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9与 2 0世纪之交 ,新知识分子作为一群从政治制度层面思考中国问题的“边际人”,在政治文化方面表现出新的趋向 :一是对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学说的体认 ;二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之载体——科举制的离异。同时 ,这两种心态在救亡的驱逼下又外化出三个特点 :急于求成的功利性、极强的政治参与意识及浓厚的情绪色彩。而所有这些无疑都是社会文化转型期知识分子的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2.
在审美现代性的建构中,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重新确定自己的社会角色,他们不再是政治的依附体,而是社会良知的守护者和阐释者。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的这种重新定位,正是融合中国传统社会君子人格的社会政治责任感与现代知识分子对社会独立批判双重品性的中国现代市民精神。对于仍处于现代社会建构中的当代中国,中国知识分子君子人格的现代转型仍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不仅是美学意义上的而且是社会学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3.
四川近代知识分子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中国封建主义的解体,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这两个过程进行的。四川近代知识分子的产生晚于江浙等沿江,沿海地区,大约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后。20世纪初年,四川近代知识分子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近代知识分子群,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四川近代知识分子群形成的过程,也就是他们政治觉醒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面对危机、挑战,进行不断选择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党外知识分子是相对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而言的.党外知识分子具有人数众多、结构复杂,社会联系广泛,知识层次高,民主意识、参政意识与创新意识较强等群体特征.党外知识分子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中国的政治制度及其所参加的党派,具有较高的认同;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具有自主型、组织型的特征,且其参与层次较高,参政范围十分广泛.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与政治参与对社会的政治生活具有一定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因此,应进一步健全制度,加强引导,不断提高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姜萌 《东岳论丛》2004,25(2):121-125
在 2 0世纪初年 ,面对国家危机进一步加深的局面 ,新兴的知识分子们发动了旨在挽救、振兴国家的尚武思潮 ,并在 190 4— 190 5年、190 9— 1911年两度走向高峰。尚武思潮是近代新兴的知识分子们近代国家意识、近代政治意识觉醒的产物 ,是近代新兴的知识分子们拯救国家危难的努力。中国近代的尚武思潮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民族民主革命的助推器 ;尚武思潮对 2 0世纪中国思想的激进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改变了中国知识分子重文轻武的观念 ,为 2 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 ,有力地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展 ,其救国的动机和爱国的性质更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的产生和形成是中国古老的知识界在经过巨大的震裂以后急骤转变的结果.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欧风美雨的冲击,一大批封建文人、学者官僚在洋务运动的浪潮中,挺身冲出封建营垒,接受洋务新式教育或直接投身于近代的工商业、近代的政治、军事和科技文化事业中,由此产生了新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中有洋务派官僚、洋务派知识分子、洋务学堂培养的生员和早期的维新思想家等各类人物.本文旨在通过对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产生及其社会环境和条件的研究,阐述近代新式知识分子群体在形成过程中的历史特征和地位,力求揭示近代历史转折关头新式知识分子群产生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边勃 《北方论丛》2007,(5):76-78
宋代太学生参与政治活动业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一份十分珍贵的遗产,而太学生积极的爱国运动又与当时的太学制度是密不可分的。深入探析宋代太学生的救亡图存活动及其特点,追寻他们在民族危难之际,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敢与权奸作斗争,死而后已的顽强精神。这对近代中国的学生运动乃至近代中国民主意识的唤醒都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中国的政治文明和推进中国的政治发展离不开公民积极有效的政治参与。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群体中极富理性和社会认知能力的政治主体,在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政治参与过程中呈现出富有时代性的特征:即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增强,批判性在一定意义上有所减弱;在政治参与中的思维方式具有两重性;政治参与方式多样化;常态参与和非常态参与并存。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形成过程中,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性格及其命运,是由中国一百多年几代法科知识分子所铸就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是在一个恶劣的环境里从事研究的;受环境影响,当时优秀的知识分子一般选择了三种道路;"法科知识分子"的类型根据它的时代发展,可以分成若干类型;通过对中国近代法科知识分子的典型剖析,可以了解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关系;法科知识分子对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贡献以及所塑造的近代法学传统表现在诸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丁玲侧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国知识分子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阶层,特别是到了近代,阶级的分化,政治的分野,使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思想倾向和追求.但就其总体来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就不象西方知识分子那样为艺术而艺术,为科学而科学,他们很少有单纯的为知识而知识的想法.他们十年寒窗,往往是为了金榜题名,由士而仕,以匡助国君,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是由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孟奠定下的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牢固的思想传统.到了近代,瓜剖豆分、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军阀专权、内战频仍的社会环境,更在知识分子中普遍激发起一种以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发展的五条区域性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历史是指发生于中国土地上的历史,具有丰富的区域性内涵,不仅各地区的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早晚、快慢之分,道路有顺直与曲折之不同,发展水平有高、低之异,不同区域所走过的历史道路也可能会有根本性的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发展模式。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中原道路、南方道路、草原道路、高原道路与沙漠一绿洲道路等五条基本的区域性历史发展道路,其社会经济形态、国家形态及其形成演变过程、族群与文化特质诸方面均表现出根本性差别。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的区域性差异,根源于各地区生存环境的差别、生存于其间的各种人群的不同,以及不同的人群对其所处环境及其变化的适应与应对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与方式。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的历史规律学说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树栋 《社会科学》2005,2(9):129-133
唯物史观揭示的历史普遍规律,并非是若干个在时序上前后相继的具体历史阶段构成的某种固定的历史演进图式,而是历史运动的内在的、本质上的因果必然联系。在唯物史观的体系中,普遍规律是一种科学抽象,它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只能表现为特殊规律。因此,决不应把唯物史观揭示的历史普遍规律释读成适用于一切民族、一切时代的历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 《齐鲁学刊》2004,1(4):131-138
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课题。从本质而言,历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们历史文化素质和历史认识能力,促使其达到解决现实问题、指导社会实践、正确把握和自觉遵循历史客观规律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可以从综合的角度划分为历代统治阶级内部主要针对统治者尤其是对帝王进行的历史教育、各级学校中的历史教育、社会教育(社会教化)活动和其他非教育活动中的历史教育等三个大的研究层次,以探讨其在目的、对象、途径、内容、功能等诸方面的特征。中国古代历史教育与历史学、经学等相关学科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秦河东郡置县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文献记载秦代历史地理的资料很少,难以窥见其全貌,有关其地方设置的郡县情况更是不清。但近几十年大量考古出土的秦文物涉及到秦代的历史地理,这就为研究秦郡县问题提供了传世文献所不能见到的重要史料。利用秦文物和战国秦汉城市考古等有关资料,结合文献,可以首次考证出秦河东郡设19县的情况,以补史书之缺佚。  相似文献   

