理预设内容,探明源语的交际意图,才能成功构建与提高翻译能力相关的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用学中的翻译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传统翻译活动进行了回顾,指出其理论基础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翻译的理解与表达活动进行了新的阐述,认为翻译理解实际上是译者对自身认知语境的搜索过程,翻译的表达是基于对读者认知语境的预测的交际策略的选择,并受原作者认知语境的制约.本文对翻译中的基本问题如直译或意译问题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翻译活动中,当原文文本在创作完成时,已经形成了一个虚拟的认知语境,成功的翻译应该是让译入语读者最终产生的认知语境与此虚拟认知语境相契合,译者翻译过程中是处于中心地位的,因此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译者对此虚拟语境认知,不断完善自己认知语境的过程。本文从译者的认知机制过程入手,结合认知语境的格式塔补充机制,通过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的具体操作,具体讨论了译者如何在不断的认知完善中成功地完成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11.
Sperber和Wilson提出从认知角度研究语境的观点和认知语境的概念,突破了传统的语境概念,对语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比较了认知语境观与传统的语境观的基础上分析了认知语境对语篇理解的制约和解释功能。语篇使用者应根据认知语境,寻求最佳语义以达到对语篇最大程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语境理论是话语交际的基础,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两个语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语境理论是指导翻译的原则之一,但是传统的语境理论主要涉及交际双方的共同知识,是一种静态研究。由关联理论产生的认知语境理论涉及交际双方头脑中一系列假设,是一种动态研究。文章还讨论了认知语境的功能作用以及其对翻译原则与方法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在人类的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试从认知角度,运用关联理论分析指出委婉语的理解是听话者根据相关原则,在认知语境中激活并推理出相关、完整的假设集,从而推导委婉语所传递的信息意图。  相似文献   

14.
利用当代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语言的产出和理解开展认知研究,能更加充分、具体地解释各种语言现象。以认知参照点理论为框架,探讨语言使用过程中,参照点选取的认知理据及语用效果。从参照点到目标实体是一个动态的意义建构过程,要依赖语篇语境进行识解;同时在特定场合下,参照点的使用可委婉的表达发话者的意图,最终听话人根据语境进行推理并与说话人合意。  相似文献   

15.
目前 ,对交际性翻译的探讨以同化居多 ,对异化的研究较少 ,尤其是从译文读者心理认知的角度考察异化。在尝试性提出交际性异化模式 ,并在关联理论对话语理解中认知语境的动态描述、图式理论在语篇理解中的分级动态结构以及语篇和语言对读者心理图式刷新的作用的基础上 ,分析了读者在语篇理解过程中的心理认知特点 ,为该模式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同时该模式对翻译活动和翻译批评 ,乃至译学总体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语境本身是一个静态的,包罗万象的系统,泛指各种具体的语境因素,大致上可以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两大类。但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语境成了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认知系统。在翻译文本建构的整个过程中,语境认知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译者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境认知能力,才能处理好翻译文本建构过程中一系列的问题,如译语的衔接与连贯,负载有文化意义的词的翻译等。总之,译者的语境认知能力越强,译文本建构的质量就越高。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境的提出,是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对隐喻研究的一种全新尝试。认知语境包括语言语境和语言使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类知识结构和文化语境。引入图式理论,了解隐喻认知的物质基础和隐喻认知的钥匙,有助于正确把握语境对隐喻认知的制约作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介绍和理解民俗文化的过程中,认知语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认知语境和民俗文化之间关系的理论,影响着特定语境中民俗文化的介绍和理解。据此延伸出翻译的三个层次,亦即翻译的三个限度,其中,共识限度是特定语境中民俗文化汉译英的重要考量标准。探讨翻译限度能为更广意义上的民俗文化翻译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是以相关为前提对认知语境要素不断进行选择而获得理解的动态过程.交际双方认知心理状态的趋同是交际顺利进行的保障,即发话者对对方认知语境的假设与理解的期待与受话人的真实认知语境与理解完全或部分吻合.语境假设的不一致往往会引起交际的失败.  相似文献   

20.
科技翻译是明示-推理交际行为,其本质是推理.认知语境影响科技翻译的理解和表达,译者运用关联原则结合源语作者的认知语境仔细推理原文,力求使译文概念准确,判断恰当,推理正确.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科技翻译的逻辑思维链就不会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