15.
商逾 《文史哲》2003,40(3):104-109
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依次经历了从理性历史决定论、人性历史决定论到唯物主义历史决定论三个理论形态的演进和深化的过程。从大学时代的法哲学研究到《莱茵报》时期 ,是马克思的理性历史决定论的形成时期。从《莱茵报》到《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 ,是马克思的人性历史决定论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哲学的贫困》时期 ,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决定论的形成时期  相似文献   

16.
施蛰存的历史小说呈现出浓厚的讽刺色彩,作者对历史内容及对象的独特的选取、观照角度,使其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历史小说,体现出现代意识,成为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中独异的文本。  相似文献   

17.
在新古典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历史沉淀成本决策无关性的假设前提背景下,从未来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全和财务预算约束等角度考察历史沉淀成本对制度变迁过程的影响,为制度变迁过程确立一个新的分析视角,从而弥补了原有研究的不足。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市场不完全是常态,有限理性、交易成本、信息不完全和环境不确定性等因素普遍存在,历史沉淀成本很容易发挥作用,从而表明:未来越不确定,信息越不完全,资源越稀缺,导致财务预算越硬,历史沉淀成本效应越大,制度变迁过程越困难;反之越容易。由此可发现,在放松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前提条件下,当事人的决策不可能不受到历史沉淀成本的影响。因此,只有当事人对历史沉淀成本的约束条件作出正确的理性反应,才能使其决策更加贴近真实世界,这对于全面认识制度变迁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历史学的语言学转向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历史学家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充分吸收社会学、人类学、符号学的基础上所促成的一种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其特点是把重心放在对历史语言的研究上,通过对历史著述的话语分析来展示历史的文本性、叙事性和修辞性,并由此认为历史是一种文学制品或想象之物。辩证地看待历史学的语言学转向,对于我们建构一种新的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奇洁 《阴山学刊》2013,(5):29-34
美岱召位于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大青山南麓,是内蒙古地区建造较早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美岱召的建造以及发展历史对于明清时期漠南蒙古藏传佛教历史线索的厘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关岱召壁画中最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壁画当属大雄宝殿佛堂四壁。殿内壁画从多方面再现了土默特地方在明清两代蒙、藏、满、汉等多民族交流的盛景,诠释了蒙古族人民对于汉地文化以及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的借鉴融和,继而产生的具有蒙古族审美特色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20.
地方党政关系研究是现代政治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中国社会而言,探析地方层级党政关系的历史状态及其演进,揭示其客观引发的历史思索和现实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历史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民国时期江苏地方党政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历史观照,企望能够还原当时的历史图景,为后发国家的地方党政关系模式的选择与建构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